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性格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性格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百萬字長篇小說,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性格,希望能幫到大家,還要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形象性格

  孫少平:

  小說中人如其名,這個人物的內心從未平靜。生活在偏遠山村,渴望知識,注重精神,希望在外面的天地證明自己。一個20出頭的少年,能夠走出農村,向命運挑戰,試圖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來改變和把握自己的命運。並能夠不悲不嘆,直面現實,腳踏實地,真誠待人。這樣的人永遠值得我們尊重,哪怕被生活擊打的遍體鱗傷,我們也應把他當英雄崇尚。但這樣的人,在春天受傷,在夏天一定會好。沒有文憑,沒有漂亮衣裳,沒有一切軟硬體包裝,經受生活的洗禮,在現實中感悟生命的意義,堅強而自尊的活著,這就是生活的強者。作者筆下的孫少平,跟隨作者的筆,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下大牙灣礦井,成為一名普通礦工,在瞭解我國礦業落後,煤礦資源珍貴的國情後,滋生了責任感。沒有接受調動,沒有自己創業,當個80年代的萬元戶。這種人只有在“公家”才會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用一個普通的生命詮釋著對國家的意義。象沙漠中的綠洲,珍貴、美麗、止渴。

  孫少安

  提起這個人,首先我們要讚歎的是:他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小學畢業就輟學回家,開始和父親共擔生活重擔。這種勇於承擔和自我犧牲的精神,為那些所謂的智者所不及,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少年已明白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是親情。當然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精神支柱會擴大為親情、友情和愛情。這是個沒有理論指導的生活中的實幹家,一個改革中的先覺者,更是優秀農民的代表。在承包了磚場,成了“農民企業家”後,為自己的村修建了一所學校。這樣一個“農民企業家”已經能夠這樣支配金錢,使我們感嘆真正的素質、能力、金錢觀只有生活的課本來的真切。

  孫玉厚:

  人如其名。我們不提這個樸實的農民一生怎樣的不畏艱辛,這在中國農村很多人也具備。這是特質,但不是他的“專利特質”。這個用畢生的經歷和心血也沒有改變貧窮的老人,他的貧窮是社會體制造成的,不能簡單的歸結為一個人的命運和能力。他的“專利特質”在於,他懂得怎樣做一個父親,看到兒女的成績,他會比兒女更高興,兒女痛苦時,他比他們更痛苦。當一個父親把自己的全部愛拋灑給自己的兒女,已己身來示範做個善良真誠的人時,我們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父親。他的兒女,也因為成長在愛中,本身也有接受愛和賦予周圍人愛的能力。孫少平、孫少安、孫蘭香的優秀和他們的家庭環境有著直接的關係。孫玉厚他貧窮了大半輩子,他的財富就是他的子女。

  田潤葉:

  象一個在班裡成績中上的學生,知識給了她一個穩定的工作,卻沒有給她一個明確的人生觀。因為外公的勸說,出於對二爸的關愛,她嫁給了李向前。一方面她還沒有很高的素質,足以來判斷和把握自己的命運:一方面她又頑固的不肯接受自己造成的婚姻,於是她和他的丈夫都成了這場婚姻的犧牲品。在她的身上有中國婦女的善良、熱情、樸實也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當然後來李向前失去了雙腿,他們過的很幸福,這裡不做評論。

  田小霞:

  一個現代的知識女性,在短暫的生命中,迸射了最美麗的光彩。

  拓展

  小說《平凡的世界》中的賞析

  《平凡的世界》這部鴻篇鉅著我讀過三遍,不同時期閱讀這本書會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不朽的現實主義力作,具有穿越時空的超強生命力,是八十年代以來最具人氣的一部作品,其史詩般的藝術價值和影響力不亞於任何一部古典名著,敢於諾貝爾文學獎作品媲美。這是我國著名作家路遙給世人奉獻的精神食糧,影響了幾代人,還將繼續影響下去。

  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全書共三部,100萬字,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便向全國的觀眾進行連播,幾乎是家喻戶曉,人們身臨其境,對主人公的命運糾結個沒完。這部書感動了讀者,震驚了文壇,感到了中國,1988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多家出版社一版再版。多年來,一直是各地新華書店的暢銷書之一。

