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歐陽修的意境

採桑子歐陽修的意境

  《採桑子》中,那種春空之後的閒淡胸懷,那種別具一格的審美感受,正是此詞有異於一般詠春詞的獨到之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採桑子歐陽修的意境,希望大家閱讀之後能能夠更加了解歐陽修。

  【原文】

  採桑子

  歐陽修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意境】

  詞中描寫了潁州西湖暮春時節靜謐清疏灑的風姿。作者以詩為詞,將西湖清空幽寂的春末境界表現得優美可愛,體現了對大自然和現實人生的無限熱愛和眷戀。上片寫暮春之景,下片言眾人歸去之靜。以細雨雙燕狀寂寥之況,於落寞中尚有空虛之感,文字疏雋,感情含蓄。

  【翻譯】

  雖說是百花凋落,暮春時節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殘花輕盈飄落,點點殘紅在紛雜的枝葉間分外醒目;柳絮時而飄浮,時而飛旋,舞弄得迷迷濛濛;楊柳向下垂落,縱橫交錯,在和風中隨風飄蕩,搖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風中,怡然自得,整日輕拂著湖水。

  遊人盡興散去,笙簫歌聲也漸漸靜息,才開始覺得一片空寂,又彷彿正需要這份安謐。回到居室,拉起窗簾,等待著燕子的來臨,只見雙燕從濛濛細雨中歸來,這才拉起了簾子。

  【註釋】

  ⑴群芳過後:百花凋零之後。群芳,百花。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陽西北,穎水和諸水匯流處,風景佳勝。

  ⑵狼籍殘紅:殘花縱橫散亂的樣子。殘紅,落花。狼籍,同“狼藉”,散亂的樣子。

  ⑶濛濛:今寫作“濛濛”。細雨迷濛的樣子,以此形容飛揚的柳絮。

  ⑷闌干:橫斜,縱橫交錯。

  ⑸笙歌:笙管伴奏的歌筵。散:消失,此指曲樂聲停止。去:離開,離去。

  ⑹簾櫳:窗簾和窗欞,泛指門窗的簾子。

  【賞析】

  歐陽修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遊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後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雲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整首詞寓情於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下片寫醉後俯視湖水,只見白雲朵朵,飄於船下。船在移動,雲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空水澄鮮”一句,本於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淨。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兼寫“空”、 “ 水”,綰合上句的“雲”與“舟”。下兩句的 “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連”四字,又是承上啟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天白雲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於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 “疑是湖中別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殘霞夕照”是天將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盡的時候。“夕陽無限好”,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歌詠過這一轉瞬即逝的黃金時刻。歐陽修沒有直寫景物的美,而是說“霞”已“殘”,可見已沒有“熔金”、“合璧”那樣絢麗的色彩了。但這時的西湖,作者卻覺得“好”。好就好在“花塢蘋汀”。在殘霞夕照下所看到的是種在花池裡的花,長在水邊或小洲上的蘋草,無一字道及情,但情卻寓於景中了。“十頃波平 ”,正是歐陽修在另一首《採桑子》裡寫的“無風水面琉璃滑”。波平如鏡,而且這“鏡面”浩渺無邊。“野岸無人舟自橫”,這句出自韋應物《滁州西澗 》詩“ 野渡無人舟自橫”。作者改“渡”為“岸”,說明“舟自橫”是由於當日的遊湖活動結束了,因此這“無人”而“自橫”的“舟”,就更襯托出了此刻“野岸”的幽靜沉寂。

  “西南月上”,殘霞夕照已經消失。月自西南方現出,因為不是滿月,所以雖在“浮雲散”之後,這月色也不會十分皎潔。這種色調與前面的淡素畫圖和諧融洽,見出作者用筆之細。“軒檻涼生”,這是人的感覺。直到這時才隱隱映現出人物來。至此可知,上片種種景物,都是在這“軒檻”中人的目之所見,顯然他在這裡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這裡,作者以動寫靜,一切都是靜悄悄的,一點聲音也沒有,使人們彷彿置身紅塵之外。

  “蓮芰香清,水面風來酒面醒。”“水面風來”,既送來蓮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來他喝醉了酒,就這麼長時間地悄無聲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這位潁州西湖的“舊主人”懷著無限深情,譜出了一曲清歌。

  歐公在此詞中借嘯傲湖山而試圖忘記仕途的坎坷不平,表達了視富貴如浮雲的情趣。詞中用語平實卻極有表現力。

  【作者簡介】

  世稱唐宋八家,實以韓柳歐蘇為最,其他四位,應說是政治家,而非文學家。歐陽修的文風接近柳宗元,他是嚴格的現實主義者。蘇軾宗韓,為文多浮誇囂張之氣,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後歸納成一句警語,在文章開始就亮出來。

