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8篇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8篇

  《平凡的世界》改編自路遙同名小說,講述了在面對現實壓力和人生抉擇時,兄弟倆依舊堅守最初夢想和對愛情執著的追求的故事,下面給大家分享《平凡的世界》觀後感,歡迎借鑑!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1

  路遙的代表作有兩部:一部是1982年的中篇小說《人生》,描寫了在時代環境和個人性格的雙重影響下,農村知識分子高加林的痛苦和悲劇,具有廣泛的代表意義,在文學史上評價很高;另一部便是1986年開始發表的長篇史詩鉅著《平凡的世界》,繼續考察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青年在改變命運過程中的悲喜苦樂,被無數人奉為成長勵志的“聖經”。

  對這種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進行影視改編,可謂是一把機遇和挑戰共存的雙刃劍。一方面因為有深厚的文學做基礎,只要不出現大的偏頗,質量不會太差,同時不用刻意宣傳就能引起收視關注;另一方面由於觀眾對小說太有感情,所以容易挑毛病,造成吃力不討好。

  而毛衛寧執導的這部電視劇,儘管還是沒能透徹地傳遞出路遙小說那種悲憫和人文氣質,在改編、造型和敘事上存有諸多爭議,但基本還是完成了從文字敘說到影像呈現的任務,營造出了濃厚的感染力。

  從劇情上來說,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化繁就簡,以頗具代表性的孫少安、孫少平和田福軍三個人物為主來結構情節,捨棄了與主線關係不大的其他人物,或者把小說中幾個人的性格組合在一起,形成電視劇中的一個人,比如田潤生這個角色就有很多原著中金波的影子。

  而在具體情節的安排上,該劇還是迎合了當下整個國產影視劇的趨勢,加重了愛情戲在人物命運中的份量,以至於前半部分的敘事基本以少安和少平的愛情經歷為主,他們都彷徨在一段三角戀關係中,品嚐著熾熱的情感在面對生活殘酷時的無奈。

  不管如何,距《平凡的世界》小說出版近三十年的時間後,終於有了電視劇的改編,已經算是一次進步和成功。相比熒屏上那些日夜不停播放的抗日神劇來說,該劇無論在創作質量還是對觀眾的正面影響上都要優秀很多。

  借劇中田曉霞送給孫少平的話來說:“只有永不遏止地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謝,也是壯麗地凋謝。”我們每個人對於生活也要有始終不放棄的態度,即使正在咀嚼的是黑麵饃,也要從中品嚐到白麵饃的味道,因為苦難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2

  也許你沒看過《平凡的世界》,甚至沒有聽說過。現在,沉寂了二十幾年的它被拍成了電視劇,一時間,周圍的人們都在談論著這部電視劇或小說。

  《平凡的世界》,它的內容如它的名字一樣,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幾十年的時光,在路遙筆下鋪展開來,沒有一點的矯柔造作,沒有一點為了作品而作品的嫌疑。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又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鬥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

  雖然間隔了十幾年,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開啟《平凡的世界》時那個畫面,細朦朦的雨絲夾著一星半點雪花,正紛紛淋淋的飄灑著……七十年代,某個縣高中,一個瘦高的少年出現了,在雨雪中,只能吃到兩個黑麵饃饃的少年,在無人的時候,偷偷地吃和著雨水的殘渣剩菜,夾雜其中的還有少年的淚水。他就是孫少平。我流淚了,並被震撼到了。這是一個出身卑微,家境極端惡劣的農村少年,一個忍辱奮進,不卑不亢的學子。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有強大的精神力量,有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鬥,然而在痛苦與磨礪中,他形成了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物質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從平凡中來,歸附於平凡中去,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於農田、城市工地,還有煤煙四起的地下坑道中。也許,不平凡的點點滴滴,就潤化在平凡的滴滴點點之中。

