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影的告別》賞析

魯迅《影的告別》賞析

  時代造就偉人,別樣的時代總能給人別般的思索!魯迅時代,正是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嚴重威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統治者屬於弱勢的資產階級zheng府,於是民主的思想到處開花。

  這樣的社會現實,這樣的戰爭年代,需要一面鏡子,照著自己,以清醒的頭腦,解放的思想,堅定自我,面對現實,直麵人生的慘淡,正視淋漓的鮮血,向著光明前行!而魯迅《影的告別》一文,正是魯迅從直面現實中獲得深切感受,充滿思想。他告訴了我們,雖生不逢時,但活得價值,有意義的活著!在彷徨行走中,定位自我,正是自我思考認識和價值取向的生動詮釋和理性*展示

  影子,不言而喻,是徜徉於黑暗和光明之間的產物。“天堂裡,我不願意去,地獄裡我不願意去,黃金世界裡,我也不願去”,“嗚乎嗚乎,我不願意,我不如彷徨於無地”。可見此時的魯迅,已對生活彷徨開來,大千世界,竟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沒有自己想去的地方,心靈得不到棲息和一絲的滿足,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歷史也這麼無情,命運甚至不能由著自己掌握,生活更是無奈,彷徨也達到無地的階段!在彷徨中,卻折射著影子獨立不倚的精神光芒,又可以給人一種隱形的力量:影子是冷靜的,更是理智的',正尋找新的前進中的出路。

  “然而我不願彷徨於明暗之間,我不如在黑暗裡沉沒”。因為黑暗會吞併它,光明會使它消失,所以,它寧願“在黑暗裡沉沒”。是是非非,孰輕孰重,顯然,魯迅已經思考了其中的分量和程度,在“黑暗”和“光明”的雙重壓迫下,作出明智的的選擇。影子能正確審視自己,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它立場堅定,是非明辨,以至剛強。或許,在“黑暗”裡,它只能忍耐一時之痛去“沉沒”,而在沉沒中積聚力量,影子相信自己,終究會在沉沒中爆發的!

  “我姑且舉灰黑的手裝作喝乾一杯酒,我將在不知道時候的時候獨自遠行”,這時,將影子的內涵,又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射著影子獨立不倚的精神光芒,要為光明而付出犧牲和努力:那就是戰鬥,那也正是前進道路的醞釀,它之所以要遠行,因為黑夜給了它黑色*的眼睛,它要用黑色*的眼睛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光明是可以在前進中尋求的到的!

  一步步彷徨,思想靈魂也就一步步昇華前進著,“我願意只是黑暗,或者會消失於你的白天;我願意只是虛空,決不佔你的心地”。革命年代,黑暗統治,影子也會消失,這是對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解剖,走自己的路,有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那是為爭取和平、民主、自由的暫時消失,

  總之,《影的告別》一文是由此及彼和層層遞進深入開來,是魯迅從現實生活出發,從精神文化的角度的分(國民思想的麻木劣根性*正是阻礙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最大根源),對探求和思索著中華民族過去的歷史與未來的命運是深切思考。 我們堅信,道路是曲折的,走過那道坎坷,那道黑暗,前途就是一片光明的,前行中的彷徨顯得更有價值,對中國革命的前途是充滿信心,充滿期待,因為那將是一片豔陽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