  路遙為寫這部書,度過6年囚徒式的歲月,晝伏夜出,終因積勞成疾,1992年11月,年僅42歲的路遙永遠地離開他無限眷戀的世界,一顆閃爍著耀眼光芒的巨星隕落了,令人扼腕痛惜!他短暫的一生在文學上收穫了累累碩果,但為之付出了健康和婚姻的昂貴代價。他英年早逝,固然與遺傳基因有關,但毋庸置疑,他長期熬夜伏案超負荷寫作,挑戰人體極限,是過早離世的罪魁禍首。而更為殘酷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收到法院的離婚判決書。

  路遙無愧於文學巨匠這個稱號,他是事業上孤獨的求索者,高處不勝寒,他為自己鍾愛的文學事業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他不是聖人,他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事業和家庭卻不能兼得,事業成功,婚姻失敗。他期望的完美人生難以畫上圓滿的句號。但路遙給讀者,給人類奉獻的精神給養是無窮的,也是無價的。他在文學上的造詣很深,獨樹一幟,他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

  之前,他發表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分獲第一屆、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在中國文壇產生巨大反響。《人生》被西安電影製片廠改編成電影,上演後震撼全國。電影《人生》榮獲第七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隨後,《人生》被改編成30集電視連續劇,在多家電視臺熱播。中篇小說《人生》的主人公高家林的命運及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扣人心絃,令人蕩氣迴腸。許多讀者讀一遍《人生》鉅著流一回眼淚,看一次《人生》電影和電視劇,走不出來,睜眼閉眼是主人公的身影,憎恨高明樓、馬佔勝那類玩弄權術、見風使舵的權貴,同情和憐憫美麗善良的村姑劉巧珍,對喜新厭舊的高加林愛恨交加、難以釋懷。

  《平凡的世界》這部作品無論是不同版本的書籍,還是影視劇,是億萬人愛不釋手、百看不厭的好作品,受到讀者、觀眾的熱捧,在廣大讀者中產生強烈共鳴。《平凡的世界》是繼《人生》之後取得的又一輝煌成就,奠定了路遙在文壇的地位。茅盾文學獎自1982年第一屆到2008年的第七屆,獲此殊榮的長篇小說共31部,是從幾萬部長篇小說中遴選出來的精品之作,代表了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水平。但其中影響力最大、讀者熱捧時間最長、擁有讀者最多,發行量最大、備受讀者青睞的唯有《平凡的世界》。一部作品的價值的高低,不憑專家一家之言,讀者是最有發言權的,所佔比重應該超過60%。大多數讀者喜歡的作品就是有頑強生命力的優秀作品。如果路遙活著,他完全有資格爭奪諾貝爾文學大獎。雖然永遠不可能獲得這個獎項——諾獎委員會規定:已故的作家,其作品不得參加此獎評選。路遙在世時沒機會獲得這個大獎,主要在於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偏見。但《平凡的世界》永遠是膾炙人口的作品,被譽為“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近些年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研究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文、德文等多國文字,成為全世界讀者最喜愛的長篇小說之一。路遙的作品是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其價值和影響力不受時間、國籍、地域的限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永遠綻放著時代的光芒。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雷達認為,《平凡的世界》是把歷史程序命運化,人物歷史化。我同意這一觀點。這部小說描寫的是,1975到1985的10年間發生在陝北的故事,社會背景十分廣闊,正是國家波浪壯闊的歷史交替時期。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兄弟二人為軸心,以新的視角觀察和反映變革中的城鄉現實生活為主線,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路遙是一位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他的作品能夠震撼人心,在於他對中國城鄉普通人生活的瞭解,在於他關注普通人的命運,同情弱勢群體,讚美勞動者,對農村有深厚的感情。孫少平的經歷與路遙青少年時期的經歷十分相似,更接近路遙的人生追求,他倆都有強烈的實現個人價值的慾望。他對中國大環境下的學校、農村、城市、煤礦及農民、知識分子、政府官員等不同階層人物的刻畫,恰到好處,展現了路遙超強駕馭大部頭、大氣勢作品的能力。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改革開放以來,表現農民生活和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不少,像《白鹿原》《繾倦與絕決》等都稱得上是力作,但從小說的佈局、人物的刻畫和藝術的角度去比較,《平凡的世界》遠超於之前和之後中國產生的任何一部茅盾文學獎獲獎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特別是主人公面對困境,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對今天的年輕人仍有啟迪。