  田小霞的出現,給了少平的生活更加豐富的內容。因為有她出現的時候,總會讓人覺得生活充滿了陽光,有了她,我們的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還是幸福的。而她的犧牲,卻把那縷陽光奪走了,少平的悲痛與彷徨讓我再次潸然淚下,田小霞是少平的一個夢,破碎但深情、酣暢卻桎跛的夢。每次看到曉霞的死,我都忍不住會淚流滿面。年少時的我總抱怨現實的生活為什麼就不能與完滿的愛情相統一,非要和他作對呢??整個平凡的世界確實是平凡人的世界,現在已到中年的我反而慶幸路遙安排了曉霞有這樣的歸宿,讓我們避免看到了一般純文學類小說中那類表現粗糙和世俗的現實與理想的衝突,讓曉霞的死來定格了愛情的純潔與崇高。

  再來看孫少安,他選擇做莊稼漢,做商人,都是命運推著他走的,可他每一步都走的那麼艱辛,那麼激昂,也走的那麼完滿。在他心中,生活就是奮鬥,而奮鬥的最終目標不是別的,是吃的飽,穿的暖,在人前活的有尊嚴。他做到了。成功是什麼,並不是別人眼裡的榮耀,羨慕。而是堅持不懈的完成自己的目標,或許這目標在別人眼裡是如此低微!他小時候因為無錢讀書而退學,他與潤葉的愛情是那麼的讓人惋惜。是的,沒有浪漫。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對於家他沒有一點點的自私。為了家裡能夠維持下去,他放棄了潤葉。儘管書中說他對潤葉是一種兄妹之情,但是我們不會忘記他接到潤葉給他告白信時的那種喜悅,甚至抓狂。潤葉這麼好的人,少安沒有理由不喜歡。只是我們的少安責任心太強,他在潛意識裡認為自己給不了愛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談愛情。他只有婚姻,沒有愛情。他的老婆必須是能夠與他一起撐起這個家的。他的經歷卻是幾經坎坷,幾度起伏。多麼的現實啊,付出才會收穫。有得當然有失,事業上如日中天時他的妻子卻病入膏肓。這是多麼讓人難過而不平。

  還好,潤葉和李向前、潤生和郝紅梅、孫蘭香和吳仲平,甚至蘭花和王滿銀,他們都有了美好的結局。他們或許是被生活拉在了一起,也或許這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的感情不像現在都有些青春偶像劇中所演的那樣轟轟烈烈,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他們彼此都從對方那裡感受到了人間的溫暖,而正是這些平淡的感情編織著我們平凡的生活。

  我一直覺得《平凡的世界》是部有魅力的作品,而它的魅力源於流淌的全是濃濃的人性的溫情,對土地、對父老鄉親的深厚情意,有親情、友情、愛情。正是這平凡的點點情讓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

  我們生活在一個幸福的時代,沒有經受太多的苦難,也可以說是一個燈紅酒綠,喧囂浮躁、道德危機的時代,在各種匆忙中我們已遺失了太多,尊嚴,夢想,情感……我想我們每個人都該看看《平凡的世界》,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儘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於到油盡燈枯時,我們還在迷惘……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3

  關於“認了”,這個詞既可以意味著屈服,也可以意味著清醒,甚至是鎮靜。

  我一直相信真正恰當的選擇是認清生活本身,仍然熱愛它。根據最簡單的統計學道理,世界上大多數人(很可能包括你和我)都無法成就偉業。清醒的人會意識到這一點,並且就此規劃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說,理性的態度是學會接受平凡的可能,並且讓平凡的世界和平凡的生活也值得一過。

  十年前,和一位從香港到內地來做慈善的女士聊天。她捐辦了幾家希望小學,然後憂心地對我說,在香港,人們很小就知道如果自己不是第一名的話該如何快樂地生活,但在內地,她發現大多數人都想做第一名。

  十年後,我身邊越來越多焦慮是來自無法接受自己可能不會偉大的事實。他們過著平凡的世界裡算很不錯的生活,但因為壯志沒有實現,這算是很不錯的生活被看得毫無價值。

  並不是說胸懷壯志有錯。胸懷壯志可以使一個人儘可能地追求最好,問題在於它的保險機制:在我們儘可能地追求之後,假如沒有做到最好呢?

