巽公院五詠淨土堂柳宗元詩詞

巽公院五詠淨土堂柳宗元詩詞

  巽公院五詠·淨土堂 柳宗元 唐

  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

  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

  華堂開淨域,影象煥且繁。

  清泠焚眾香,微妙歌法言。

  稽首愧導師,超遙謝塵昏。

  【註釋】:

  ①巽(xún)公:即重巽,永州龍興寺和尚。柳宗元初貶永州時便住在龍興寺,與重巽交往較深。《巽公院五詠》包括五首小詩,都是寫龍興寺裡的有關事物和景色。

  ②淨土:佛教謂莊嚴潔淨、無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之極樂世界。

  ③結習:《維摩詰經》(大乘佛教經典)說:“維摩詰室,天女以花散諸菩薩,即皆墮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墮。……爾時天女問舍利佛:‘何故去華?’答曰:‘結習未盡,花著生耳;結習盡者,花不著也。’”沈約《內典序》:“結習紛綸,一隨理悟。”佛教謂人世嗜慾諸煩惱。無始:《勝鬘(mán)經》說:“攝論雲:無始即是顯因也。若有始則無因,以有始則有初,初則無因;以其無始則是有因。所以明有因者,顯佛法是因緣義。”佛教謂世間一切,若從生、若法,皆無有始也。

  ④淪溺:論落沉沒。苦:《佛地經》說:“逼惱身心名苦。”

  ⑤三室門,即三解脫門。《智度論》卷十九:“子三界中智慧不著,一切三界轉為空、無相、無作解脫門。”又:“涅槃城有三門,所謂空、無相、無作。……行此法得解脫,到無餘涅槃,以是故名解脫門。

  ⑥清泠:泠,輕妙。

  ⑦歌法言:指誦唱佛經。

  ⑧稽首:舊時跪拜禮。頭至手,而手至地。導師:《維摩詰經》注:“菩薩如來,通名導師。”佛、菩薩,唱導之師,皆可稱導師。

  ⑨超遙:遙遠貌。阮籍《請思賦》:“超遙茫渺,不能究其所在。”塵昏:左思《吳都賦》:“紅塵晝昏。”

  【譯文】:

  人的結習從無開始,淪落沉溺窮盡了苦難之源。

  輪迴成為今世的人形時,才徹悟三種解脫的空門。

  華堂中開闢一塊潔淨的地域,佛的影象清晰而且細微。

  堂中焚燒清泠的檀香,誦唱著微妙的佛經。

  我叩首拜謝唱經的法師,遙遙地懺悔在紅塵中的昏聵。

  【賞析】:

  本詩記述重修淨土院後佛堂修飾一新及詩人參與佛事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崇佛的心態。前四句為第一層:“結習自無始,淪溺窮苦源。流形及茲世,始悟三空門。”以議論開始,直接切題,從人生的苦難輪迴中領悟到三種解脫的空門,即“我空、法空、空空”的佛道。二至八句為第二層:“華堂開淨域,影象煥且繁。清冷焚眾香,微妙歌法言。”細膩地描繪了在淨土堂做佛事的情景:華堂的淨土,清晰的`佛像,焚燒的檀香,誦唱的佛經,歷歷在目,聲聲入耳。結尾兩句“稽首媿導師,超遙謝塵昏”,詩人叩首拜謝唱經的法師,遙遙地向他懺悔自己在紅塵中的昏聵。他要拋棄人世慾望的種種煩惱,嚮往不生不死的涅槃之門;詩人還相信西方淨土——極樂世界,可見他受佛教的影響已到了執迷的程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