  這部書的另一個特色是,在平凡的世界、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人裡,讓人們值得記住一些帶有歷史意義和時代意義的事情。

  一部偉大的作品,是能夠幫助人類擺脫精神困境的精神滋養。《平凡的世界》的人物在貧窮與追求、奮鬥達到了有機的統一,尤其是對孫少安和孫少平外在的貧窮和內心的高傲的塑造,非常豐滿。從孫少安、孫少平、郝紅梅、顧養民、田曉霞、田潤葉、金波、田福堂、金秀、秀蓮等眾多人物,他們在生活中都遇到各種困難和痛苦,時間沒停下腳步,他們向命運抗爭,在貧窮中追求理想和幸福,雖然有點苦澀,命運對他們不公,但畢竟他們最終像一隻小船,停靠在屬於他們的港灣。書中最感動人的,是孫氏兄弟不甘屈服於命運,在沉重的生活中發掘自己被禁錮的價值,自強不息的命運主旋律

  2007年11月,位於延安大學路遙文學館開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面積180平方米,設4個展廳。展廳裡陳列著路遙生前發表的小說、詩歌、散文、劇本、雜文、評論、及部分書信、手稿、生活用品和各種版本的文集、路遙作品研究文集等。文學館開館7年來,接待了數百萬中外學者、遊客、路遙的粉絲。

  路遙以人格和作品的無限魅力永遠活在讀者心中。

  《平凡的世界》作品賞析

  改編自路遙同名長篇小說的大型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最近熱播,將這部曾經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著作再次推上輿論焦點。孫少平、孫少安兄弟自強不息的人生之路,給幾代人帶來綿綿不絕的精神滋養。對於青年人來說,錯過這部書就錯過一段沉實的生活;而對於中年人來說,這部書是他們不可重複的一段歷史印記。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那麼,是什麼力量能讓《平凡的世界》感動數代人,讓我們如此青睞,推崇?

  一、史的藝術與深刻,使之將成為不朽

  如果說《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縮影,那麼《平凡的世界》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段歷史存照。

  當一段歷史變成故事,那麼這段歷史就會進入百姓家;如果這段故事藝術化後又非常深刻,那麼它就成了文學之經典。《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描寫了1975年到1985年陝北農村,上到省委、市委的領導,下到孫少安、孫少平這樣的農民和農民工的生活,以及黃土高原古樸的道德風尚、風土人情,展現了一幅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農村改革的全景式畫卷,描繪了一部當代人的生活史記。人生的轉折有波瀾,國家的轉折有激盪,波瀾激盪使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都變得風起雲湧,這就給小說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看點。讀者在這樣波瀾壯闊的歷史認知中,找到自己的鏡子,感悟生活,調整自己,提高自己。

  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震撼國人的靈魂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勵志的經典教材。精神是作品的靈魂,讀者往往是被作品中人物的精神,所感動著、吸引著、喜歡著。

  《平凡的世界》描寫了一系列具有自強不息的強大精神力量的人物,他們大都在面臨厄運困境時,勇於同命運搏鬥。孫少安,磚廠的倒閉,沒有讓他放棄;孫少平,揹著鋪蓋卷站在攬工的橋頭,沒有讓他打道回府。艱難的.生活、繁重而枯燥的勞動,沒有埋掉他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他們沒有沉淪,不論遇到怎樣的厄運,都堅持、堅持,執著地堅持下來。孫少平、孫少安的自強不息,堅韌頑強的精神,在今天的南來北往的打工者身上,在每一個創業者身上,在每一個莘莘學子們身上,在我們每一箇中國人身上,都能產生強大的共鳴,讀者似乎從中看到了自己。“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鬥!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鬥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

  三、人生價值的追求,讓人認識到自己的崇高和偉大

  人活著不是為了吃,為了穿,更大程度上是為了自身價值的體現和被認同。沒有價值的體現,人生活得也就沒有了意義。人生價值的追求,是人生活的原動力。讀者在閱讀主人公的價值追求中,認識自己的崇高與卑微,增強自信和勇氣。

