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歌賞析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歌賞析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很是熟悉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還苦於找不到好的詩歌?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歌賞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①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②,

  煙花三月下揚州③。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④。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讀書學道。25歲出川遠遊,客居魯郡。遊長安,求取功名,卻失意東歸。至天寶初,春詔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讒出京,漫遊各地。安史亂起,入永王李璘軍幕;及永王為肅宗所殺,因受牽連,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後遇赦東歸,客死當塗令李陽冰所。唐朝另一詩人白居易詩"但是詩人最薄命,就中淪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涼身世的寫照。但他以富於浪漫主義的詩歌反映現實,描畫山川,抒發壯志,吟詠象情,因而成為光照千古的偉大詩人。

  [註釋]

  ①黃鶴樓:舊址原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上,傳說三國時費文禕在此樓乘黃鶴登仙而去。廣陵:今江蘇揚州市。

  ②故人:指孟浩然。辭:告別。因黃鶴樓在廣陵之西,所以說"西辭".

  ③煙花:指繁花盛開的景色。

  ④孤帆:一隻帆船。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作者目送友人乘坐的"孤帆"遠去,最後唯見浩浩江水,流向天邊。

  [說明]

  這首詩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去揚州所作。它透過對別離時候長江景物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摯感情。

  [譯詩]

  知心朋友孟浩然辭別了黃鶴樓,

  在這暮春三月時他要東去揚州。

  他乘著一葉小舟影子隨碧空而盡,

  只見那滾滾長江向天邊奔流。

  [賞析]

  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陽春三月,友人孟浩然與詩人揮別於"天下江山第一樓"——黃鶴樓,乘棹東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於碧水藍天之際,詩人卻仍久久佇立,似乎渴望東流的江水能載著他的深情,伴友人遠行。全詩意境闊大,情深意摯,不愧為一首傳誦千古的傑作。

  作品介紹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74卷第24首……這是一首送別詩,寓離情於寫景。詩作以絢麗斑駁的煙花春色和浩瀚無邊的長江為背景,極盡渲染之能事,繪出了一幅意境開闊、情絲不絕、色彩明快、風流倜儻的詩人送別畫。此詩雖為惜別之作,卻寫得飄逸靈動,情深而不滯,意永而不悲,辭美而不浮,韻遠而不虛。725年(唐玄宗開元十三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作者介紹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出生於西域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5歲隨父遷至劍南道之綿州(巴西郡)昌隆縣(712年更名為昌明縣,今四川綿陽江油市青蓮鄉),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平涼市靜寧縣南)。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於安徽當塗,享年61歲。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李白的詩全集欄目。

  李白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緻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於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詩抒情方式的鮮明特點。他往往噴發式的,一旦感情興發,就毫無節制的奔湧而出,宛若天際的狂飆和噴溢的火山。他的想象奇特,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繁體對照

  《全唐詩》卷174·2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