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文儒柳宗元

唐代文儒柳宗元

  柳宗元是中唐時期傑出的“文章之士”,在文學上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的文學思想觀點和創作實踐,不僅引領了當時文壇的新風尚,而且對中國當代文學也有著非常重要的啟示和作用。

  李唐一代,社會安寧,經濟繁榮,出於“怡神文藝,收攬文士”的政治需要,大力尊崇文士,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一時間,名家輩出,人才濟濟,各領風騷。就在這燦爛的星空中,有一顆發出耀眼的光芒,他就是被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不過,人多知悉柳宗元是傑出的文學家,殊不知他還是一位具有卓見的思想家、學問家。

  在星光燦爛、百花爭豔的唐代詩壇上,柳宗元的詩只留下140餘首,是存詩較少的一個。但他以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借鑑前人的藝術經驗,發揮自己的創作才華,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成為當時一個流派的傑出代表。其五古,思想內容近於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故蘇軾把柳宗元和陶淵明並列稱之為“所貴乎枯談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

  “賢者不得志於今,必取貴於後,古之著書者皆是也。”(《新唐書・柳宗元傳》)政治途窮,而後文采始得煥發。柳宗元的好文章大都出在受貶之後。柳宗元以真摯的性情,感之於大自然的奇瑰媚麗,發為曠朗心聲。他對前賢宏文也不迂執一家,而主張“左氏、國語、莊周、屈原之辭稍採取之”。 被人們推崇備至、千古傳誦的“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遊記名作。而其不少寓言故事,如 《黔之驢》《永某氏之鼠》等,也已成幾乎盡人皆知的古代寓言精品。

  柳宗元的文論別出心裁,頗具卓見,他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現實,“不平則鳴”,富於革除時弊的批判精神。提出要革新文體,突破駢文束縛,句式長短不拘。此外,還強調先“立行”再“立言”。

  柳宗元在學術上的突出貢獻,首先表現在對歷史理論有突破性的'見解。他有一篇最著名的政治論文《封建論》。針對分封制和郡縣制兩種制度的優劣之爭,柳宗元認為整個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有其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他看來,天子分封制度的產生,“非聖人意也,勢也”。分封制有著種種嚴重弊端,而郡縣制恰能克服分封制弊端,郡縣制取代分封制,乃是歷史的必然。這是一種進化的歷史觀。

  柳宗元的見解豐富而深刻,其哲學論著有《非國語》《貞符》《時令論》《斷刑論》《天說》《天對》等。在這些論著中,他首先明確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說法,認為“天”並不是有人格意義的神,只不過是“自然”而已。天地間事物的運動變化遵循的是自然規律,與國家的興亡、人的禍福都沒有關係。他將社會變遷與國家興亡的原因歸於人間的仁德,而不是天神的符瑞,反映了他堅持唯物主義的歷史觀。

  在唐代儒、佛、道三教合流已是大勢所趨,但還未找到正確的途徑。對此,柳宗元明確提出了“統合儒釋”的主張,反對韓愈盲目排佛、反佛的觀點,不能“忿其外而遺其中,是知石而不知蘊玉也”,認為儒、佛二教“皆有以佐世”,對佛教不應該一概排斥,但也不是全盤接受,而是選擇吸收其有用的思想精華,用來豐富儒家學說。

  柳宗元推崇儒學,但不主宗一家。往往從折中調和的立場來解說儒、法、釋、道等各家的學說,這是他的思想高於其他思想家之處,代表了儒學和中國文化前進的主流。

  【賞析】

  柳宗元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在文學上創造了光輝的業績,在詩歌、辭賦、散文、遊記、寓言、小說、雜文以及文學理論諸方面,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柳宗元重視文章的內容,主張文以明道,認為“道”應於國於民有利,切實可行。他注重文學的社會功能,強調文須有益於世。他提倡思想內容與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指出寫作必須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強調作家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他的詩文理論,代表著當時文學運動的進步傾向。讀了本文之後,我們的眼界更開闊,對柳宗元的認識也更深入了。中唐儒學因為種種原因而開始產生迥異於此前沿襲兩漢的唐代儒學的新變。柳宗元接受了中唐儒學中優秀的新變思想,並且用自己恢宏雄健的才思筆力、弘毅正直的人格使之得以發揚光大,用辯證的思想促進了儒學的健康發展,他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