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與臉色

內經與臉色

  常常聽到人說“你好像氣色不太好啊,怎麼啦?”這讓小編這顆玻璃心碎了又碎,畢竟女孩紙都有一顆愛美之心嘛。為了弄清氣色和身體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小編尋尋覓覓,終於從《黃帝內經》中找出了些許端倪。相信有此疑問的人,一定不止小編一人,下面小編就將如何辨別面部氣色變化與疾病關係的方法告訴您!

  【原文】

  雷公曰:五官之辨,奈何?

  黃帝曰: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首面上於闕庭,王宮在於下極。

  五臟安於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見,明堂潤澤以清,五官惡得無辨乎?

  雷公曰:其不辨者,可得聞乎?

  黃帝曰:五色之見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其色部乘襲者,雖病甚,不死矣。

  雷公曰:官五色奈何?黃帝曰: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謂五官。

  《靈樞·五色》

  【白話譯文】

  雷公向黃帝問道:怎樣辨別面部五官的外部表現呢?

  黃帝回答說:鼻的正常表現應該是鼻骨部位高起,端正而平直。五臟在面部的對應部位,分別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面部的中央。六腑在面部的對應部位,列於五髒部位的兩旁。人體按高低從上向下排列,頭處於最高位置,診察也在面部最高位,故頭面的情況反映在兩眉之間和前額,心在頭面以下,心臟的情況反映在兩目正中間的下極部位。

  五臟安定平和處於胸腹之中,五臟的真氣所化生的五色,正常地反映到人的面部,不會出現異常的色澤,鼻部的色澤也朗潤清楚。所以要了解內部臟腑的情況,怎麼能不先辨別面部五官的表現呢?

  雷公向黃帝問道:您能給我講一下不觀察五官,觀察五色診察疾病的情況嗎?

  黃帝回答說:五色在面部的表現,各有它們的固定位置。如果在某個部位出現色澤隱晦如陷骨中一樣的情況,這必然是發生了疾病。如果五色出現在相乘的部位,即子色出現在母位,即使病情很嚴重也不會出現死亡的危險。

  雷公向黃帝問道:具體怎樣透過觀察五色來診斷疾病性質呢?

  黃帝回答說:青色和黑色主疼痛,黃色和赤色主熱證,白色主寒證, 這就是透過觀察五色變化來推斷疾病的大概情況。

  【臟腑病變在面部的氣色反應】

  臟腑在面部各有一定的顯現部位,“五臟次於中央,六腑挾其兩側”。

  《靈樞·師傳》篇講述了幾個臟腑在面部的具體顯現部位及診斷要點:“鼻隧以長,以候大腸。唇厚、人中長,以候小腸。目下果大,其膽乃橫。鼻孔在外,膀胱漏洩。鼻柱中央起,三焦乃約,此所以候六腑者也。”臟腑在面部的具體顯現部位氣色變化是診斷對應臟腑的主要依據之一。

  《靈樞·五閱五使》說:“肝病者,眥青。脾病者,唇黃。心病者,舌卷短,顴赤。腎病者,額與顏黑。”

  “部骨陷者,必不免於病矣”,臟腑所主部位如發生像陷於骨中一樣的病色,是相應臟腑發病的重要特徵。根據五行理論,如果子色現於母位,為母子相生,雖病但不會出現危急之相。“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是後世面色診病的主要理論依據。

  拓展閱讀:內經呼吸法

  怎麼透過呼吸來養氣?黃帝曾經問過岐伯,按照天的執行,一個晝夜運行於二十八宿(二十八個星宿),要“五十營”,就是50個週期。營就是周,一營就是一週。那在人體內氣血是要執行多少周呢?

  岐伯的回答是這樣的:營氣和衛氣在人體中的執行,一個晝夜也是執行“五十營”,就是50個週期。一個晝夜是十二個時辰,也就是24小時。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呼吸一個晝夜算下來是270次呼吸。一呼一吸在《黃帝內經》中叫“息”,這個息就是呼吸。270次呼吸,剛好人營氣衛氣在人體執行50次。我們進行一下運算,《黃帝內經》中描述一次呼吸應該是6.4秒。(營衛之氣,晝夜24小時執行50周。048小時=288分鐘=1 728秒執行一週,270次呼吸(270息)執行一週,換算成一次呼吸(一息)為6.4秒。)

  大家自己可以算一下,我們現在每一次呼吸是多少秒?我們自己靜下心來,對著手錶,測一測自己的呼吸,呼一次吸一次為一個週期,計算一分鐘有多少次,一個週期又是多少秒?結果發現,一般情況下是3.3秒,也就是說我們現在的呼吸,比古人的呼吸要快了將近一倍,古代是6.4秒一次呼吸。這什麼意思呢?

