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魯迅小說中的抒情語言

淺談魯迅小說中的抒情語言

  導語:本文從魯迅小說的語言風格中選出抒情語言來論述,從以下幾個方面論述魯迅小說語言的抒情特點,力求言簡意賅,使讀者在閱讀本文時有所啟迪。

  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代宗師,是優秀知識分子最典型的代表。他的小說,喚醒了沉睡的人民,深刻的描繪了近代中國國民靈魂,塑造了“中國脊樑”式的人物,藉以振奮民族精神。在藝術形式上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就小說的語言風格來說也獨具特色:冷峻、深沉、諧謔。這種其中的抒情語言,既是豐富多彩,又寓意深刻。本文從“以事顯情,以景寫情,心裡獨白”三個方面試談魯迅小說中的主要抒情語言特點。

  一、以事顯情。這一方式,在魯迅小說中運用得比較多。他透過對人對事的敘述,從字裡行間自然顯示出來,讓讀者感到情來得真實可信

  如《一件小事》中車伕攙扶老女人起來的事:

  車伕聽了老女人的話,卻毫不躊躇,仍然攙著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我有些詫異,忙著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駐所,大風之後,外面也不見人,這車伕扶著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門走去。(《魯迅全集》第一卷459頁)

  這段描寫,把車伕主動承擔責任的高貴品質刻畫出來了,也表達了作者對這位普通勞動人民的深深敬意。如在《社戲》中對農家孩子開船去看社戲的描敘:

  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上一磕,退後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於是架起兩隻擼,一支兩人,一里一換,有說笑的,有嚷的,夾著潺潺的船頭激水的聲音,在左右都是碧綠的豆麥田地的河流中,飛一般徑向趙莊前進了。(《魯迅全集》第一卷564頁)

  這段描寫,很自然的把農家孩子的聰明幹練,活潑熱情的精神面貌體現出來了,也流露作者從心底裡對這樣的孩子的讚美之情。在魯迅的小說裡,他還透過敘事表達出對不同人物的感情,在同一人物中表達不同的感情。如《故鄉》中對閏土與楊二嫂的描敘就是這樣。中年閏土的厚道樸實,勤勞善良,就是透過對閏土的外貌,言談舉止的.描敘體現出來的。“我”回到故鄉後,楊二嫂的出場是這樣寫的:

  “哈!這模樣!鬍子這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我吃了一嚇,趕忙抬起頭來,卻見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雙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的細腳伶仃的圓規。

  我愕然了。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我越加愕然了。……(《魯迅全集》第一卷480頁)

  這段描寫,把楊二嫂的尖酸刻薄,心懷叵測的小市民習氣表現出來了。在介紹楊二嫂豆腐西施的由來時,既有諷刺,又有同情。魯迅小說以事顯情的過程,看似輕鬆,實為凝鍊。如《孔乙己》中掌櫃掛念孔乙己的情形:

  自此以後,又長久沒有看見孔乙己。到了年關,掌櫃取下粉板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說,“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呢!”到中秋可是沒有說,再到年關也沒有看見他。(《魯迅全集》第一卷438頁)

  這裡記敘,看似反覆,實為凝鍊。孔乙己不在酒店已多時,在與不在已經無所謂了,只是想起他欠的錢,掌櫃才記著他。這就把科舉制度害人的悲劇推向了高潮。

  二、以景寫情。在魯迅的小說裡,沒有冗長的景物描寫。景物描寫在展開情節,塑造人物,突出主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社戲》寫農家孩子得到家長許可划船去看戲的情景: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散發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而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裡。淡黑起伏的連山,彷彿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還以為船慢。(《魯迅全集》第一卷564頁)

  這段景物的描寫,襯托農家孩子們得到看戲的愉快心情和划船的速度之快,也體現了江南水鄉的夜色之美。在魯迅小說裡有許多關於夜景的描寫。這些描寫,流露出作者在黑暗社會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嚮往。如《故鄉》末尾:

  我在朦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魯迅全集》第一卷485頁)

  這句描寫海邊沙地的景象,表層是懷戀和閏土在一起的日子,更深層的是對美好境界的暢想,表達出對美好明天的追求。

  《藥》是魯迅探索中國前途的名篇,開頭的景物描寫是這樣:

  秋天的後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山,只剩下一片烏藍的天,出了夜遊的東西,什麼都睡著。(《魯迅全集》第一卷440頁)

  寫秋天後半夜的景象,沉寂,給人一種陰冷的感覺,這就是華老栓茶館的環境,這個環境是當時黑暗中國環境的縮影,對襯托故事的悲劇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魯迅運用白描的方法,主要是寫人,但也有寫景的,同樣達到語簡意豐的效果。如《祝福》的開頭:

  舊曆的年底畢竟最像年底,村鎮上不必說,就在天空中也顯示出將到新年的氣象來。灰白色的沉重的晚雲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近處燃放的可就更強烈了震耳的大音還沒有息,空氣已經散滿了幽微的火藥香。(《魯迅全集》第二卷5頁)

  魯鎮過年祝福的景象隆重熱烈,這一景象反襯了祥林嫂的悲劇更悲。祥林嫂是在眾人的祝福中死去的,足以引發人們的思考,這是什麼世道?這種反襯法在抒情中的運用,感情顯得更強烈。

  三、心裡獨白。這種抒情方式的運用,能使讀者比較準確的把握人物性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傾向

  在魯迅小說裡,有許多運用第一人稱寫的。第一人稱的運用,拉近了讀者與作品的距離,給讀者感受非常真切。我認為,用心裡獨白來抒情,《傷逝》這片小說通篇都是。小說透過涓生與子君的愛情故事,反映了當時部分青年追求個性解放,但忽略了整個社會的解放帶來的問題。這篇透過涓生內心的獨白抒發出個性的解放要依賴整個社會的解放的感受。例如:……盲目的愛——而將別人的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第一,為了生活。人必須活著,愛才有所附麗。世界上並非沒有為了奮鬥而開的活路,我也未敢忘卻,翅子的扇動,雖然比先前已經頹唐得多……(《魯迅全集》第二卷121頁)

  在《一件小事》裡“我”看到了車伕主動攙扶老女人後,對照自己的渺小,有著這樣的內心獨白:

  獨有這件事,卻總是浮在我眼前,有時反更分明,叫我慚愧,催我自新,而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

  作者從一件小事,看到了工人階級不自私,品格高,敢於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面貌。透過議論抒情,小說反映的主題就不言而喻了。又如《故鄉》的結尾: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由“我”離鄉之路,自然聯想到廣闊的人生之路,自然、真切、抒發出希望的有無取決於奮鬥實踐,這富於哲理的理念透過實際真切的聯想感受表達出來,令人折服。

  魯迅小說的抒情語言,主要是上述三種方式,在具體的作品裡,還有其他方式(如描寫)。各種抒情語言的靈活運用,恰到好處,體現了魯迅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這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