  懷抱美好理性的同時是不是擁有面對它失敗的能力。這是一個本質的區別。相比之下我更喜歡一句網路流行語裡透露出來的意味:夢想還是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是的,萬一實現了就太好了。關鍵是萬一沒實現時要做好的準備。找到分寸感很不容易,但這是每個人都有必要去尋找的:不放棄對更好生活的追求,又不被夢想把自己吞噬。

  別為還沒有實現的事情而否定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最後奉上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它乍看之下有些好笑,來自《新華字典》1998修訂本的673頁。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這段話打動。現在看這段話,會發現它帶著樸素的鎮靜的光芒,是對各種人生可能性的欣喜地接受。歸根結底,這畢竟是一個主要由平凡的人構成的平凡的世界。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4

  以前就聽同學們說起過《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是高中學期必讀的一本課外書,老師要求他們每個人都要認真閱讀。我由於讀完高一就另讀技校去了,所以那時都不曉得有這樣一本好書。最近授索了這篇電視劇,觀看了四十來集,感慨萬千,忍不住想寫點自己觀後之感。

  這篇電視劇演藝了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陝西平凡百姓的生活,其實也可說作者是藉此反應了那時期中國平凡百姓的生活。它描述了孫少安一家人勤奮,自強不息,在逆境中擺脫自卑,永不放棄,用勤奮實現自己,贏回自尊。其實,在茫茫人海中,我們每個人都似浪花一朵,在大海中確顯渺小、平凡,在這平凡的世界裡關鍵得靠自己選擇該怎樣去過一個不平凡的人生?

  孫少安,一個有責任心,敢於擔當的男人,刻苦勤奮,樂於助人,為了鄉親們的利益寧願自己挨批鬥,開磚廠自己光景好點了也不忘幫助鄉親人脫貧。對自己的奶奶,父親都很孝順,僅管自己體力活重,吃不飽,但把最好的“白饃”讓給奶奶吃,對弟弟姐妹也總是關愛有加,為姐姐家的瑣事,弟弟工作的事跑前跑後,但唯獨對自己的老婆秀蓮動不動就來句“等下我捶你”,大男人主義的思想還是或多或少都會有的。或許是孫少安覺得秀蓮是自己的老婆,是自己最親近的人,應該與他站同一陣線上,所以言語就隨意粗暴了一些。

  相比劇中一,二號人物,其實孫少安的父親也是一個偉大而值得學習的人物,雖劇中描述的不是很多。他很早就喪偶,自己一個人拉扯四個兒女,照顧失明的母親,為了弟弟結婚,把好一點的住房讓給弟弟,幫弟弟辦婚禮還借了好多債,自己還了好多年才還清,陪兒子,女婿挨批斗的好父親。他做的件件都似乎是平凡的事情,可每件都讓人感受到不平凡的愛。

  田福軍,人民的好乾部;田潤生,少平的好兄弟;賀秀蓮,少安的好妻子……一個個平凡的人,在那個艱苦歲月,平凡的世裡,幹著一件件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事,就像孫少安所說“人不能窮一輩子”!勤奮,好學,自強不息永遠是不可缺少的傳統美德,僅會現代的生活物資豐富,我們都不應忘記那時些貧窮與苦難,那些堅韌與頑強!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5

  我是一名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小男孩。但是,最近幾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一部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我的心情卻沉重了下來。

  這部電視劇演的是,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在陝西省黃原地區,那裡的人們都非常貧窮,天天吃的都是黑麵饃饃,有時一天才能吃上兩頓飯甚至一頓飯還吃不飽。但是,他們的心裡都非常的積極向上。

  劇中有一個人物,叫做孫少安,在困難面前他從不退縮,為了讓全村人能吃上白麵饃饃,他寧願自己受任何委屈。最終,他憑藉著自身的努力開辦起了一個磚廠,帶領著全村人一起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他的弟弟孫少平,懷揣著自己的夢想,本來有更好的前程。但是他在哥哥的精神鼓舞下,自己毅然去了一座煤礦當工人,經過他的勞動,他照亮和溫暖了千家萬戶。

  我看完這部電視劇,受到了劇中人物積極向上的意志力的感染,再想想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觸很深。我下定決心要改掉自身的毛病,好好學習,積極向上。將來用自己的能力報效祖國!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6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是之前的一部大戲,是根據小說改編的,這個是我們不陌生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範文1000字一起欣賞一下!

