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四年級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

  教材說明:

  這兩首詩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著詩人豐富的情感。《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都是送別詩,一首描繪的是詩人告別朋友的情景,一首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

  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中的每一首詩都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著詩人真摯的情感。《贈汪倫》一詩展示出一幅離別的畫面:詩人乘船正要離開桃花潭的時候,好朋友汪倫深情地長著歌來送行,他踏地為節奏,邊走邊唱邊揮手。這幕送別的情景出乎詩人的意料,使詩人感動不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勾勒的是另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願離去。孤帆漸漸消失於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三個生字“孟、帆、唯”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贈汪倫》。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匯入:

  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並匯入新課。

  二、授新:

  1、出示《贈汪倫》,指讀,初步感知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自讀自悟、小組討論交流詩意。(學生先回憶歸納以前學習古詩的方法:結合課文註釋、、結合插圖、查閱背景資料等。)

  5、大組彙報詩意,其他人補充糾正。師相機點撥引導,理解詩意;並貫穿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讀反饋。

  8、指導、練習背誦;默寫。

  9、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用剛才的學法,小組內自學。師巡視指導。發揮學生的主體自主性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10、大組彙報。

  三、拓展:

  交流積累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別董大》,拓展學生的知識積累。

  四年級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匯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透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裡哪裡,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匯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絡,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四年級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背誦並默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體會朋友之間的友情和依依惜別的感情。

  3、結合課文註釋或、詞典,體會詩句的含義,體會詩的意境。

  4、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古詩,蒐集有關描寫春天的詞語、句子或詩句。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李白寫的《贈汪倫》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很好,孩子們,把後兩句有感情的再讀一遍。是啊,汪倫送別李白的情誼真的是比那桃花潭水還要深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去感受李白送別友人的真情吧。

  二、解題:

  1、學習題目中的三個生字,齊讀課題。

  2、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嗎?

  三、初讀古詩。

  李白如何描述他和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呢?請大家自由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1、學習詩中兩個生字。

  2、指名讀古詩。指導朗讀

  課件範讀。

  出示劃分好節奏的課件,根據劃分好的節奏,自己先學著讀一讀。

  指名讀、教師範讀、齊讀

  四、理解詩意

  自由的讀一讀第一、二句,想想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問題?

  1、故人:指老朋友。

  2、西辭?

  在西邊辭行,往東走。課件出示黃鶴樓和揚州的的位置圖。

  3、煙花?形容花開得很繁茂,像浮動的煙霧。煙花三月到底有多美,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春天的美景),美嗎?

  師: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李白和孟浩然這對好朋友會做什麼?

  剛才我們瞭解了這兩句詩中一些詞的含義,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在這柳暗花明的三月,在這鶯歌燕舞的三月,本是和好朋友欣賞美景,吟詩作畫的好時候,可是老朋友就要離開自己到千里之外的揚州去了,假如你就是李白,此時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引讀

  4、儘管依依不捨,但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孟浩然的船走了,李白回去了嗎?你從哪裡知道?你能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嗎?

  詩中哪個詞告訴我們小船不見了?

  孤帆什麼意思?

  這麼大長江上難道真的只有孟浩然的這條小船嗎?為什麼詩人卻說孤帆呢?

  5、小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李白還久久地佇立江邊,望著那滾滾東去的長江水,此時此刻他在想什麼呢?

  指名讀、引讀、齊講習

  五、感悟詩情

  帶著這種感受,這種感情把整首詩讀一讀。

  指名讀、分男女讀、全班齊讀。

  六、課外拓展

  讀得真好,讀出了濃濃的惜別之情,老師為你們成為李白的知音而高興。一年後,李白回憶起當時與孟浩然分別的情景又寫下了《江下行》這首詩,我們一起來欣賞: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眼看帆去遠,心逐江水流。真是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古代詩詞裡,還有很多關於離別的佳作,請同學們回去後蒐集一些描寫送別的古詩,用我們今天的學習方法仔細品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