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歐陽修詞作鑑賞

《採桑子》歐陽修詞作鑑賞

  歐陽修是北宋文學家、史學家,他創作的《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是一篇怎樣的詞作呢?《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抒發怎樣的思想情感呢?

  【作品介紹】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詞的首句點明是夕陽西下時分,以下全詞即捕捉住這一特定時刻的景物特徵來寫。上片寫遊人散去,波平如鏡。然而,一道殘霞鋪灑湖面,花塢蘋汀在落日餘暉映照下,比白日更加豔麗,更富情韻,突出的是一個“靜"字。下片明月初上,暑消涼生,晚風習習,從水面吹來,夾帶著蓮芰的清香,結句以吹醒了作者的醉顏加倍形容晚風的清爽,突出的是一個“涼”字。

  【原文】

  採桑子

  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

  西南月上浮雲散,軒檻涼生,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

  【白話譯文】

  夕陽餘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麼迷人,岸邊綠草茵茵花塢內豔麗的花朵色彩繽紛,湖內風平浪靜一碧萬頃,郊外岸邊沒有船伕任憑小船自在漂橫。

  西南天邊的.月亮冉冉升起浮雲漸漸散去,涼亭內傳來徐徐涼爽之氣,蓮花荷花清香四溢,湖面上陣陣涼風驅散了微微醉意。

  【賞析】

  開頭的“殘霞夕照”點明時間。在一片落日彩霞輝映之下,詞人看見湖中小洲長滿了茸茸翠草,在岸邊花塢內開滿嬌豔的鮮花,這是近景;詞人放眼遠望,看見遼闊的湖面上風平浪靜,遠處一葉扁舟停泊在荒寂無人的岸邊上。這幾句詞人所創造的意境是既美麗又清靜、平和。“花塢”、“蕷汀”極力渲染西湖之美。“十頃波平”著意描繪湖面的浩渺無際而又風平浪靜,突出了平和、曠遠。“野岸無人舟自橫”,以冷清、曠遠的景物,表達了作者悠閒自得、嘯傲湖山的情趣。

  下片寫“月上”之後的“景”與“情”。這幾句寫在明月下詞人坐在岸旁的涼亭之內乘涼,清風徐來,送來陣陣荷香,水面微風吹醒了人的酒意。“西南月上”點明時間是陰曆上半月,月牙懸在西南方向。是“朔月”,《後漢書·馬融傳》“月朔西陂”。“月上浮雲散”勾出了一個月移雲飛的畫面,在浮雲飛散之後就是一個夜空萬里,清澈如洗的境界。“上”與“散”這兩個動詞互相呼應,使天上的月與雲由“靜”轉“動”。“軒檻”指出詞人所處之地是在涼亭之內,“涼生”寫夜風送爽。這裡把主人公引入畫面,寫出人物的感覺。上片寫“夕照”,下片寫“月上”,表現了時間推移變化——從晚到夜,詩人一直在流連山水。最後以“水面風來酒面醒”作結,表現了詞人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之中的情態。

  從《採桑子》的“西湖念語”和其他八首詞中可看出:詞人仰慕隱居山林的魏晉名士王子猷、陶淵明,對於“雖非於己有”但“其得已多”的“清風明月”是極為欣然的。詞人借嘯傲湖山,忘掉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雲的情趣。

  全詞以“西湖好”總領詞意,以清新雅緻、流麗空靈的語言細緻地描繪了夕陽西下和月亮升起時的景色,詞人選用了多種意象,刻意營造了一種幽靜的氛圍,突出景物,淡化人物,從而獲得了人物沉醉於景物之中的藝術效果,達到了讚頌西湖的目的。

  這首詞即景抒情,詞風清疏峻潔,詞中所表現的意境是清淡平和的,猶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畫,從畫面中透露了詞人的胸懷。作者想象豐富,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力,如“行雲卻在行舟下”一句,表達了好幾層意思,一寫“雲”的浮動,二寫“舟”的移行,三寫水的清澈,四寫遊者俯身向水所見是碧空倒影。歐詞突破了唐、五代以來的男歡女愛的傳統題材與極力渲染紅香翠軟的表現方法,為後來蘇軾一派豪放詞開了先路。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