  近段日子,一鼓作氣把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給看完了,說實話之前就有看過路遙《平凡的世界》系列小說,第一次接觸這部小說,還只是單純的因為這是獲得茅盾文學獎的作品,看過了才發現一發不可收拾,也只有看過了,才很久都不敢觸碰這部書,總是感覺心靈深處被觸動著。

  一、簡介

  先談談我對這部書的整體映像吧,故事圍繞著在陝北高土地上的一個平凡而普通的農村展開,時間跨越了文革到改革開放前幾年,故事的主角是孫姓兄弟,有不屈從於命運的少平,有努力改變家中生活光景的少安。這是一部講述父輩故事的書,雖然我的父輩並沒有重複孫姓兄弟的故事,但在特定的年代下,我感到可以觸及父輩的故事,可以重新體會父母在我們現在這個年紀的所思所想所為,可以重新感覺他們激情燃燒的歲月。孫少安由於要供養家中弟妹上學,讀完小學就輟學回家務農,由於個人勤奮肯幹,辦事有法,18歲就被選為生產隊長,也曾因為一些不符合那個年代政策的事情犯過一些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才能被認定為錯誤的錯誤。少安在貧窮的生活背景下到縣城上中學,雖然那個時候的中學都是學工學農,但還是阻止不了少平求學上進的熱情,青春種子也有萌芽過,也有過蠢蠢欲動,但一切在激情中卻又慢慢地平淡下來,最後少平成了一名煤炭工人,工人身份卻是很多人並不嚮往的`工作。還有很多時代的典型,人性的典型,諸如村支書田福堂,老農民孫玉厚,中看不中用的孫玉亭,二隊長金俊武,二流子個性的王滿銀,漂亮卻極有個人主張和追求的田潤葉,還有潤生,其實還有金波,金秀,蘭香等。故事的畫面不是恢宏的,但卻讓人能深深地感受那種時代的氣息,那代人的自強,那種生命中迸發出來的力量,平凡的精神是偉大的。

  二、人窮志不窮

  那個時候的人是貧窮的,雖然也有相對富裕的人。但一點很深的體會是人窮志不能窮。不能因為貧窮丟了氣節。在蘭香告訴玉厚老漢自己撿了1塊錢,要給哥哥娶媳婦用的時候,玉厚老漢親自帶著蘭香在小橋上等待失主,在曉霞主動“遺失”錢包想接濟孫少平的時候,老師的話語重心長,如果少平上交,這是少平保持了一份氣節,如果少平沒有上交,如此幫助反而是對人性的負推動。人窮志不能窮,我的另一點理解是,在貧窮的生活中,要有理解,要有奮鬥,要能吃苦,要不怕苦。少平有自己的理想,他看讀書,看思考,嚮往著能夠成為一名有身份,有生活尊嚴的人。少安也有自己的想法,想把全家的光景過好,包括曉霞、蘭香等,也許我們的父輩並不能指出我們應該有什麼樣了理想,應該向往什麼,他們告訴了我們生活的底線,哪些是我們不能觸碰的,但他們可能無法告訴我們我們追求的應該是什麼,他們有他們的侷限性,也可以說是歷史的侷限性。作為我們,要保持良好品質,也要積極進取,努力實現理想,起碼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我們要接過父輩手中的職責,幫助家裡把光景過好。

