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的《木蘭詩》教案

七年級語文的《木蘭詩》教案

  教材分析

  《木蘭詩》是新課標七年級語文(下)第二單元的一篇樂府詩,這首詩一直在初中語文教材中,因為它有著獨到的人文藝術價值,詩歌內容對於現在的許多成年人來說,耳熟能詳。《木蘭詩》成功地塑造了木蘭這個不朽的藝術形象,木蘭是一個閨中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巾幗英雄,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代父從軍,女扮男裝,馳騁沙場十多年,立下汗馬功勞;勝利歸來之後,又謝絕官職,返回家園,表現了淳樸與高潔的情操。她愛親人,也愛祖國,把對親人和對祖國的愛融合到了一起。木蘭的形象,是人民理想的化身,她集中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剛毅和淳樸的優秀品質。

  學生分析

  目前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對於祖國的概念大多侷限在淺層中,對於“祖國的需要就是我的選擇”這樣的理念一般不理解,甚至還持懷疑態度;對於戰爭的理解也侷限在電影電視的浪漫描寫中。對於木蘭,更是知之甚少,一般只知道有個木蘭這樣一個人,多數並不瞭解這首詩歌的內容。

  鑑於上述情況,對於“祖國”、“戰爭”的理解便是一個難點,還有對於當時的時代背景不大瞭解,又成為理解的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還有他們第一次接觸樂府詩,至於編排到本冊書中的意義,更是需要老師的指導。

  第二課時實錄(節選)

  師:好處是使詩歌語言整齊,節奏鮮明,運用貼切生動的修辭方法,塑造了一個生動感人的英雄形象,讓我們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神韻所在。因此這首詩一直作為我們的語文教材,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問題探究一)

  師:我在讀這首詩時遇到一個問題,作為保家衛國的巾幗英雄,木蘭是光明正大的,為什麼要隱瞞性別?請同學們仔細讀書,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另外,你們在讀書中有哪些問題不明白也可以提出來,同學們一道幫助他解決。(馬上有同學舉手)

  生:這是因為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的原因,認為男人勇敢,女人怯懦,因此即使木蘭十分勇敢,也必須扮成男的。

  師:有道理。(板書:男尊女卑。又有一些同學舉手)

  生:我認為從書中“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上看,當時要木蘭的父親去征戰,父親年邁,木蘭勇敢替父親出征,只能冒名頂替。

  師:這個同學能夠結合書中內容來談,很好。

  生:在古代,我國是重男輕女的,在這種緊急時刻,只能讓男子出征,因此木蘭要化裝成男的。(教師板書:重男輕女。一男生急不可待舉手)

  生:在古代,女性都是受壓迫的,地位很低,另外有男主外,女主內的'習慣,因此只能扮成男的。(板書:受壓迫,地位低)

  師:(語重心長地)是啊,在中國的確是婦女的地位低。我到過鄒城的孟廟,從我們熟悉的“孟母擇鄰教子”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孟母為孟子的成才費盡心思,但是孟廟中,早就去世的孟子父親的廟規模宏大,內有孟子父親的塑像,而孟母的廟在其後面,矮小,簡陋,只有一個不起眼的牌位,因為她是個女的。(教師板書“歧視”教室靜然,又有舉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