  少安開磚窯、包磚廠,謀求新的致富之道;少平打工,下窯,他們不安於父輩留給他們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土地上的生活,勇於衝破舊環境舊思想給他們規定的道路,尋求自己的人生突破,求得自身價值的確立。

  主人公的人格魅力和感召力,震撼人心增強鬥志,給了讀者精神上強大的支撐和力量,讓人無論在什麼位置,無論多麼貧寒,都能生出一顆蓬勃的心來,提高戰勝一切的信心和勇氣。人生,誰都有苦難,只是這苦難的形式所不同,苦難是試金石,在苦難中崛起的人,應該感到崇高和偉大,其價值是值得崇敬的。這種人生價值的追求與體現,充滿了美感。

  四、傳統現實主義方法的魅力,使之歷久彌新

  《平凡的世界》無疑是一部現實主義作品。現實主義作品的魅力之一是用真實的細節,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宏大敘事作品,作家用真實的細節描繪了中國轉折時期,平凡而又真實的生活,顯示出作品的真實與魅力。整部《平凡的世界》沒有很轟轟烈烈的大愛大恨,但是錯綜複雜的人情,真實而又無奈的人生,在不完美的生活中追求完美的路,一切都是那樣真實而自然,讓讀者感到可信可親。平實的美,舒緩的節奏,讓讀者像吃著兒時難得的家鄉美味一樣,回味無窮。

  魅力之二是形象的典型性,正如恩格斯說的,“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改革開放,是中國偉大的歷史變革時期,在這一典型環境中,孫少平是數以億計的農村青年的一個縮影。理想的愛情是人奮鬥的引力,抑或是一種超越的目標,這目標和引力就是所有過去的、現在的、將來的讀者,前行的路上,一個美麗的花環。

  《平凡的世界》並非十全十美,但瑕不掩瑜,正如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總編劇溫豪傑所言,書中所展示出來的主人公孫少平那種自強自尊的精神力量,今天許多人仍在尋找。社會雖然有無數的不公正,但透過不屈不撓的艱苦奮鬥終能獲得成功和幸福。

  這部帶著泥土清香的鉅著,也許依然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論《平凡的世界》一書賞析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已經重新溫習第二遍了,不過接近尾聲也為期不遠了,第一遍閱讀時囫圇吞棗而不知其味,泛泛而閱不求細節,這樣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閱讀完腦子裡就記下了孫少平這個名字及其人物大致關係,除此之外別無其他。

  當《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播出時,看了幾集只有一個想法:毀了,人物關係錯綜雜亂,故事情節黑白顛倒,不知為何腦子裡冒出一個詞彙:please try again!於是就又開始了漫長的閱讀過程,其中間間斷斷,但是一直在陸續進行著,從未中止。

  這次閱讀我比較認真,做了很多閱讀筆記,下面就與大家來共同分享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第一小段就是訴述孫少平的片段:

  眾所周知,孫少平生活在原西縣石圪節公社的一個普通家庭,單從外表來看,他與生活在石圪節其他群眾別無二異,但是就他自身來說,他與生活在石圪節的其他平民又有著天壤之別的差距,他不是命運的順從者,而是一個敢於同命運抗爭到底的英雄。

  就像我們常說的,人不能決定他自己的出生,但是人可以透過自身努力改變自己的額人生。孫少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不向命運低頭的反抗者。

  他是石圪節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按照大眾的思想就是接受命運的安排,娶妻生子,時刻為家庭而奔波,按照一個普通人的條件去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要做太多的非分之想。

  但是,他卻給我們演繹了一個傳奇的故事,閱讀第二遍的時候才感悟出這是作者路遙自己經歷的真實寫照。孫少平不甘平庸,他有思想,有文化,有毅力,能吃苦,他不願按照人們預定的生活軌跡前行,他雖然是個普通人,但是他不願意做像石圪節大多數人那樣庸庸碌碌地生活一輩子,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即使是在許許多多的平平常常的事情中,他也要表現出自己的文化素質和差異,表現出不尋常的看法和做法來,他要在平常的事情中彰顯出他個人的人格魅力來。或許這一點就是田曉霞熱戀他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吧!

