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秋天養生智慧

內經秋天養生智慧

  內經把人體看成是各個層次的陰陽對立統一體,還把每一髒、每一腑再分出陰陽,從而使每一層次,無論整體與區域性、組織結構與生理功能都形成陰陽的對立統一。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40-60歲年齡的人,春天如果肝有病,很麻煩。夏天如果心有病,也是麻煩,如果養過來了,就翻過來了,這個很重要!這些還不是吃藥能治的,這是心,智慧的轉換能治。

  1-20歲不能逆春氣,20-40歲不能逆夏氣。40歲之前逆了春氣和夏氣,種了逆天的因,40-60歲就要承受逆天的果。要想翻牌,抓緊時間透過智慧轉心。

  反思過去的40年:自己夠不夠柔和?心量夠不夠大?心力夠不夠強?有沒有立過志向?有沒有“只管耕耘不問收穫”的奮鬥過?走過的路是不是光明路?

  如果這個年齡段的人們心力不夠,肯定是以前逆了夏氣,志向不夠。志氣的志叫什麼?“志”就是“士的心”。人要有大志。人要立什麼?立大志。立了大志的人就變了,馬上變,人整個精神狀態就變。《黃帝內經》講得很清楚。

  春天養木,夏天養火,秋天養金,冬天養水,這是廣義的。

  秋天40到60歲的人要養什麼?秋天養金,養肺氣。

  人生之秋(40-60歲)如何不“ 逆秋氣”?

  1、不要想著享清福。

  40歲到60歲是秋氣,40歲之前要退休,那就是逆秋氣。很多人50歲就不幹活了,就偷懶,偷懶就生病。往往來說只要你停下來就不對,只要想偷懶就開始病來找了。秋天是要去收穫的,秋天最是有經驗的年華,風華秋實,秋天是收穫滿滿的。40歲到60的時候是什麼,挑大樑的時候,你去偷懶偷閒,清福也沒享,鴻福也沒想,生病,越累越壞。最後事情也沒幹,身體又難受。真正人生幹活是什麼,40歲到60歲挑大擔子。有人聽了這個課,上次她就說不退休了。

  如果前40年(人生之春夏)的基礎不曾付出,40-60歲再不去做事就是“ 逆秋氣”,這個秋就是要受過的。很多人都說40歲不想幹活,記住這是“ 逆秋氣” !

  2、 有開闊胸懷。

  肺是代表什麼,胸懷。你胸懷開啟才有“財大氣粗”。

  你心胸沒開啟,氣量就小,麻煩就來了。

  氣量越小,麻煩越來,搞的越是一地雞毛。

  3、 幫助他人,奉獻社會。

  肺氣是什麼?肺主交換。你有多少氣機去交換,去幫助別人,要在這個人生之秋去實踐。

  “財”大氣粗,這個財也是廣義的,不僅是人民幣的“財”,還是“才”華,要有這個“才”華去造福於人。五六十歲不能退休,不但不能退休,還要為社會做大貢獻。

  老天給我們幾十年工作的經驗,以及留給我們古聖先賢的文化去學習,一定要去用,一定要去踐行。不是說為了自己:“我反正大房子也買了,啥都有了,我們也可以玩玩了。”你可以玩了?不行。這是浪費時光,作賤自己。五六十歲要幹一番大事。

  秋天的收穫是要交換的,40-60歲這個階段,要拿你的所長去奉獻社會,服務社會。

  中國文化都是一樣的,《黃帝內經》看也是這樣,《易經》看也是這樣,不會相互矛盾!

  拓展閱讀:《內經》七大養生法則

  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它是透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實為養生真諦。

  1、飲食有節

  飲食是人體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是保持機體健康的一大要素。首先應“謹和五味,食宜清淡”。“五味”指酸、甘、苦、辛、鹹五種味道。

  《黃帝內經》非常強調多樣化飲食,極力反對偏食、偏嗜五味,主張人體生命必須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

  飲食五味對五臟具有滋養作用,但如果過於偏嗜某一味,就會造成五味失衡,營養失調,而對身體產生危害。所以,在日常飲食以及飲食養生中,五味調和是最基本的法則。

  故《素問·生氣通天倫》一再強調指出:“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現代飲食宜以清淡為主:倡導“三少一多”即少脂,少鹽,少糖,多素。

  若是經常的多食肥甘厚味,便令人生內熱,甚至引起癰疸瘡毒,《素問·生氣通天論》說:“膏粱之變,足生大疔。”

  飲食偏嗜也會影響健康,《素問·生氣通天論》:“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味過於辛,筋脈沮馳,精神乃央。”

  其次要“定時定量,寒溫適中”。《靈樞·五味篇》對不按時進餐所造成的影響說:“故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

  《黃帝內經》主張飲食應當適量,反對暴飲暴食,反對飲食過量或不足。過飢或者過飽會對身體造成危害,《素問·痺論》:“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飲食的溫度,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涼,要做到寒溫適中。正如《靈樞·師傳》所說:“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至邪僻也。”有健康諺語云:“調飲食,莫過飽,心不順,賞花草”。

  2、起居有常

  “起居”指作息及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起居有常”指生活作息要有一定的規律,即起居調攝。《內經》強調應當根據人體的生命節律安排作息時間。

  《素問·生氣通天論》:“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需,氣門乃閉。”說明人體中陽氣與自然界的陽氣在一日之中是同步節律的。

  因此在作息時間上一定要有規律,定時作息。由於人與天地陰陽要保持協調統一的關係,白天陽氣主事之時人要勞作,夜間陰氣用事之時人要休息。

  如果違反了陰陽消長規律,就會給人體造成傷害。例如,有些人夜間通宵打麻將,白天才睡覺,這是與自然界陰陽消長規律相違背的,久而久之,肯定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很不利的影響。

  《內經》除了強調要按一日之中的陰陽消長規律進行作息外,還強調要按四時生長收藏的規律進行作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