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賞析

孟浩然《宴梅道士山房》賞析

  孟浩然

  林臥愁春盡,搴帷見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韻譯】

  高臥林下正愁著春光將盡,掀開簾幕觀賞景物的光華。

  忽然遇見傳遞信件的使者,原是赤松子邀我訪問他家。

  煉丹的金爐灶剛剛生起火,院苑中的仙桃也正好開花。

  如果仙人真可以保住童顏,何惜醉飲返老還童的流霞。

  【賞析】

  這首詩吟詠道士山房中的景物,反映了作者失意之餘的離俗之感。詩中用仙家典故和道家術語,涉筆成趣。雖為一般應酬之作,但語出自然,妙句天成。

  唐代,因兩晉南北朝時代的胡鬧,佛道並起,和尚道士成堆,也好許多人當了和尚道士,也不用跟平常人爭就業機會了。孟詩人看來在樹木裡當隱士,結交了不少佛道家。梅道士一定會飲酒作詩,一定能附庸風雅,一定常在道觀宴請眾雅士。孟詩正發著春夢,欣賞春華的逝去,梅道士的小道童跑了過來大叫,“師父又要請大家喝酒了。”一聽大喜呀,還愁著日子不好打發呢。一溜煙跑到梅道士道觀,已經有一眾雅士們在坐,道童開始鍊金丹,詩人聚眾欣賞桃花。孟詩人打起了玩笑,梅道士你修煉可保童顏不老,還要什麼仙丹仙桃,還喝什麼返老還童的東西。

  詩很簡單,短短四句,道出當年隱士道士們的生活,詩的前半部分寫作者在賞玩春景時,忽然被邀到梅道士家;詩的後半部分熱情讚歎梅道士的生涯。不過詩人閒的發慌,因而借用了金灶、仙桃、駐顏、流霞等術語和運用青鳥、赤松子等典故,描述了道士山房的景物,賦予遊仙韻味,羨慕著道士生活的豐富多彩,流露了向道之意。

  本詩雖暗用謝靈運《登池上樓》句意,但情致頗有不同。謝詩主要抒發仕途多舛之牢愁,而孟詩則表現出一段活潑潑的情趣。詩題“山房”,是一篇意旨的`關鍵,山中春晚,當平地上春意闌珊之時,山中之春方盛甚至方始,故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詩人正是抓住了這一自然現象,在看似平常的詞句中翻出新意。首句“愁春盡”的“愁”,是一種陪襯,至篇末“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已是意興正酣,喜氣洋洋了。何以有此轉變,自然是山中那初火的金灶,那始花的仙桃,當然,從“忽逢”中,還可體味,尚有那如春意般的友情。在大地春去之時,山中一隅晚來的春景使詩人由“愁”中振奮,可見那愁春,其實是惜春,想更多更長地留住春光。於是可悟詩人雖為隱士,卻對生活,對美好的事物尤其心向。這是孟浩然與一般隱者的不同處,孟詩最近陶潛,不僅因句尚清淡,更因為胸中這段朴茂的情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