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說課稿

小學六年級《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屬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五個主題單元“往事”的第一篇課文。這是周曄在伯父魯迅逝世九週年之際回憶寫下的紀念性文章,全文共回憶了她與伯父魯迅先生在一起的“笑談《水滸》,趣談‘碰壁’,關心女傭”以及從女傭阿三口中得知的“關心女傭”四件事,字裡行間無不飽含周曄對伯父魯迅先生的無限懷念與崇敬,以及感謝!透過文字,一位愛孩子、愛憎分明、堅持鬥爭,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魯迅形象躍然紙上。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如:“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他沒有回答我,只把他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教學中需引導學生反覆朗讀,並藉助當時的社會背景細細體味魯迅帶給我們的光芒。

  二、說教學目標

  有道是“讀是語文教學的法寶”,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讀文,有感情地朗讀是理解文字、感悟文字的有力保證,同時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學本課,我確立的第一個教學目標是: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2、透過含義深刻句子的解讀,充分感悟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語文是感性的存在,透過讀文悟文,在學生心中樹立一個形象,這是我們語文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故此,我確立這樣的教學目標。)3、學習作者透過動作、神情等細節描寫表現人物高尚品質的寫作方法。(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兩者缺一不可,因此學習文字同時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也是增進學生知識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本課,我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作者透過人物動作、神情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難點為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魯迅高尚品質。

  為有效達成以上教學目標,落實教學重難點,教學本課,我預計分兩課時與學生共同學習交流本課內容:第一課時:側重整體感知文字,重點研讀“救護車伕”部分,感受魯迅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第二課時:研讀“笑談《水滸》、趣談‘碰壁’、關心女傭”三部分內容,進一步引領學生感受魯迅高大形象,對魯迅有較為全面的瞭解。

  四、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習慣,因此教學本課之前,我預先設定這樣的預習內容,引導學生對文字先作初步全面的整體感知:         1、認真讀文,讀正確讀通順,注意幾個多音字,如冠、號、血,給它們註上拼音;

  2、思考:文字主要寫了什麼?試著給每一部分歸納一個小標題;

  3、想一想:讀過文字,魯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特別由哪裡感受到他的這一形象的?試著劃一劃,寫一寫。

  2、讀讀悟悟,讀悟結合

  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與重要方式,教學中努力引導學生讀讀悟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能幫助學生很好地感悟魯迅高大形象。

  3、引導發現法

  五、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五年多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又與學生的生活十分接近,很容易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文中一些含義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學生學習、理解上的重點、難點,也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興奮點。因此,對本課的教學,老師從“悟”字出發,以讀為本,著眼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悟情明理,讓有不同風格的學生都參與學習,讓課堂真正動起來。

  良好的教學設想要透過教學實踐來實現。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認知水平,再立足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們安排了以下教學程式:

  六、說教學流程

  下面我主要就本課第一學時的學習來作交流:

  教學目標:

  1、讀通讀順文字,初步交流魯迅留給自己的印象;

  2、深入研讀“救護車伕”部分,感受魯迅崇高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動作、神情等細節描寫刻畫人物高大形象的寫作方法。

  學習重點:研讀“救護車伕”部分,學習作者抓動作、神情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一)、直揭課題,檢查預習,感知整體

  1、引導讀好課題

  孩子們,這節課開始我們要共同學習的是魯迅侄女周曄的.一篇文章――《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前我們都讀過文字,魯迅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的多;

  (師)這樣的魯迅讓你――,帶著這種心情讀題!

  (生)幽默、同情勞動人民……

  (師)……

  在學生充分交流之後,我欲引導學生讀好課題:周曄同我們一樣,也感謝、敬佩,感動於她的伯父魯迅先生,讓我們同周曄一起,再叫一叫――,能叫得更深情、親切些嗎?

  2、歸納小標題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周曄在伯父逝世九週年之際回憶寫下的紀念性文章,文中字裡行間均飽含她對伯父的無限懷念與敬佩。孩子們,周曄於文中主要回憶了伯父生前的幾件事情,分別在哪幾段?師生共同提煉小標題並板書;

  3、小結並過渡:文章主要回憶了這四件事,解開了周心中的疑惑:伯父為什麼得到那麼多人的愛戴?引導給“愛戴”換詞。

  為什麼呢?我們到文中找答案去!“救護車伕”片段內容最長,我們就先來讀它!

