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老年人養生方法

內經老年人養生方法

  內經,傳了這麼多年,真正解讀清楚的不多,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內經老年人養生方法,一起來看一下吧。

  老年人由於臟器老化,機能衰退,宿疾易發,也易誘發新病。《靈樞·天年》篇認為:“人老肝先衰”,而春氣通於肝,肝臟與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發、生長,肝臟在春季時功能也更活躍。

  中醫稟“天人相應”的思想,注重春季的養生保健,而老年人更應關注春季的養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從而達到益壽延年的目的。

  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是陽氣逐漸萌發的季節,也是四季之首,與肝相應,春季養生乃四季養生之根本。那麼《內經》是如何論老年春季之養生保健呢?

  從《內經》窺視春季養生

  《素問·寶命全形論篇》認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故人與自然界是統一的整體,即“天人相應”,人要健康長壽就應“法於陰陽”,順應自然變化的規律。

  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所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浮沉於生長之門……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

  要從於四時陰陽的變化始能“苛疾不起”。《靈樞·本神》篇亦有:“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也強調人體必須順應四時的自然變化規律,從而加強人體適應自然的能力而達到健康長壽之目的。

  《內經》在其順應四時自然變化進行臟腑調養的理論中,對於春季養生尤為重視,認為春三月,是自然界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季節。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指出在春令季節陽氣始生,人們應從精神調攝、生活起居、運動健身等諸多方面,以“生”為中心對人體進行調養,否則就會“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此外,《靈樞·天年》曰:“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提出了肝氣衰可引發其他臟腑的虛衰,從而開始了人體衰老的程序。即“人老肝先衰”,而春氣通於肝,肝臟似草木,草木應春季而萌發、生長,肝臟在春季功能活躍。

  故而中醫稟“天人相應”思想,提出老年人應注重春季的養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而達到益壽延年之養生目的。

  年老體衰,應順四時

  老年人由於臟器老化,機能衰退,適應性差,抵抗力弱,易發宿疾或誘發新病。

  老年女性由於圍絕經期內分泌的變化,生理上和心理上發生重要轉折,卵巢功能逐漸低下,激素水平分泌減少,體內代謝的變化,易產生各種症狀和疾病。因此,要重視和關心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婦女的身心健康,使其順利地度過晚年。

  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天氣由寒轉暖,自然界各種生物萌發,顯出勃勃生機。春季養生是四時養生之首,其養生極為重要。春季的養生保健要根據春令之氣生髮舒展的特點,應順應時令,導春陽升發之氣,防患於未然,以保障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

  未病先防,防患於未然

  ◎順應肝氣,調暢情志

  《素問·六節藏象論篇》曰:“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通於春氣。”春屬木,與肝相應,春氣主升,肝主疏洩,喜條達而惡抑鬱。春季是發陳的季節,人體陽氣潛藏一冬,至春日發洩,始無抑鬱之患。

  因此,春令之養生貴在於調暢情志,養生髮之陽氣,順應春季“生”的特性,保持心情舒暢,即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所說:“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春季要使精神愉快,胸懷開暢,保持萬物生機,以應春日之“養生之道”。《管子·內業》雲:“凡人之生也,必以其歡。”提出保持樂觀情緒來達到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的目的。

  心理活動和精神狀態可以對人體的臟腑器官組織及功能發生重大影響,如何充分發揮這種影響中的有益部分而減少或避免有害部分是養生保健的重要任務。《素問·至真要大論篇》中就提出:“清淨則生化治,動則苛疾起。”強調保健應注重清淨養神,調養情志。

  老年人肝血漸衰,肝氣失調,易出現胸悶、頭昏目眩等肝氣鬱滯及肝陽上亢等症狀,要特別注意調適心理,穩定情緒,積極尋求閒情逸致,以調養肝氣,使身體保持蓬勃向上的健康狀態。

  老年女性在精神和心理上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困惑和焦慮,會發生精神狀態與心理狀態方面的改變,更要注重心理調適,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這對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健康,大有益處。

