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學家柳宗元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

  導語:唐代文學家的柳宗元一直備受人們關注,被人們稱之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柳宗元雖然才華洋溢,卻屢次遭受政治上的打擊。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唐代文學家的柳宗元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唐代文學家的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柳宗元是我國唐朝著名的文學家,字子厚,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 並稱 “唐宋八大家” 。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

  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愚溪”,漢族,祖籍河東(今山西省.永濟市運城、芮城一帶),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與韓愈共同倡導唐代古文運動,並稱為“韓柳”。與劉禹錫並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王孟韋柳”。與唐代的韓愈、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並稱為 “唐宋八大家”(柳宗元為唐宋八大家之二) 。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年)出生於京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柳宗元出身於 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為考進士,文以辭采華麗為工。貞元九年(793)中進士,十四年登博學鴻詞科,授集賢殿正字。一度為藍田尉,後入朝為官,積極參與王叔文集團政治革新,遷禮部員外郎。永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敗,貶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貶永州司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在此期間,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遊記》《鈷鉧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師,不久再次被貶為柳州刺史,政績卓著。憲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於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劉禹錫、白居易等都是他的好友。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其詩多抒寫抑鬱悲憤、思鄉懷友之情,幽峭峻鬱,自成一路。最為世人稱道者,是那些清深意遠、疏淡峻潔的山水閒適之作。 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哲學著作有《天說》《天對》《封建論》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劉禹錫儲存下來,並編成集。有《柳河東集》《柳宗元集》(中華書局1979年版)。

  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詩

  漁 翁

  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

  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

  欸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

  巖上無心雲相逐。

  【註釋】

  西巖:湖南永州西山。

  乃: 搖櫓的聲音。

  無心:指雲自由自在飄動。

  溪居

  柳宗元

  久為簪組①累,幸此南夷②謫③。

  閒依農圃鄰,偶似山林客。

  曉耕翻露草,夜榜④響溪石。

  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⑤碧。

  【註釋】

  ①簪組:這裡是做官的意思。

  ②南夷:這裡指當時南方的少數民族地區。

  ③滴:流放。

  ④夜榜:夜航。

  ⑤楚天:永州古屬楚地。

  【簡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貶官永州居處冉溪之畔時的作品。全詩寫謫居佳境,苟得自由,獨往獨來,偷安自幸。前四句敘述到這裡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徑。後四句敘述自己早晚的行動。首尾四句隱含有牢騷之意。“閒依農圃鄰”、有“採菊東籬下”之概;“曉耕翻露草”,有“晨興理荒廢”之風。沈德潛評說:“愚溪諸詠,處連蹇困厄之境,發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間言外,時或遇之。”(《唐詩別裁集》卷四)這是很有見地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註釋】

  蹤:  蹤跡。

  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

  【簡析】

  這是一幅江鄉雪景圖。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飛鳥絕跡,人蹤湮沒。遐景蒼茫,邇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調悽寂。漁翁形象,精雕細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詩採用入聲韻,韻促味永,剛勁有力。歷代詩人無不交口稱絕。千古丹青妙手,也爭相以此為題,繪出不少動人的江天雪景圖。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

  柳宗元

  汲井漱寒齒,清心拂塵服。

  閒持貝葉書①,步出東齋讀。

  真源了無取,妄跡世所逐。

  遺言冀可冥②,繕③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靜,苔色連深竹。

  日出霧露餘,青松如膏沐④。

  澹然⑤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註釋】

  ①貝葉書:古印度人多用貝多羅樹的葉子寫佛經,也稱貝葉經。

  ②冥:暗合;

  ③繕:修持。

  ④膏沐:本指潤髮的油脂。

  ⑤澹然:寧靜狀。

  【簡析】

  這是一首抒寫感想的抒情詩。詩的內容是抒發了詩人的哲學見解。前半部寫他到禪院讀經,指責世人追逐的乃是那些荒誕的事情,而不去了解佛經的真正含義。後半部寫他認為佛家的精義與儒家之道有相通之處,但如何修養本性,卻難以精熟。然而,他對禪院的清靜幽雅卻流連玩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