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讚美臘梅的詩句

陸游讚美臘梅的詩句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生酷愛梅花,寫有150多首詠梅的詩詞。以下是陸游讚美臘梅的詩句,歡迎閱讀。

  與唐朝相比,宋朝是個積弱積貧的王朝,北方遼、金先後威脅中原,而趙宋卻始終處於無奈境地,喪權辱國的事情不斷髮生,南宋以後,更是江河日下,風雨飄搖。於是,長期生活在內憂外患中的敏感的文化人,便對百花苑中那堅貞不屈、孤傲自潔的梅花,產生了日漸濃烈的欽佩感,把她視為抒懷詠志的最佳物件。具有愛國思想的陸游,面對國土淪喪局面,把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傾注在梅花身上,抒發愛國豪情,以梅花自比。

  如《落梅二首》(其一):

  雪虐風饕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這首詩作於紹熙三年(1192)冬末 。詩中歌頌梅花在百花中氣節最高尚最堅強,實質是詩人借梅花來宣示自己的崇高氣節。

  詩的前兩句刻畫梅花在風雪肆虐的天氣裡堅持高尚氣節的形象。在大雪侵害,風勢兇猛要吞噬一切的時候,梅花愈加表現出凜然不可侵犯的樣子。她與其他花相比,氣節最高尚最堅定。

  後兩句點題,寫梅花在飄落時堅持氣節的具體表現。到過了梅花開花的時令,梅花會順應自然,甘願飄落離開,她羞恥於向春神再乞求憐憫。梅花堅持氣節的表現更使人肅然起敬。

  這可以聯想到詩人自己晚年仍堅持抗金北伐的理想,他寧可自甘寂寞,也決不向當時掌權的主和派屈服。

  這首詩藝術上的特點,是形象描寫與直白評論相結合。既描寫梅花在風雪中的凜然姿態,又直白的評定梅花氣節最高尚。更以擬人手法,寫梅花落花時恥向春神乞憐的具體表現,把對梅花氣節最高最堅的評論進一步得到落實。

  再看《庚子正月十八送梅》:

  滿城桃李爭春色,

  不許梅花不成雪。

  世間尤物無盛衰,

  萬點縈風愈奇絕。

  我行柯山眠酒家,

  初見窗前三四花。

  恨無壯士挽斗柄,

  坐令東指催年華。

  今朝零落已可惜,

  明日重尋更無跡。

  情之所鍾在我曹,

  莫倚心腸如鐵石。

  這首詩作於淳熙七年(1180)正月,這時梅花正在凋零。詩的大意是:滿城的桃李爭春,梅花卻凋謝飄零。世間美好的事物沒有盛衰的差別,梅花的萬點花瓣隨風飛舞,更顯得風姿奇絕。我來到爛柯山並宿於酒家,看見窗前的梅花已所剩無幾。可恨沒有壯士能夠挽住北斗之柄使之不要運轉,以阻止時令的轉換,只能眼看著斗柄指向東方,冬去春來。可惜梅花今朝零落,明朝將無跡可尋。情、愛都匯聚在我們這類人身上,但即使心腸如鐵,在送梅時節,也不能無動於心。

  這是一首託物言志的詠物詩,詩人借梅花以自喻,透過描寫梅花凌寒不懼,豔骨錚錚,來讚美梅花雖美卻不爭春的品質,雖凋零而風姿奇絕的氣節,象徵著詩人面對議和派的淫威與打擊毫無妥協的精神。詩中當然還隱藏著詩人為年華的流逝而嘆息的意思。詩人一生的宏願是抗金救國,但奸臣當權,和議派在朝廷中佔據上風,主戰派屢不得志,總是受到排擠、壓制或罷黜,使詩人報國無門、滿腔悲憤,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國破家亡,民生塗炭,韶光飛逝。

  詩人喜愛梅花,出了上述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梅花玉潔冰清,淡泊閒雅,幽獨孤傲,堅毅頑強等品格是詩人的人格寫照、精神寄託。陸游一生志在恢復中原,但卻屢因“愛國”而獲罪,倍遭冷落。但他不怕流言謗語,堅持獨立的品格,就像梅花在冰雪中的傲然獨立。這種與環境相抗爭的勇氣,也正是詩人畢生追求的。

  再看《梅花絕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這首詩側重讚美梅花在嚴冬季節在深幽的山谷的朝北枝條上開放的精神品質,而對梅花的讚美,實際就是對人的不怕嚴寒艱苦,不懼環境惡劣的高尚品質的讚頌,也就是對人性的“高標逸韻”的肯定和期盼。