  (設計以上環節,一主要為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都說“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已至高段,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加之教師的任務驅動,相信學生能讀好、學好,這樣課堂上就可節省許多時間,為研讀重點部分留有時間與空間;2、對文字的整體感知有利於幫助學生理清文字脈絡,以順利且輕鬆進入文字重點內容學習。)

  (二)、重點研讀“救護車伕”

  1、走近魯迅

  要求:用心讀課文第四部分前四個小節,思考:

  a、

  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車伕?他的哪一個動作或神態特別讓你有話想說?

  b、面對這樣的一位車伕,爸爸和伯父是怎麼做的?伯父的尤其哪一個動作也特別讓你有話想說,把它圈劃出來,寫上批註。

  1)、學生讀文,圈劃、批註;

  2)、交流:……

  預設學生的回答1、受傷的車伕,引:車伕傷得重嗎?特別從――讀出?待學生找出相關語句後,引導學生給“捧”換詞,品味;2、飽經風霜的車伕,調侃:飽經風霜是說車伕風裡來,日裡去,吃飽了風和霜嗎?那這個“飽經風霜”我們可以怎麼理解?待學生交流到一定階段,教師作小結:是的,生活的艱辛、困苦,無形中寫在了車伕的臉上,加上她此時的痛,致使車伕心力交瘁!再讀,感受車伕的痛與苦。

  引領:①扶、半跪,――“俯首甘為孺子牛”;

  2、導讀:此時此刻,在車伕的心中,魯迅已不僅僅一位陌生人,而如同車伕的――

  魯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還與他的一段經歷有關:(補充資料:魯迅,出生在一個逐漸沒落計程車大夫家庭,祖父因科場案下獄,父親又久病不愈。作為長子,魯迅為了給父親治病,常常出入當鋪和藥店,飽受人們的冷眼。在鄉下外婆家裡,他有機會接觸農村社會,和農民的孩子親密相處,從中感受到農民生活的困苦和他們勤勞、純樸的性格。這些經歷使他對勞動人民有著深切的同情。)

  ②掏、叫,引導想象:魯迅此時應該想到了什麼,他還可能想到了什麼?交流:說說你此時的心情、感受?

  ③兩個“清清楚楚”,可見――

  3、引讀下面句子:――,引導質疑,猜:伯父的神情為何嚴肅?他的手半天沒動,應該想了些什麼?

  點撥:這個黃昏,看見車伕受傷的難道就只有爸爸和我嗎?――橫眉冷對千夫指;

  4、引讀:這樣的伯父在小周曄長大成人後才漸漸讀懂!這樣的伯父走了,難怪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的人……)

  前來弔唁的有――,有――,巴金在《永遠不能忘記的事情》中這樣寫道:(補充資料:我看見了穿粗布短衫的勞動者,我看見了抱著課本的男女學生,我也看見了綠衣的郵差,黃衣的童子軍,還有小商人,小店員,以及國籍不同、職業不同、信仰不同的各種各類的人。在這無數不同的人的臉上,我看見了一種相同的悲慼的表情。這一切的人都是被這一顆心從遠近的地方牽引到這裡來的。

  感謝周曄,感謝巴金,為我們記下永恆的感動。下節課繼續學習,繼續深入感悟魯迅的高大形象。

  (學習這一環節,我是這樣理解的: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則是他們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教學“救護車伕”部分內容,我主要引導學生由車伕、魯迅的動作、神情,感悟魯迅的高尚品質,同時滲透寫作方法。教學中,努力體現“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教學理念,實現“先學後教”,著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與自主學習能力。)

  (三)、課堂練習,拓展延伸

  《作業本》5 (有道是“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嘴過三遍不如手過一遍”,課堂練習能幫助學生梳理課堂交流內容,將知識、情感積澱下來,同時及時鞏固新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