  歐陽修的文章,常常是從平易近人處出發,從入情入理的具體事物出發,從極平凡的道理出發。及至寫到中間,或寫到最後,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驚人不凡的。而留下的印象,比大聲喧唱者,尤為深刻。

  歐陽修雖也自負,但他並不是天才的作家。他是認真觀察,反覆思考,融合於心,然後執筆,寫成文章,又不厭其煩地推敲修改。他的文章實以力得來,非以才得來。

  在文章的最關鍵處,他常常變換語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給人留下新鮮深刻的印象。例如《瀧岡阡表》裡的.:“夫養不必豐,要於孝。利雖不得博於物,要其心之厚於仁。”

  在外集卷十三,另有一篇《先君墓表》,據說是《瀧岡阡表》的初稿,文字很有不同,這一段的原稿文字是:

  “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與否,不在己。而為仁與孝,不取於人也。”

  顯然,經過刪潤的文字,更深刻新穎,更與內容主題合拍。

  原稿最後,是一大段四字句韻文,後來刪去,改為散文而富於節奏:

  “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於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

  結尾,列自己封爵全銜,以尊榮其父母。從此可見,歐陽修修改文章,是剪去蔓弱使主題思想更突出。此文只記父母的身教言教,表彰先人遺德,絲毫不及他事。《瀧岡阡表》共一千五百字,是歐陽修重點文章,用心之作。

  《相州晝錦堂記》是記韓琦的。歐陽與韓,政治見解相同,韓為前輩,當時是宰相。但文章內無溢美之詞,立論宏遠正大,並突出最能代表相業的如下一節:“至於臨大事,決大議,垂紳正笏,不動聲色,而措天下於泰山之安,可謂社稷之臣矣。”

  這篇被時人稱為“天下文章,莫大於是”的作品,共七百五十個字。

  我們都喜歡讀《醉翁亭記》,並驚歎歐陽修用了那麼多的也字。問題當然不在這些也字,這些也字,不過像楚辭裡的那些兮字,去掉一些,絲毫不減此文的價值。文章的真正功力,在於寫實;寫實的獨到之處,在於層次明晰,合理展開,在於情景交融,人地相當;在於處處自然,不傷造作。

  韓文多怪僻。歐陽修幼時,最初讀的是韓文,韓應是他的啟蒙老師。為什麼我說他宗柳呢?一經比較,我們就會看出歐、韓的不同處,這是文章本質的不同。這和作家經歷、見識、氣質有關。韓愈一生想做大官,而終於做不成;歐陽修的官,可以說是做大了,但他遭受的坎坷,內心的痛苦,也非韓愈所能夢想。因此,歐文多從實際出發,富有人生根據,並對事物有準確看法,這一點,他是和柳宗元更為接近的。

  歐陽修的其他雜著,《集古錄跋尾》,是這種著作的繼往開來之作。因為他的精細的考訂和具有卓識的鑑賞,一直被後人重視。他的筆記《歸田錄》,不只在宋人筆記中首屈一指,即在後來筆記小說的海洋裡,也一直是規範之作。他撰述的《新五代史》,我在一年夏天,逐字逐句讀了一遍。一種史書,能使人手不釋卷,全部讀下去,是很不容易的。即如《史記》《漢書》,有些篇章,也是乾燥無味的。為什麼他寫的《新五代史》,能這樣吸引人,簡直像一部很好的文學著作呢?

  這是因為,歐陽修在《舊五代史》的基礎上,刪繁就簡,著重記載人物事蹟,史實連貫,人物性格突出完整。所見者大,所記者實,所論者正中要害,確是一部很好的史書。這是他一貫的求實作風,在史學上的表現。

  據韓琦撰墓誌銘,歐陽修“嘉v三年夏,兼龍圖閣學士,權知開封府事。前尹孝肅包公,以威嚴得名,都下震恐。而公動必循理,不求赫赫之譽。或以少風采為言,公曰,人才性各有短長,吾之長止於此,惡可勉其所短以徇人邪!既而京師亦治。”從此處,可以看出他的為人處世的作風,這種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必然也反映到他的為文上。

  他居官並不順利,曾兩次因朝廷宗派之爭,受到誣陷,事連帷薄,曖昧難明。歐陽修能堅持鬥爭,終於使真相大白於天下,惡人受到懲罰。但他自己也遭到坎坷,屢次下放州郡,不到四十歲,鬚髮盡白,皇帝見到,都覺得可憐。

  據吳充所為行狀:“嘉v初,公知貢舉,時舉者為文,以新奇相尚,文體大壞。公深革其弊。前以怪僻在高第者,黜之幾盡。務求平澹典要。士人初怨怒罵譏,中稍信服,已而文格遂變而復正者,公之力也。”

  韓琦稱讚他的文章:“得之自然,非學所至。超然獨鶩,眾莫能及。譬夫天地之妙,造化萬物,動者植者,無細與大,不見痕跡,自極其工。於是文風一變,時人競為模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