  詩的前兩句,是對客觀景物的描寫,描寫梅花開放的特殊環境和對自己命運的預料。首句說,這株梅花開放在深暗的山谷中,又是開在朝北的枝條上,(那裡更不容易曬到陽光)怎能忍受這樣惡劣的環境呢。次句接著用擬人的手法,把梅花當成人來寫,她每年自己料定開花會很遲,(梅花要在冬天才開放。)這就是說,梅花對自己的命運很清楚,對眼前的惡劣環境早有預料,並不懼怕。一、二句對惡劣環境的極力渲染,更反襯出梅花形象的堅強和崇高。

  後兩句,是詩人的主觀抒情,進一步用擬人的手法,以對人的“高標逸韻”的品質、情操來比擬梅花,讚美梅花。詩人先用設問句,問梅花具有清高脫俗的品質情操和超逸的風韻(像那些不畏環境艱苦,堅持崇高氣節的人),你是否知道?回答是梅花的品質正是在冰結得很厚,雪積得很深的嚴冬時候表現出來。三、四句不僅是詩人對梅花的直接讚美,而且用“層冰積雪”對梅花所處惡劣環境作了深入描寫,梅花的“高標逸韻”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展示出來。

  顯然,詩人對梅花精神品質的讚美,就是對有高尚氣節的人的歌頌,也是詩人以梅花的精神自喻。

  再看《梅花》:

  春信今年早,江頭昨夜寒。

  已教清徹骨,更向月中看。

  這首五言絕句寫的是月夜寒江邊的梅花。前兩句寫雖然時節尚寒,而梅花已經透露出春的資訊。後兩句寫正因為是江邊夜寒,才使梅花冰清玉潔到徹骨的程度,那麼,如果在明月清輝的映照之下,她高潔幽靜的風度就更為突出了。梅妻鶴子的林逋有描寫梅花的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陸游兼用其意,但更加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徹骨的品性。這不正是詩人錚錚不變鐵骨的寫照嗎?

  再看《雪中尋梅》:

  幽香淡淡影疏疏,

  雪虐風饕只自如。

  正是花中巢許輩,

  人間富貴不關渠。

  詩中寫的是一株甘願淡泊不慕富貴的梅花。前兩句寫梅花任憑風吹雪打仍然自如開放,枝影疏淡,花香清幽,凜然不屈,超凡脫俗。三、四句用典,“巢”指“巢父”,“許”指“許由”。相傳巢父和許由都是唐堯時的隱士,巢父在樹上築巢而居,時人號稱有巢氏。傳說堯帝以天下讓給巢父,巢父不肯受,又讓給許由,許由亦不肯受,並立即到河邊洗耳,怕這世俗之言汙染了自己純潔的心靈。這兩句借巢父和許由兩位隱士,表達了自己不慕富貴甘願清貧的思想情操。

  《卜算子·詠梅》詞中的梅花,則是詩人的形象寫照:

  驛外斷橋邊,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

  只有香如故。

  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詠梅”,可是它意在言外,是以梅花自喻的。

  梅花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緊臨著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絕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從這一句可知她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她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也無人來欣賞,隨著四季代謝,她默默地開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她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她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這一句,詩人將自己的無限感嘆之情傾注在這無主的梅花身上。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孓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獨自愁”,並且,偏偏在這個時候,又颳起了風,下起了雨。“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均,寫出了梅花的艱困處境,然而儘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了!對梅花的壓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無所不至,但是這一切終究被它衝破了,因為它還是開了!

  上闋集中寫了梅花的困難處境,她的開放及她的“愁”。

  下闋託梅寄志。梅花,她開得最早,是她迎來了春天,但她卻“無意苦爭春”。春天,百花怒放,爭麗鬥妍,而梅花卻不去“苦爭春”;凌寒先發,只是一點迎春報春的赤誠。梅花並非有意爭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們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們去妒忌吧。這裡把寫物與寫人,完全交織在一起了。花木無情,花開花落,是自然現象,說“爭春”,是暗喻。“妒”,則非草木能所有。這兩句表現出詩人標格獨高,決不與爭寵邀媚、阿諛奉承之徒為伍的品格和不畏讒毀、堅貞自守的傲骨。

  最後兩句。把梅花的“獨標高格”,再推進一層:“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無主、黃昏日落、風雨交侵等悽慘境遇,七個字四次頓挫:“零落”,不堪雨驟風狂的摧殘,梅花紛紛凋落了,這是一層。落花委地,與泥水混雜,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這是第二層。從“碾”字,顯示出摧殘者的無情,被摧殘者承受的壓力之大,這是第三層。結果呢,梅花被摧殘被踐踏而化作灰塵了,這是第四層。看,梅花的命運有多麼悲慘,簡直令人不忍卒讀。但詩人的目的決不是單為寫梅花的悲慘遭遇引起人們的同情;而是鋪墊,是蓄勢,是為了把下句的詞意推上最高峰。雖說梅花凋落了,被踐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塵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別有韻”的香味,卻永遠如故,一絲一毫也改變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塵的淒涼、衰颯、悲慼,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她至死不渝的堅貞品格,正是詩人身陷汙濁環境、保持高潔品格的形象寫照。