  岐伯告訴黃帝的,就是我們應該要慢呼吸。在人體身上,要使得它運轉符合營氣和衛氣的流動,要慢呼吸,一定把呼吸要放慢,6.4秒一次呼吸是最正常的。呼吸放慢,我們脈搏漸漸也會放慢,人的生命程序也就放慢,生命程序越慢壽命就越長。烏龜的呼吸是最慢的,它的動作也很慢,因此烏龜的壽命很長。放慢節奏,對我們當今社會的人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現在的社會都是快節奏,太快了。

  我經常跟大家說一句話,我說為什麼要著急?有什麼可著急的。雖然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但有兩樣東西是人人都相同的,那就是我們的始點和終點。人生只有一種結果,每一個人都是如此,那就是死亡。我們要著什麼急呢?著急去幹嗎?所以我們要把人生放慢,把呼吸放慢,要把人生的過程放慢,要學會欣賞、享受人生這個美麗的過程。

  把呼吸放慢是一種有效的養氣方法,我們要爭取能把它放慢到6.4秒,爭取形成一種習慣。應該怎麼來做?這裡介紹一種順呼吸的方法。

  呼吸分順呼吸和逆呼吸,腹部隨著呼吸自然地隆起和收縮就是一種順呼吸。我們來體會一下,呼氣的時候腹部是隆起還是收縮?是升還是降?吸氣再體會一下,腹部是隆起還是收縮?

  大家體會到了嗎?對了,吸氣的時候腹部是隆起的`,呼氣的時候腹部是收縮的,這就叫順呼吸。

  《老子》曾說過天地就像一個風箱。我們人也是一個風箱,我們可以在腹部體會出來,人的呼吸實際上是在拉風箱,腹部隆起、收縮就像是在拉風箱。

  慢呼吸的四個要求

  慢呼吸有四個要求,要做到四個字:深、長、勻、細。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頭;長,時間要拉長,要放慢;勻,要勻稱;細,就是要細微,不能粗猛。

  這四個要求,一開始的時候是有意識這麼去練,久而久之,就變得自然而然了。

  還要注意:“吸入一大片,撥出一條線。”吸進去的是自然環境中的清氣,要吸入一大片;撥出來的是體內的濁氣,要慢慢撥出,撥出一條線。

  當然,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到一定的時候你會體會到,用鼻子呼吸時左右兩個鼻孔所呼吸的力度可能是不一樣的,吸進去的氣是不同的;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會發現左右兩個鼻孔之間的氣在那裡迴圈。這是練呼吸的一種方法。

  陶弘景提出“六字訣”

  南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提出“六字訣”。陶弘景不僅是著名的道家修煉者,也是一位著名的中醫學家。他收集和整理了南北朝以前歷代有關養生的論述,彙集成《養性延命錄》。其中就記載了六字訣的呼氣方法。吸氣只有一種,呼氣卻有六種。

  就是在呼氣的時候發出六種不同的聲音:吹、呼、唏、呵、噓、呬。六種不同的聲音可以用來治病,吹可以去熱,呼可以去風,唏可以去煩,呵可以下氣,噓可以散寒,可以解極。

  藥王孫思邈曾奉六字訣為長壽之法,每日練習。透過噓(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個字的不同發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調動臟腑的潛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襲,防止衰老。

  練“六字訣”講究腹式呼吸,先呼後吸,呼氣時發音。呼氣要緩慢、深長、均勻,以加大肺活量。同時,兩足開立,與肩同寬,頭正頸直,雙膝微屈,全身放鬆。每個字念6遍,然後調息一次。

  噓字護肝。讀(xū),兩手緩緩抬起,手背相對,經脅肋至與肩平,兩臂如鳥張翼向上、向左右分開,手心斜向上。吸氣時,屈臂兩手經胸腹前緩緩下落。治食慾不振、兩目乾澀等症。

  呵字補心。讀(hē),兩手掌心向裡由小腹前抬起,經體前到至胸部兩乳中間位置向外翻掌,上託至眼部。呼氣盡吸氣時,翻轉手心向面,經面前、胸腹緩緩下落。治失眠、健忘、盜汗等症。

  呼字養脾。讀(hū),兩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臍部,左手外旋上託至頭頂,同時右手內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氣盡吸氣時,左臂內旋變為掌心向裡,從面前下落,同時右臂迴旋掌心向裡上穿,兩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裡,兩手內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於體側。治腹脹、腹瀉、食慾不振,肌肉萎縮、皮膚水腫等脾經疾患。

  呬字益肺。讀(si)兩手從小腹前抬起,逐漸轉掌心向上,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對喉,左右展臂寬胸推掌如鳥張翼。呼氣盡,隨吸氣之勢兩臂自然下落垂於體側。慢性支氣管炎等患者,不妨多練練。

  吹字強腎。讀(chuī),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兩臂自體側提起,向前劃弧並經體前抬至鎖骨平,兩臂撐圓如抱球,兩手指尖相對。身體下蹲,兩臂隨之下落,呼氣盡時兩手落於膝蓋上部。呼氣盡,隨吸氣之勢慢慢站起,兩臂自然下落垂於身體兩側。治腰膝痠軟,盜汗遺精、陽痿、早洩、子宮虛寒等腎經疾患。

  嘻字理三焦。讀(xī)。兩手自體側抬起如捧物狀,過腹至兩乳平,兩臂外旋翻轉手心向外,並向頭部託舉,兩手心轉向上,指尖相對。吸氣時五指分開,由頭部循身體兩側緩緩落下。治由三焦不暢而引起的眩暈、耳鳴、喉痛、胸腹脹悶、小便不利等疾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