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作品《阿Q正傳》簡介及其內容

魯迅作品《阿Q正傳》簡介及其內容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魯迅作品《阿Q正傳》簡介及其內容,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作品簡介:

  《阿Q正傳》,魯迅小說代表作。寫於1921年12月,文章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後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它的發表,有著特定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共九章,是採用章回體的形式寫成的。《阿Q正傳》中的人物有趙太爺、阿Q(guì)、吳媽、王胡、小D等。

  作品內容:

  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未莊流浪僱農阿Q(guì),雖然幹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姓名都被人遺忘了。悲慘的地位使他倍受欺凌,而他卻自輕自賤,自欺,用精神上的勝利來掩蓋實際上的失敗和被奴役的地位。後因向趙太爺的女僕“求愛”,被趙秀才打出門外。為討"生計",被迫進城入夥偷盜。辛亥革命波及未莊時,他從縣城返回,雖一向反對"造反",但見百里聞名的舉人老爺對此驚恐萬狀,於是也不免對革命"神往"起來,正當聲稱"造反",並沉浸於幼稚而糊塗的幻想之中時,搖身一變為"革命黨'的假洋鬼子揚起"哭喪棒",不許他革命,趙家遭搶後,無辜的阿Q又突然被"革命黨"抓進縣大牢處決了。

  魯迅介紹: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才。還有鄧江、唐俟、鄧當世、曉角等。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他時常穿一件樸素的中式長衫,頭髮像刷子一樣直豎著,濃密的鬍鬚形成了一個隸書的“一”字。毛主席評價他是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魯迅祖籍河南省汝南縣,小時享受著少爺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敗變得貧困。青年時代受達爾文進化論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898年魯迅從周樟壽更名為周樹人。1902年去日本留學,原在仙台醫學院學醫,但是因為一部影片,深知僅僅醫生是不能拯救當時的國人,從此後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05—1907年,參加革命黨人的活動,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論文。期間曾回國奉母命結婚,夫人朱安。1909年,與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譯《域外小說集》,介紹外國文學。同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1918年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年38歲。在此之前,他是一名醫學院學生,因戰亂奮起改行為作家。魯迅生平是一個“愛書如命”的人。1927年與許廣平女士結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嬰。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於上海。著作收入《魯迅全集》,作品及《魯迅書信集》,並重印魯迅編校的古籍多種。1981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魯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傳》、《狂人日記》等。北京、上海、紹興、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藝術成就

  1、採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這裡的典型化具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二是採用了現實主義文學基本創作方法。作品所塑造的阿Q這個形象具有符號的意義,因為他不僅是阿Q這一個體,而同時也是“國民性”的濃縮體;他所生活的環境也具有高度的'歷史概括性,從中可以窺見中國辛亥革命前後的歷史狀況,人性狀況。

  2、敘述體的結構

  對諸如《水滸傳》等中國傳統小說的敘述方式的繼承,但又加入了現代的精神分析的對人的精神的深度透視。作品中的“序”“優勝記略”“續優勝記略”“生計問題”等是眾多故事/事蹟的並行排列、堆積,各個故事之間缺乏有效的時間聯絡,因此都是空間性的敘事。只有到了“革命”和“不準革命”尤其到了結尾“大團圓”,才進入一種時間的流程,形成時間性敘事。

  3、犀利的幽默和諷刺

  在小說的批判與諷刺特色方面,小說不僅有頭尾兩部分議論,而且其他諸多地方都穿插有議論,這些議論具有批判與諷刺特色,是突出主題和刻畫人物形象的主要部分。

  小結:總之,《阿Q正傳》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藝術成就。它是一部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品,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和俄羅斯作家高爾基都曾給予崇高的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既然魯迅要借用一個人物來表現許許多多中國人的普遍的精神病態,就勢必得運用誇張的手法,不但在他身上植入許多遠非他個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負,更要最大限度地凸現他身上的那種具有極大概括性的心理特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