  陸游不僅愛國,也熱愛生活,善於從大自然中,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素材。梅花則是詩人最喜愛的物件。

  詩人於1202年寫的一首《梅花絕句》(其三),表現了對梅花的鐘情與熱愛:

  聞道梅花坼曉風,

  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

  一樹梅花一放翁。

  首句寫梅花在寒冬中迎著晨風開放,突出了梅花不畏嚴寒的個性。次句寫梅花盛開的情景,滿山遍野的梅花,遠看就像一堆堆白雪。此句既描繪了梅花怒放的盛況,又突出了梅花雪白的顏色。三、四句展開獨特的想象,運用誇張的手法,極寫對梅花的喜愛。詩人想象,有什麼神奇的辦法,把我化為千千萬萬個,讓每株梅花前都站著一個放翁,那才不辜負盛開的梅花呢!詩人與梅花的關係就像莊子與蝴蝶的關係,達到了物我兩忘、互為一體的境界。李白曾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獨坐敬亭山》)辛棄疾也說:“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賀新郎》)陸游也一樣,與梅花也達到了精神上的溝通、交流而融為一體的境界,梅花即放翁,放翁也即梅花也。

  這首詩歌沒有一字直寫對梅花的熱愛,但把愛梅之心表現得淋漓盡致。詩人借梅花迎風傲霜的獨特個性,來喻指自己一生高潔堅定的品格,筆法巧妙,意韻悠長。

  他另一首作於1191年的《梅花絕句》(其十),也表達了愛梅的情趣:

  山月縞中庭,幽人酒初醒;

  不是怯清寒,愁蹋梅花影。

  這首詩饒有情趣。在潔白如縞的月明之夜,他酒醉初醒,因喜愛梅花,以致怕破壞了在明月中梅花落在地上的那疏朗美麗的影子。想象可謂新穎而奇特,用“愛屋及烏”已不足以形容他對梅花的愛意,因為這種愛包含著一種謹慎而細膩的憐愛之情,怕踩踏而破壞了梅花影子與皎潔的月光構成的那種和諧的詩情畫意。

  陸游由衷喜愛梅花,形成了化不開的梅花清情結。在梅花未開之際,他有探梅、尋梅之作;梅花爭奇鬥豔之時,又覌梅、賞梅,或園中,或郊外,梅生之處,足跡無所不至。或雪中梅,或雪後梅,千姿百態,觸景即生無限情思。

  如《東園觀梅》:

  出世仙姝下草堂,

  高標肯學漢宮裝。

  數苞冷蕊愁渾破,

  一寸殘枝夢亦香。

  問訊不嫌泥沾屐,

  端相每到月侵廊。

  高樓吹角成何事,

  只替詩人說斷腸。

  這首七律詩抒寫詩人到東園仔細觀賞梅花的感受。看到仙女一樣的梅花讓他破除了憂愁,但高樓的號角聲又使他極度的傷心。

  詩的首聯描寫梅花的美麗姿態和高尚品格。詩的上句,詩人把東園看到的梅花看成是天上仙女下到世上的草堂,寫出梅花的不凡出身和美麗姿態。下句寫梅花具有高尚的品格和情操,怎麼肯穿漢代宮女的服裝?暗示梅花的素雅。

  頸聯極寫詩人見到東園梅花的驚喜和聞到梅花香氣的'持久。上句寫詩人看到幾個梅花的花苞和冷冷的花蕊後,心裡的憂愁全掃除了。從反面寫出自己看到梅花的驚喜。下句寫詩人聞到一寸長的梅花殘餘枝條,也可感到滿是香氣,甚至在睡夢中時也仍感受到香氣。這裡用“一寸殘枝”,是誇張手法,因一寸殘枝都有香氣,那麼可以想象整株梅花香氣有多濃郁了。

  頷聯進一步寫詩人觀賞梅花的細緻和時間之長。上句寫為了觀賞梅花,除了仔細查問,甚至不嫌泥土沾滿木屐鞋,(走近梅樹下去看)。下句寫詩人仔細觀賞梅花時間之長,一直到月光照進走廊,天色很晚。從詩人觀賞梅花的行動裡,可見詩人被東園的梅花深深吸引住了。

