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賈生翻譯賞析

李商隱賈生翻譯賞析

  賈生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詩文解釋】

  文帝訪求賢才,詔見放逐之臣,賈生才氣高,沒有人能和他相比。可惜文帝半夜移動坐席聽講,不問百姓生機只問起鬼神的事。

  賈誼貶長沙一事,常被後來的文人用以抒寫懷才不遇之悲,李商隱在《安定城樓》中就曾以賈誼寄懷。但是,在這首詩裡,詩人獨闢蹊徑,從一個新的角度來抒發對歷史人物的感慨。

  句 解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宣室”即漢朝未央宮前殿的正室,這裡用來指代漢文帝。“逐臣”,指被貶斥在外的官員,這裡代指剛從長沙召回的賈誼。當年,賈誼字字懇切地上書指斥漢王朝的種種弊病,引來的卻是權貴的切齒痛恨,他被貶官至長沙。那時候,他以為自己會病死在那裡。不過,漢文帝后來還是想起了他,將其召回長安。在未央宮的宣室,君臣暢談,夜半方罷,漢文帝對賈誼的才華欽佩無比,甚至發出感嘆:“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

  “才調”,包括才能與風姿。“無倫”,無人能比。一個“更”字,突出賈誼的卓爾不群。由“求”,到“訪”,到贊,表現出漢文帝對賈誼的格外器重。這不僅是寫賈誼的出眾不凡,也是寫漢文帝的愛才,看樣子真是求賢若渴,虛懷若谷啊!如果不看下文,我們會以為李商隱描繪的`是一副明主求賢、君臣際會的美好圖景,以為賈誼終於能夠得到重用了。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可嘆啊,漢文帝與賈誼談到深夜,身體還不斷地往前靠,原來問的不是天下蒼生的治國大計,而是在求神問鬼。

  古人席地而坐,雙膝跪下,臀部靠在腳跟上。“前席”,就是說漢文帝聽得非常投入,以至於不知不覺地向前靠。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就把漢文帝那殷殷垂詢、認真著迷的情態描繪得活靈活現。而一個“虛”字,又把那份急切、誠懇否定得一點不剩。“虛”,空自、徒然的意思。雖只輕輕一點,卻使讀者產生了懷疑:如此推重賢者,何以竟然成“虛”?詩人引而不發,給讀者留下了懸念,詩也就顯出跌宕波折的情致。

  “可憐”二字,貌似輕描淡寫,實則輕輕一帶,把全詩的情緒一下子全都打落,隱含著冷雋的嘲諷。詩人的技巧也藏在這一微妙的轉折中。果然,最後一句急轉而下,揭開謎底。原來前面的種種渲染都是在蓄聲造勢,為後兩句的轉折作鋪墊。讀到這裡,怎能不對平庸的帝王發出諷刺的一笑,又怎能不為賈誼感到悲哀呢?

  評解

  據史書記載,賈誼覲見漢文帝時,漢文帝剛從祭祀典禮上回來,遂就鬼神之事向賈誼討教。漢文帝問鬼神之事本是事出有因,有所感而發。但是,詩人卻抓住這一情節大做文章,把一般意義上政治上不得志,理想抱負不能夠實現的懷才不遇的內含推向一個更深的層面,即遇與不遇不在於個人的窮達與榮辱,而在於自己的政治主張是否被採用,是否能夠造福天下蒼生。這一隱含在詩歌深層的見解不能不說高人一籌。

  表面上看,詩人是在諷刺漢文帝的昏庸。實際上,李商隱並非不知漢文帝是有感而發而問及賈誼的,還算不得沉溺鬼神,更不是斷言他不以天下蒼生為念,更何況歷史上的漢文帝還是一個頗有遠見的君主。李商隱的真正意圖是託古諷今,借前朝舊事寓現實感慨。身處晚唐,不少皇帝因崇佛媚道、服藥求仙而荒廢政事,他們才是“不問蒼生問鬼神”,才是他所要真正諷刺的物件。

  結構巧妙、寓意深刻是該詩的最大特點。詩人成功地運用了欲抑先揚的手法,由“求”而“訪”而“夜半前席”,層層推進,最後突然跌落,可謂大開大闔,別具匠心。

  【詞語解釋】

  賈生:賈誼。

  蒼生:百姓。

  【賞析】

  賈誼貶長沙,久已成為詩人們抒寫不遇之感的熟濫題材。詩人獨闢蹊徑,特意選取賈誼自長沙召回,宣室夜對的情節作為題材,尖銳地指出統治者不可能真正地重視人才,讓他們在政治上發揮應有的作用。李商隱把從古以來賢才不得重用的嘆息與自身流落不遇的感慨,透過賈誼的典型事例抒寫出來。詩人感嘆了賈生,諷刺了漢文帝不為國家大計求賢,只為問神求仙。這首詩敘事與議論相結合,詞鋒犀利,涵義深刻豐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