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枕上偶成》閱讀答案

陸游《枕上偶成》閱讀答案

  陸游的《枕上偶成》表達了詩人感懷大好河山,時刻不忘復國中興的夙願。

  陸游《枕上偶成》閱讀答案一

  枕上偶成

  [南宋]陸游

  放臣不復望修門,身寄江頭黃葉村。

  酒渴喜聞疏雨滴,夢迴愁對一燈昏。

  河潼形勝寧終棄?周漢規模要細論。

  自恨不如雲際雁,南來猶得過中原。

  (1)詩歌的頸聯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試作簡要分析。(5分)

  (2)你怎樣理解“夢迴愁對一燈昏”中的“愁”?(6分)

  閱讀答案

  (1)反問。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像黃河、潼關那樣的形勝之地,難道就忍心這麼永久地放棄嗎?要知道周、漢都是以潼關和黃河為根基而逐鹿中原的。前一句反詰提問,後一句引古喻今,委婉而又切中時弊,顯示了詩人精於歷史、諳熟國事,關注時局。

  (2)貶謫之恨,貶逐之愁。“放臣不復望修門”透露出貶謫之愁恨。關注時局,憂心國事。頸聯突出了河潼的戰略地位。對於恢復中原的關切,和報國無門的悲愴。

  陸游《枕上偶成》閱讀答案二

  1、這首詩首聯中“身寄江頭黃葉村”一句有怎麼樣的作用?請簡要進行賞析。

  2、這首詩的尾聯表達了詩人怎麼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1、(1)點出了詩人被貶之後的寄身之處;(2)“黃葉”暗示了現在的季節,併為尾聯寫“雲際雁”埋下了伏筆;(3)為全詩奠定了悽苦孤愁的情感基調。

  2、詩人拿從雲際飛過的大雁作對比,表達了詩人再也見不到中原大地的悲傷、報國無門的苦悶和深沉的愛國之情。

  釋文:

  1.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稱;“修門”借指南宋的都城臨安。這一句有以屈原自況之意。

  第三句意思是,酒後口渴,聽到窗外疏雨聲聲覺得似能潤一潤喉嚨,詩人於孤苦中感到些許的喜悅。

  第六句意思是,周漢兩朝都以河潼為根基而逐鹿中原,統一天下,朝廷對此應當認真思索。

  2.首聯中的“江頭黃葉村”既點出了寄身之處,也於景色中暗示了季節,併為尾聯寫雁伏筆。

  頷聯細緻入微地描繪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寫出心頭的孤寂和愁悶,情與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開篇“不復望修門”,寫失望之深,而結尾又寫自恨不如“猶得過中原”的雁,於矛盾中抒寫了難忘國事的悲愴之情。

  拓展閱讀:陸游《枕上偶成》賞析

  “枕上偶成”告訴我們,這首詩構思於在床上躺著休息的時候。無深意。

  首句“放臣”意為流放之臣。這裡是作者自稱。那麼,這當是作者被貶官之後所作之詩。那麼,這首詩必定要抒發被貶之愁,理想破滅之恨。這是陸游寫的,裡面免不了收復故土的願望和無法收復的憤懣。“修門”原指楚國國都郢的城門,後藉以代指宋朝都城臨安,如文天祥曾在《指南錄後序》中說:“時北兵已迫修門外。”陸游在這裡藉以指臨安,既有離開都城的意思,也似乎有自比屈原的意思。因為屈原被流放時就是離開修門的。“不復”一詞,還能讓人感到一種決絕之意,似乎蘊有慍怒之情。二句的“江頭黃葉”四字修飾“村”字,突出了暫居之地的.環境。處於江畔,正值秋季,黃葉飄零。這樣的環境,烘托出悲涼蒼茫的心緒,與其逐臣的身份正相適應。它還告訴我們,本詩就是在黃葉村的枕上構思的。

  頷聯“酒渴”指飲酒之後口渴想要喝水。“喜聞疏雨滴”指聽到下雨非常高興。何以非常高興?莫非是詞人想到能借雨水潤潤乾渴的喉嚨?抑或是詞人本就喜歡下雨的時光?詞人沒有說,我們也無從考證。反正詞人是高興了。四句與三句似乎不連貫。三句是寫醒著,四句是寫夢醒後。大概是詞人一高興就入睡了。夢醒之後,只有昏燈一盞,照著空寂的房間,房間裡只有一個被放逐的人。“愁對一燈昏”透出了多少無奈和悲愴啊。

  頸聯突然轉入對國事的關懷:黃河、潼關的形勝之地,怎麼能永遠放棄?周朝、漢朝的的榜樣要細細地思考。“規模”的意思是榜樣,典範。“論”的意思是思考。詞人的言外之意是,已經被拋棄的黃河、潼關等形勝之地,應當收復。周朝、漢朝的榜樣應當學習。這兩句表達了詞人收復失地的願望,寫出了對朝廷的建議和期望。至此,頷聯所寫的“愁”的主要內容就確定下來了:對國事的擔憂,對朝廷的不滿,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

  尾聯直抒胸臆。詞人拿從雲際飛過的大雁作對比,突出了自己再也見不到中原大地的悲傷之情。雲際雁南來時都能從中原大地經過,而自己卻毫無可能。詞人在這裡說得多麼可憐:他並沒有要求讓中原大地都成為宋朝的,只要能讓自己瞧瞧,就心滿意足了。這就表達出深切的愛國之情、深沉的收復失地的希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