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寫的愛國詩

陸游寫的愛國詩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一起來看看陸游寫的愛國詩,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關山月—— 陸游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

  示兒——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陸游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書憤——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陸游的故事

  說起陸游你會想起的是什麼呢?是那首“家祭無忘告乃翁”的《示兒》還是“驛外斷橋邊”的《卜算子 詠梅》?亦或是他和唐婉之間讓人唏噓嘆惋的愛情?

  他寫的古詩《示兒》是小學時候學的,當時並不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但那句“死去元知萬事空”還是讓人感覺到無限的悲涼,人死之後真的一切都是空如雲煙。還有中學學的那首《卜算子 詠梅》,有種孤芳自賞的感覺。至於“鐵馬冰河入夢來”這樣的詩句真的只是讀一讀而已,並沒有真的進入到內心。所有的這些都沒有他和唐婉的故事那麼的吸引我。

  今日偶得一本舊書,《陸游的故事》,這本書真的是有些年頭了。沒有找到具體的出版日期,但在前言上看到作者寫的序是1977年。可見是好早好早的一本舊書了。裡面的一些詞語的寫法,在現在來看,可以說是錯別字。這樣一本書讓我對陸游作有了一點點的認識,也知道了他所寫的那些詩句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的,為什麼他會被稱為愛國詩人。

  這本書從陸游的出生寫到了他的死,記敘了他人生當中比較重要的事件。

  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出生的年代正是金國向北宋大舉進攻,民族鬥爭的戰火瀰漫的時候。他的父親陸宰,是一位積極主戰的愛國知識分子。1125年的10月,他接到皇上的聖旨,奉調入京帶著家眷從淮南出發趕到京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行走至淮河遇到了大風雨,陸游也正是出生在暴風雨中。由於當時的宋高宗趙構和大臣屈膝求和偏安江南,陸游的少年時代是在故鄉山陰度過的。受到父親以及和父親交誼深厚的愛國志士的影響,他心中那顆抵抗金兵的愛國種子開始生根萌芽和成長。特別是聽說了岳飛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迫害後,他的`抗戰報國收復中原的抱負更強烈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這樣的詩句就是在這一時期寫下。

  作為一個主戰派他的仕途是不太順利的。從下面的這張表中可以看出陸游做官的經歷。

  他在不同的地方做官,雖然他屢遭排擠和罷免,雖然他殺敵報國的壯志一直沒有實現,但是並沒有改變他堅決反對妥協投降的政治態度。

  當陸游再次受到投降官員對他進行的造謠、汙衊之後,他受到了罷免嘉州官職的處分,僅僅給他一個主管道觀的名義領取一點俸祿。面對這一次的打擊,他心裡非常的愁悶,也很悲觀,他想找朋友聊一聊,但又感到事已至此,無可奈何,在孤獨失望的情緒中又覺得自己的人格是清白的,高傲的。

  一天傍晚,細雨迷濛,陸游漫步在一座驛站旁邊,這座驛站年久失修,早已破敗。獨自發愁的間隙,忽然看到驛站外面斷殘的小橋旁邊開著一株梅花,孤獨地挺立在那裡,非常冷清。這株梅花飽受著風雨的侵襲,沒有人來過問,儘管是這樣的遭遇,她依然獨自吐著芬芳,散發出一陣一陣的幽香,這不正是他自己遭受投降派系嫉妒、排擠和打擊的命運的寫照嗎?這不正是他自己寂寞愁苦,而又堅貞不屈孤芳自賞的性格象徵嗎?回到住處就寫下了那首有名的《卜算子詠梅》: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1190年到1201年將近十一二年的時間裡,陸游一直閒居在山陰的鄉村裡,過著一段較長時間的田園生活。即便如此,他仍然會在嚴寒的季節,想到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著南宋王朝隊伍的出師收復。可一年又一年始終不見。

  “三萬裡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

  即便是他當時已經70歲,百發蒼蒼的他仍然念念不忘的是收復失地,仍然渴望著有從軍的機會,能夠為國家守衛西北的邊疆。“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樣的詩句在今天再次讀到,體會到的就不僅僅是書面上所說的陸游的那份愛國。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位老人,身處鄉間,舉目眺望......

  突然聽到朝廷準備北伐的訊息,那股喜悅是無法言表的。即便是已經78歲,當他聽到朝廷要請他去參加編修國史,也就是宋孝宗、宋光宗兩朝的《實錄》的時候,不顧家人反對,抱病來到臨安,參與工作。

  他一直沒有忘記收復失地,但此生已經看不到了。他臨終那首示兒,更是流傳至今。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詩詞和故事結合起來,你才會體會到“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這句話的含義。

  遺憾的是,這本書,僅僅有故事,所涉及詩詞很少,而我對陸游的詩詞又只知道這幾首有名的,所體會就很有限。還有就是對年代朝代不是很敏感,他和范成大,朱熹,辛棄疾竟然是都有交集的,說明還需要補充歷史方面的知識。文史哲不分家,要全面看一個歷史人物,歷史知識和哲學思考都是需要具備的。慢慢的,一點點的補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