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

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說到詩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詩歌節奏上鮮明有序,音諧韻美。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 篇1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他的詩歌創作,常以清詞麗句構造優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蘊幽隱,富有矇矓婉曲之美。最能表現這種風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絕,其中又以《無題》諸作(多為七言近體)堪稱典型。

  詩以“無題”命篇,是李商隱的創造。

  這類詩作並非成於一時一地,多數描寫愛情,其內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難用一個恰當的題目表現,所以命為“無題”。其中有的可能別有寄寓,也可能有戀愛本事以為依託,但是往往沒有確論。

  相見時難別亦難,

  開頭兩句,寫愛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於受到某種力量的阻隔,一對情人已經難以相會,分離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曹丕《燕歌行》)曾有“別日何易會日難”(宋武帝《丁都護歌》)曾有“別易會難得”的句子,但本詩更勝一籌。本句“別亦難”的“難”字,不僅是難以割捨之難,還是痛苦得難以禁受之難。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因重複而給人以輕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詩句的綿聯纖曲之勢,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因表達方式的低迴婉轉而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這樣的纏綿情態,在“別易會難得”等平直敘述中是不易體會的。

  東風無力百花殘。暮春時節,東風無力,百花紛謝,人力對此是無可奈何的,而自己也同眼前這花朵一樣凋殘,豈不令人悵惘與惋惜!“東風無力百花殘”一句,既寫自然環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靈與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自己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自己痛苦的淚水,彷彿蠟淚直到蠟燭燒成了灰方始流盡一樣。既有失望的悲傷與痛苦,也有纏綿、灼熱的執著與追求。追求是無望的,無望中仍要追求。如此曲折入微的感情,非這兩個精妙的比喻不能形容。

  第三句的“絲”字與“思”諧音,諧音是民歌常用的修辭手段。

  “理絲入殘機,何悟不成匹”(《子夜歌》),“絲”諧“思”,“匹”諧匹配的“匹”

  “合散無黃連,此事復何苦?”用藥名的“散”諧聚散的“散”,以黃連的“苦”諧相思的“苦”。其它諸如“藕”與“偶”、“蓮”與“憐”、“碑”與“悲”、“籬”與“離”等等。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前四句著重揭示內心的感情活動,五六句轉入寫外向的意念活動。“曉鏡”,是說自己因為痛苦而鬢髮脫落,容顏憔悴。

  “夜吟”句推己及人,想象對方大概也將夜不成寐,常常吟詩遣懷,但是愁懷深重,無從排遣,所以愈發感到環境悽清,月光寒冷。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青鳥是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傳說中的一座仙山,這裡以蓬山用為對方居處的象徵,而以青鳥作為他的使者出現。既然會面無望,於是只好請使者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這個寄希望於使者的結尾,並沒有改變“相見時難”的痛苦境遇,不過是無望中的希望,前途依舊渺茫。詩已經結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與追求還將繼續下去。“刻骨鏤心之詞。千秋情語,無出其右。”(梅成棟《精選七律耐吟集》)

  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 篇2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作者: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矩成灰淚始幹。

  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也難捨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完成灰時象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乾。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女方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雲的鬢髮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來往傳遞訊息。

  【譯文】

  聚首多麼不易,離別更是難捨難分;暮春作別,恰似東風力盡百花凋殘。

  春蠶至死,它才把所有的絲兒吐盡;紅燭自焚殆盡,滿腔熱淚方才涸乾。

  清晨對鏡曉妝,唯恐如雲雙鬢改色;夜闌對月自吟,該會覺得太過悽慘。

  蓬萊仙境距離這裡,沒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鳥信使,多勞您為我探看。

  【註解】

  [1]東風句:指相別時為幕春時節。

  [2]絲:與“思”諧音。……

  [3]應覺:也是設想之詞。

  [4]月光寒:指夜漸深。

  [5]蓬萊:蓬萊山,指仙境。

  【評析】

  就詩而論,這是一首表示兩情至死不渝的愛情詩。然而歷來頗多認為或許有人事關係上的隱託。起句兩個“難”字,點出了聚首不易,別離更難之情,感情綿邈,語言多姿,落筆非凡。頷聯以春蠶絳臘作比,十分精彩,既纏緬沉痛,又堅貞不渝。接著頸聯寫曉妝對鏡,撫鬢自傷,是自計;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計人。相勸自我珍重,善加護惜,卻又苦情密意,體貼入微,可謂千迴百轉,神情燕婉。最終末聯寫希望信使頻傳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終境逢生,別有洞天。春蠶兩句,千秋佳絕。

  李商隱及其詩歌解讀 篇3

  李商隱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萬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古瑟有弦五十條。柱,調整弦的音調高低的支柱;思讀去聲,因律詩不得一連出現三個平聲。

  藍田:在今陝西省藍田縣東南,古代著名的美玉產地。

  【賞析】:

  本詩屬於一首晚年回憶之作,雖然有些朦朧,卻歷來為人傳誦。

  詩的首聯由幽怨悲涼的錦瑟起興,點明“思華年”的主旨。無端,無緣無故,沒有來由。五十弦,《史記·封禪書》載古瑟五十弦,後雖一般為二十五絃,但仍有其制。詩的一、二兩句是說:繪有花紋的美麗如錦的瑟有五十根弦,我也快到五十歲了,一弦一柱都喚起了我對逝水流年的追憶。

  詩的頷聯與頸聯是全詩的核心。在頷聯中,莊周夢蝶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歟,蝴蝶之夢為周歟?”詩句中的“曉夢”,指天將亮時做的夢。“迷蝴蝶”,指對自己與蝴蝶之間的關係迷茫。面對群雄逐鹿,變化劇烈的戰國社會,莊周產生了人生虛幻無常的思想,而李商隱則是有感於晚唐國勢衰微,政局動亂,命運如浮萍而用此典故的。用此典故,還包含著他對愛情與生命消逝的傷感。他似乎已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了,要把深深的痛苦與怨憤傾洩出來。望帝的傳說見《寰宇記》說:“蜀王杜宇,號望帝,後因禪位,自亡去,化為子規。”子規即杜鵑。詩人筆下美麗而淒涼的杜鵑已昇華為詩人悲苦的心靈。深沉的悲傷,只能託之於暮春時節杜鵑的悲啼,這是何等的淒涼。

  頸聯緊接頷聯,《新唐書·狄仁傑傳》載:“(狄仁傑)舉明經,調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遺珠矣。’”《三國志·吳志·諸葛恪傳》:“恪少有才名,孫權謂其父瑾曰:‘藍田生玉,真不虛也。’”“珠”、“玉”乃詩人自喻,不僅喻才能,更喻德行和理想。詩人借這兩個形象,體現自己稟具卓越的才德,卻不為世用的悲哀。詩的尾聯,採用反問遞進句式加強語氣,結束全詩。“此情”總攬所抒之情,“成追憶”則與“思華年”呼應。可待即豈待,說明這令人惆悵傷感的“此情”,早已迷惘難遣,此時當更令人難以承受。

  這首詩在藝術上極富個性,運用了典故、比興、象徵手法,詩中蝴蝶、杜鵑是象徵,珠、玉屬比興,它們創造出明朗清麗、幽婉哀愴的藝術意境。

  這首《錦瑟》,是李商隱的代表作,愛詩的無不樂道喜吟,堪稱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講解的一篇難詩。自宋元以來,揣測紛紛,莫衷一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