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論睜了眼看的閱讀答案

魯迅論睜了眼看的閱讀答案

  ⑴虛生先生所做的時事短評中,曾有一個這樣的題目:“我們應該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氣”(《猛進》十九期)。誠然,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倘使並正視而不敢,此外還能成什麼氣候。然而,不幸這一種勇氣,是我們中國人最所缺乏的。

  ⑵但現在我所想到的是別一方面——

  ⑶中國的文人,對於人生,——至少是對於社會現象,向來就多沒有正視的勇氣。我們的聖賢,本來早已教人“非禮勿視”的了;而這“禮”又非常之嚴,不但“正視”,連“平視”“斜視”也不許。現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體質,卻大半還是彎腰曲背,低眉順眼,表示著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馴良的.百姓,——至於說對外卻有大力量,乃是近一月來的新說,還不知道究竟是如何。

  ⑷再回到“正視”問題去:先既不敢,後便不能,再後,就自然不視,不見了。一輛汽車壞了,停在馬路上,一群人圍著呆看,所得的結果是一團烏油油的東西。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會的缺陷所生的苦痛,雖不正視,卻要身受的。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從他們的作品上看來,有些人確也早已感到不滿,可是一到快要顯露缺陷的危機一發之際,他們總即刻連說“並無其事”,同時便閉上了眼睛。這閉著的眼睛便看見一切圓滿,當前的苦痛不過是“天之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為。”於是無問題,無缺陷,無不平,也就無解決,無改革,無反抗。因為凡事總要“團圓”,正無須我們焦躁;放心喝茶,睡覺大吉。再說費話,就有“不合時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學教授的糾正了。

  ⑸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中國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說作家早就感到了,他於是使一個才子在壁上題詩,一個佳人便來和,由傾慕——現在就得稱戀愛——而至於有“終身之約”。但約定之後,也就有了難關。我們都知道,“私訂終身”在詩和戲曲或小說上尚不失為美談,實際卻不容於天下的,仍然免不了要離異。明末的作家便閉上眼睛,並這一層也加以補救了,說是: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經這大帽子來一壓,便成了半個鉛錢也不值,問題也一點沒有了。假使有之,也只在才子的能否中狀元,而決不在婚姻制度的良否。

  ⑹《紅樓夢》中的小悲劇,是社會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較的敢於實寫的,而那結果也並不壞。無論賈氏家業再振,蘭桂齊芳,即寶玉自己,也成了個披大紅猩猩氈斗篷的和尚。和尚多矣,但披這樣闊斗篷的能有幾個,已經是“入聖超凡”無疑了。

  ⑺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世界日日改變,我們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並且寫出他的血和肉來的時候早到了;早就應該有一片嶄新的文場,早就應該有幾個兇猛的闖將!

  ⑻沒有衝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中國是不會有真的新文藝的。

  15.文中畫線句子遞進關係用得很精妙,請簡要賞析。(6分)

  16.古代作家如何看待對才子佳人“私訂終身”的?作者用《紅樓夢》一例有何作用?(6分)

  17.請簡要概述本文的論述思路。(6分)

  答案:

  15.先交代聖賢“非禮勿視”的規定,然後進一層明確此禮“非常之嚴”,最後道出“嚴”已到連“平視”“斜視”也不許的程度(闡述2分)。兩重遞進(1分),表現封建禮教對人的束縛之深(1分)及作者對封建禮教的批判(1分),語言風趣,富有諷刺意味(1分)。

  16.

  (1)認為這不失為美談(1分),但不敢正視(1分),認為這不合禮教(1分)。

  (2)作用:

  ①肯定寶玉出家這種敢於正視、反抗現實的處事態度(或表達作者對寶玉出家的肯定態度)(1分),

  ②與才子佳人小說作家形成對比(1分),

  ③為後文呼籲要有幾個衝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兇猛的闖將作鋪墊(1分)。

  17.

  ①首先闡述中國人缺少正視的勇氣及原因(根源),

  ②接著批判國人一貫採取的無視、瞞和騙的處理問題的方式,同時肯定敢於正視、反抗現實的處事態度,

  ③最後得出“新文藝需要衝破一切傳統思想和手法的闖將”的結論。(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