  尾聯寫詩人對梅花觀賞的驚喜和投入被高樓的吹角聲打破,又回到悲傷的心情。暗示詩人當時對時局的憂慮。

  此詩表現了詩人觀賞梅花獨特的感受和心情的起伏變化。看到梅花想象到是仙女,聞一寸殘梅枝而夢香氣,可見詩人觀賞的想象力和敏感。而從觀梅的破愁,到聽到吹角聲而斷腸,感情明顯有了變化,賞梅的喜悅被對時局的憂慮所代替。

  再看《晚梅》:

  春晚城南十里陂,

  亭亭獨立見奇姿。

  品流不落松竹後,

  懷抱唯應風月知。

  旋拂亂雲成小佇,

  重攜芳榼卜幽期。

  佳人空谷從來事,

  莫恨桃花笑背時。

  此詩寫詩人觀賞一株晚開的梅花樹而引起的感慨,全詩借梅花的品流、懷抱,暗喻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對勢利小人的態度。

  首聯描寫晚春才開的梅花的奇麗姿態。上句寫這株梅花在春天的晚期開放在城南的山坡,開放時間已晚,又加開在城南十里遠的山坡,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但下句補充說這株梅花姿態很美,亭亭聳立,表現出一幅奇麗的樣子。

  頸聯以梅花自言的口氣,表示自己的品類不在松竹之後,自己的懷抱只有清風明月知道。松竹梅本是歲寒三友,都具有抗嚴寒的高貴品格。清風明月一直伴著梅花,所以最瞭解梅花的懷抱了。這可以理解為是詩人自喻一直堅持自己的政治懷抱。

  頷聯,詩人把梅花比喻為是女性,寫這位女性等待約會的行動細節。這在意思上與頸聯比有遞進,但較含蓄。這位女性既自信自己的品流,就急忙地掠去散亂的頭髮,作稍稍的等待,重新攜著帶芳香的酒器,選擇(與情人)秘密約會的時間。這可以理解為是詩人表示要等待合適的時機,實現自己報國的理想。

  尾聯寫梅花對自己所處的現狀有清醒的認識。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梅花開在空曠的山谷裡是從來就有的事,不忌恨桃花譏笑自己已過了開花的時令。暗喻自己雖然孤立,但對政治上的小人不屑一顧。

  這首詩中的梅花意象明顯帶有擬喻性,即從表面上看,似乎詩人只是在單純地寫梅花之景物,但透過全詩的結構可以看出,詩人在梅花身上寄寫了某種人的精神狀態,已賦予梅花一定的象徵意義,以梅花喻美人,實又以美人喻自己。

  再如《平明出小東門覌梅》:

  知心多別離,慰眼易零落。

  東風吹梅花,爛漫照城郭。

  晴日千堆雪,偏宜馬上看。

  逢迎無幾日,不惜犯春寒。

  明年花發時,我在兩京道。

  花香固無盡,我亦未遽老。

  脫帽發如漆,看花心未灰。

  平戎那得妨持酒,

  會有詩傳劍外來。

  東風一吹,梅花阿娜生姿,自由競放,花團錦簇,與太陽輝映,像潔白的雪城一樣,豔而不媚,不僅姿態絕豔,而且花香醉人,沁人肺腑。即使外出平戎,仍然心繫梅花,“看花心未灰”,對美好的喜愛之情痴心不改。

  陸游寫梅花的詩大多是退居山陰(今浙江紹興)老家時所作,他在山陰老家住了二十年,一直到他去世。可以看出,在他的梅花世界中,無論哪一種梅花形象,都有逆境中陸游的影子;無論哪一種梅花,都經過了陸游心靈的過濾,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能給人一種強烈的精神震撼。陸游眼裡的梅花,不僅是精神的一種寄託物,也具有情感性與感染力。他對梅花不只是停留在欣賞和喜愛的層面,而這種欣賞和喜愛絲毫不能遮蔽他那熾熱的情感;而且,透過梅花,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具有英雄氣概的陸游的同時,也可以看到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陸游。對人生社會的看法與評價,對人情冷暖的感受與抒發,可以說隱含在他的梅花世界裡,開放在特殊時令的梅花與生活在那個特殊時代的陸游,似乎有著某種關聯,因為梅花怒放冰雪的精神、色香淡雅的品質與陸游的人生追求是一致的,陸游也像梅花一樣,在那個嚴酷的環境中“綻放”過。他以梅花自勉,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雖然他“但悲不見九州同”,但是,他把自己移入了梅花,開放了千秋萬代。

  陸游的梅花開了近千年,依舊幽香瀰漫。這位愛梅成痴的大詩人,把梅花的品格融入自己的生命,也讓梅花在古典詩詞中綻放出一頁頁華章,留給我們永恆的懷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