  ◎重養脾胃,以滋本源

  老年是生命過程中人體組織器官走向老化和生理功能衰退的階段,而機體衰老主要因氣血陰陽失調、臟腑氣血虧損所致。

  人身根本有二:一為先天,一為後天。先天之本,“必得脾之充養,始能源泉不竭”,故老年人養生健身,首先要顧護脾胃,防止“飲食自倍”和“膏粱厚味”損傷脾胃,尤其是老年女性,陽明經脈空虛,脾胃虛弱,更要注意營養均衡,“謹和五味”,不可暴飲暴食、生冷無節、飲酒無度。

  《壽親養老新書》雲:“高年之人,其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之資氣血。若生冷無節,飲食失宜,調停無度,會成疾患。”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化生之源;脾胃氣血健壯,氣血精液生化有源則可延年益壽。

  此外,春季養生還應“宜甘減酸”。明·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載:“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脾氣。”肝與脾為相剋關係,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故宜多食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以養陽斂陽、養肝護脾。

  老年女性由於其特殊的生理心理,應經常喝牛奶,吃豆製品、蝦仁、蝦皮等以利於鈣的吸收。

  ◎動以養形,清淨養神

  春季天氣轉暖,萬物復甦,人體各臟腑器官的功能也相應地開始恢復生機。養生應“和於術數”,即恰當運用各種修身養性之術而達到動以養形的目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雲:“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於庭……養生之道也。”春天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人體應該藉助這一自然特點,重點養陽,養陽的關鍵在“動”,“養生莫善於習動”,適當運動是健身養形的根本措施。

  早在秦代人們就認識到生命在於運動,若缺乏運動則可使氣機鬱滯,致生諸病。

  老年人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做戶外活動,以適應時令特點,這樣既能使人體氣血通暢,鬱滯疏散,調整大腦皮層的活動狀態,又可暢達心胸,怡情養性,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既可舒展筋骨,增強體質,提高機體免疫與抗病能力,還可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並減少心臟病的發生,祛病健身。

  此外戶外陽光的直接照射也有利於鈣的吸收,對老年女性來說也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老年人各系統細胞衰退,在適度運動的同時不能忽略思想的清淨。《素問·生氣通天論篇》說:“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說明思想恬靜,既可防止

  已病防變,及時就醫

  老年人適應性較差,抵抗力減弱,發病之後特別是發病之初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情加重趨勢和已經萌芽的先兆症狀,應及早就醫以阻止或扭轉病情的發展或傳變,促使疾病早期痊癒。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篇》曰:“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府,其次治五藏,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可見早期診治是十分重要的。

  任何疾病在初期或萌芽階段,由於病位淺、病情輕、正氣尚足,故邪氣易於被驅除。

  此外,根據疾病的發展和傳變規律,在治療某一病證時,應“先安未受邪之地”,即預先對可能受影響的部位加以固護,增強其抗邪能力。正如《金匱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第一》中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小結

  老年春季養生要順應四時陰陽之變化,以春陽升發之氣,調養心神,舒暢情致,顧護脾胃,動靜結合,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否則“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拓展閱讀:《黃帝內經》上古天真之道、法、術、器

  徐文兵上回說到:他說他那個年代,年半百,五十歲不到, 然後動作皆衰。腿也走不動路了,邁不開腿了,手也是捏不了精細的東西,捏不住了,動作皆衰了,這是因為時代變化造成的呢?還是人失之耶?失之耶?失之是什麼?失道,還是人違背了自然變化的'規律,或者是,人沒有掌握自然變化規律呢?這是黃帝的問題。顯然他已經知道,肯定是人違背了規律。

  梁冬:所以,咱們小的時候啊,學語文修辭的都講究,提問設問反問嘛,這典型的屬於設問句。

  徐文兵:誘供!

  梁冬:誘供,啊。這個……

  徐文兵:其實是希望老師能詳細的講解,我也意識到了肯定是人做哪兒不對勁了。

  梁冬:對,對,所以呢,這個歧伯對曰,就是說他的天師呀叫歧伯人呢就回答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咱慢點兒講哈,說上古時候的人呢其知道者,"知"和"道"啊,他這個……

  徐文兵:動賓片語。

  梁冬:動賓片語。就是說不是說,知道知道,不是:I know,I know what it is。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