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刺史柳宗元

柳州刺史柳宗元

  在柳州擔任刺史的柳宗元發生什麼事情了呢?柳宗元是唐代文學家以及哲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字於厚。公元793年,他考中進士,過五年又考取博學宏詞科,分派做集賢殿正字,職務是替王朝編篡校訂圖書。後來調任監田縣尉,不久又調回朝廷任監察御史裡行(見習御史),做監督和考察官吏的工作。公元805年正月,李誦當皇帝,主張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人執政,積極推行改革。柳宗元參加王叔文集團併成為主要成員,擔任禮部員外郎。革新行為觸動了貴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們勾結起來逼身患重病的皇帝傳位給太子。這年8月,李純當皇帝,對王叔文集團進行殘酷迫害。9月,柳宗元被貶為永州司馬。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文學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於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

  (一)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的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二)寓言:繼承並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醜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三)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誇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四)山水遊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於被貶後,以永州之作更勝。(典範之作為《始得西山宴遊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託。至於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五)詩詞騷賦:獨具特色(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型別,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台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後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於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漁翁》《溪居》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蹟見韓愈《柳子厚墓誌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柳宗元在柳州

  1. 赴任柳州

  公元805年,舊官僚和宦官恨透了李誦皇帝,他們聯合起來逼他退位,讓太子李純當上了皇帝。李純皇帝很感激和信任他們,下詔令廢除改革,對王叔文集團進行打擊和迫害,禮部員外郎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任司馬官。

  水州是一個荒僻的地方。柳宗元任司馬官的職務,名義上是小官,其實是個沒有實際工作的罪犯。這一年的冬天,他攜帶六十七歲的老母親爬山涉水來到永安州城。

  柳宗元在這裡熬過了十個春秋。正月的一天,他在府內協助處理政務,忽然差役來報說:聖旨到!柳宗元楞了一下,慌忙整理衣冠快步來到大堂前跪下接旨。吏部官員手捧聖旨高聲宣讀:皇帝詔曰,柳宗元立即回京,欽此。

  當天晚上,柳宗元徹夜難眠,百感交集。他覺得能重回朝廷再展鴻圖,為國家多做點工作了,心情非常高興,吩咐家人收拾行裝,儘快啟程。

  柳宗元雖然任司馬,還是盡力為百姓辦事,關心百姓疾苦。永州荒野有一種奇異的毒蛇,它的毒液碰著草木都會枯死,咬人很難醫治。這種蛇烘乾做成藥餌可治癒百病。朝廷詔令捕捉這種蛇,每年進貢兩次的人家,可以抵交全年的賦稅。

  有一天,柳宗元來到一個小山村,夜宿在一戶姓蔣的人家裡。吃過晚飯閒聊,主人面帶愁容地說: “我一家三代人捕蛇,我的祖父被蛇咬死,我的父親也被蛇咬死了。我幹這行有十二年了,有幾次被蛇咬也差點送了命。”說完長嘆一聲。

  柳宗元滿腔情願地說:“你怨根這個行業,若不願幹,我可以替你去請求官員,更換勞役,恢復你的賦稅。”

  主人更加悲傷地說:“與我祖父同住在一起的,十戶剩不到一戶了;與我父親同住在一起的,十戶只剩下二三戶了;與我同住在一起的,十戶也只剩下四五戶了。那些人不是餓死,就是逃荒去了。我是靠捕蛇才得以生存下來的。”

  柳宗元傷心憤怒地道:“我過去看到古書上說,‘苛政猛如虎’還半信半疑。今天聽了你的話,才知道這是真的。賦稅比毒蛇還歷害呢!”說到這裡大家都不願再談這個話題,坐了一會便各自歇息了。

  柳宗元關心百姓,百姓也都尊敬他。他奉旨回京的訊息一傳開,大家都來看望他,依依惜別。

  柳宗元離開永州城,乘船經過淚羅江。他眼前是連綿的山峰,浩緲的洞庭湖,奔流的湘江水,這一切正是屈原詩歌中描繪的'景色。他見景生倩,想起屈原遭到陷害,報國無門自沉江的慘景,慶幸自己能重回京城,興奮地揮筆寫下《詔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詩云: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裡外北歸人。

  詔書許逐陽和至,驛路開花處處新。

  柳宗元回到京城,與他一道奉詔回來的還有劉禹錫等人。這是當朝執政的一些大臣憐惜他們的才能,奏請召回推備重用的。但是李純皇帝聽信饞言又改變主意,下詔書派遣柳宗元去任柳州刺史,劉禹錫任連州刺史。

  柳宗元與劉禹錫同年中進士,一同參加政治革新,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接旨後商定同行赴任。

  五月中旬,春風送暖,萬物揚眉吐氣,到處佈滿生機。柳宗元懷著悽慘的心情,帶著無限的惆帳與劉禺錫等人離開京城,一路風塵來到衡陽。明天就要分路了,柳宗元從此與老朋友分別,更加憂愁悲涼,心想要是得到皇帝的恩准,能歸田遁世就好了,情不自禁地輕聲吟道: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東西。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清晨,劉禹錫來與柳宗元告別。他看到柳兄瘦削虛弱的身體,彷彿覺得此別難以相逢,眼裡含著淚水動情地說;“你要多多保重,常來書信!”柳宗元愁腸寸斷,強忍住淚水送他出店門,拱手話別。

  柳宗元坐馬車到桂林,然後乘船沿著白石河南下。六月初,他來到柳州,地方官員和鄉紳在碼頭恭候迎接,一直送他到州府衙門。

  2. 祭天祈雨

  柳州是一個邊遠荒涼的地方,又常鬧水旱災害,人民的生活貧窮困苦。柳宗元覺得在柳州當刺史與在永州做司馬顯然不同了。現在自己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應該大力發展生產,為人民排憂解難。

  這一年的夏天,一個多月滴雨未下。烈日烘烤得樹葉打卷,田地龜裂,禾苗乾枯。若天不再下雨,田地裡的莊稼就顆粒無收了。

  王法中有明文規定,遇到乾旱的時候,地方官員一定要“祈雨並行五事。”

  這是說官員要帶領人民祭天求雨保護莊稼。同時辦理好冤獄;救濟孤寡;省勞役賦稅;查辦利用職權非法取得錢財和納賄的違法官吏;推薦人才這五件大事,以感動天神降雨。違者重的要罷官免職,輕的也要打板子。

  柳宗元認為天地間“元氣”是真實存在的。山川的崩塌與阻滯,陰陽二氣的變化都是有秩序的。動物和植物,災荒和豐收是自然現象;法制和動亂則是社會現象,各依據自身的規律變化和發展,不是上帝主宰的。戰勝自然災害取決於人,不是取乎於神。古人迷信天神是愚蠢的。但是在嚴酷的法律面前,他也只好違心地祈天求雨了。

  柳宗元詢問掌管祭祀的司功參軍說:“現在天早缺水,你認為到什麼地方祭天降雨最合適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