  他在中學的時候,受到田曉霞的影響,開始養成了每日看報的好習慣。因為透過看報,才能開闊視野,知道國家和世界發生了什麼事,這是一個有文化和素質的人本應該做的。

  就像我們小學學過一句名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我一直也有這樣的一個習慣,時常會抽出時間來看看新聞聯播,看看國家和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一個有文化的人,不關心世界發展和國家命運這是非常可悲的!

  孫少平也是一直堅守著這樣一個好的習慣,這對生活在封閉的小山村的孩子來說,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寫到這裡,使我想起了路遙的這部小說裡經常嵌入很多新聞時事,我想這也是路遙在孫少平身上的對映吧!

  說到孫少平,我們不難想到和他哥哥青梅竹馬的好友田潤葉了,乍一看她也是出身於普通家庭的孩子,只不過他父親田福堂是村支部書記,也算是一個官二代吧!雖然是個小地方的官二代,但是和孫少安相比起來,那當然是鳳凰和雞的天壤之別了。

  這個普普通通的女孩,若論起思想、氣質、感情,優點和缺點,無一不例外是屬於普普通通人的範疇。就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內心卻深藏著一份對愛情的美好向往,那就是和她從小的玩伴孫少安,孫少平的哥哥。在田潤葉的思想裡,孫少安是個傳說,神話,這個有著堅毅的性格,偉岸的身軀,健碩的身材的男子,是她一直魂牽夢繞的人兒。

  她的思想是:愛情不一定要門當戶對,門當戶對不如兩個人有情有義。

  這麼看來,這是個浪漫的女孩,情意重於物質。這在當今的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得的,現在的社會,大家都越來越物質化了,萬事無非圍繞著一個利打轉兒,好像離了它世界將面臨著毀滅性的大災難一般。

  田潤葉,一直上完高中然後在親戚的幫助下進入縣城當了一名人民教師,如果說以前天潤葉和孫少安可能有那麼一絲渺茫的希望的話,現在這事實,徹底打碎了彼此幻想的美夢。孫少安由於家境貧困無法去上初中,即使當時他的成績是全班第一名,這也無法改變他退學回家勞動以緩解父母壓力的決定。

  是啊,家裡有母親,父親,奶奶,還有要上學的少平和妹妹孫蘭香,如果自己繼續上學,父親一個人的主要勞力根本無法擔負起這個家庭的日常生活開支,你看吧!現在每頓飯都是黑麵饃,稀粥裡面根本沒有幾顆米,到時候自己再去上初中,路途遙遠需要住宿和生活費,到時候家裡指定喝西北風呢!

  帶著一份責任,孫少安小學畢業就回家務農了,在別人眼裡,孫少安是個泥巴腿子,但是對於現在在教書的天潤葉來說,熱戀依舊不改初衷。但是,她也痛苦,她知道,父親田福堂太愛面子了,肯定不會讓她嫁給少安哥,於是一種無比痛苦的情緒便在心底慢慢滋生了。

  表面上大家都很羨慕她,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成了公家人,但是內心的痛苦確是每日益添,沒有人瞭解她。

  是啊,在我們的生活中,人們常常寧願去關心一個蹩腳電影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也不願瞭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內心世界。

  現實永遠是這樣,明星名人好像本該受到人們的追捧和簇擁,普通人本該被淹沒,不被理睬和關心,好像從古至今這個現象從未改變過,試想,我們都是芸芸眾生的一份子,大都是一個毫不起眼的普通人,為何要那麼去追捧那些離我們生活十分遙遠的人呢?為何不真心去關心身邊的親人朋友呢?

  田潤葉就是這樣一個悲劇,沒有人關心她的喜怒哀樂,大家都認為她該知足了。她的愛情也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湮沒在歲月的洪荒中。

  不過在中國目前的社會中,很多情況下感情並不是男女結合的主要因素,而常常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和支配,不論是權力、財富還是地位......

  在中國幾千年封建統治的影響下,門當戶對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田潤葉僅僅憑藉自己瘦弱的軀幹怎去同社會的大洪流去對抗呢?

  是的,她不能改變什麼,只能在內心深深地痛苦和自責,即使她有改變的勇氣,但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固定式思維已經將她塑造成了一個完全的服從者,她無法突破自己而去逾越那條思想的溝鴻,這早已註定了她悲劇性的命運。即使那顯微波動的反抗情緒,也終將在父親的頑固思想的搖籃中完全扼殺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