  三、要有道道,而且不是空道道

  現在這個社會講要能說會道,其實那個年代也要求能說會道,但說什麼,能說的同時會不會做,孫玉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他積極的參加大隊支委會,參加各種議事,關心國家時政,也打著自己的小九九,但這種人並不很受人待見。他本是太原鋼廠的工人,卻因為自己怕苦,因為生活作風的問題被廠子開除,參加勞動不積極,並不是所謂的領導卻有著領導的作派,喜歡指手劃腳卻沒啥大本事。兩口子天天過在理想的口號中,卻不是最堅定的理想主義者。看著就覺得有點猥瑣,也許這個詞用得不恰當,但很不受人待見。我在想人,除了會說,最基礎的應該是會腳踏實地去做,然後才是帶著自己思想的會說,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喊口號。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7

  路遙的代表作有兩部:一部是1982年的中篇小說《人生》,描寫了在時代環境和個人性格的雙重影響下,農村知識分子高加林的痛苦和悲劇,具有廣泛的代表意義,在文學史上評價很高;另一部便是1986年開始發表的長篇史詩鉅著《平凡的世界》,繼續考察改革開放初期農村青年在改變命運過程中的悲喜苦樂,被無數人奉為成長勵志的“聖經”。

  對這種有重大影響力的作品進行影視改編,可謂是一把機遇和挑戰共存的雙刃劍。一方面因為有深厚的文學做基礎,只要不出現大的偏頗,質量不會太差,同時不用刻意宣傳就能引起收視關注;另一方面由於觀眾對小說太有感情,所以容易挑毛病,造成吃力不討好。

  而毛衛寧執導的這部電視劇,儘管還是沒能透徹地傳遞出路遙小說那種悲憫和人文氣質,在改編、造型和敘事上存有諸多爭議,但基本還是完成了從文字敘說到影像呈現的任務,營造出了濃厚的感染力。

  從劇情上來說,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化繁就簡,以頗具代表性的孫少安、孫少平和田福軍三個人物為主來結構情節,捨棄了與主線關係不大的其他人物,或者把小說中幾個人的性格組合在一起,形成電視劇中的一個人,比如田潤生這個角色就有很多原著中金波的影子。

  而在具體情節的安排上,該劇還是迎合了當下整個國產影視劇的趨勢,加重了愛情戲在人物命運中的份量,以至於前半部分的敘事基本以少安和少平的愛情經歷為主,他們都彷徨在一段三角戀關係中,品嚐著熾熱的情感在面對生活殘酷時的無奈。

  不管如何,距《平凡的世界》小說出版近三十年的時間後,終於有了電視劇的改編,已經算是一次進步和成功。相比熒屏上那些日夜不停播放的抗日神劇來說,該劇無論在創作質量還是對觀眾的正面影響上都要優秀很多。

  借劇中田曉霞送給孫少平的話來說:“只有永不遏止地奮鬥,才能使青春之花即便是凋謝,也是壯麗地凋謝。”我們每個人對於生活也要有始終不放棄的態度,即使正在咀嚼的是黑麵饃,也要從中品嚐到白麵饃的味道,因為苦難本身就是幸福的一部分。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觀後感篇8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開播以來,吸引了眾人目光,我連續看完了,對我影響巨大,教育深刻。這部電視劇是根據路遙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改編的。傳記作品《路遙傳》今年元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出版後不僅熱銷,還即將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連播;連日來,路遙及《平凡的世界》更是成為微博、微信上的熱點話題。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是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上世紀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國人的命運、愛情和奮鬥的人生經歷。那些奮鬥者在不同的時代裡,都能煥發光彩。不僅在於其文字的魅力,更多是人物精神的感染。其中,奮鬥者們從未逆來順受,不甘聽從命運的擺佈,永遠以一種堅韌的吃苦精神,與困難、命運進行長期不懈的鬥爭,一步步重塑著自己的命運,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路遙的這種奮鬥精神不僅切合了許多上世紀與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奮鬥者們的人生經歷有相似之處。我們50後的人都能從電視劇中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更給養了無數後來者,從許多奮鬥者的命運變幻、人生歷程中都能發現這本書的價值。路遙的作品和故事已逐漸被無數讀者所傳誦。

  今天我們看電視劇《平凡的世界》,激發了我們懷念路遙,學習路遙的熱情,鼓舞我們繼續奮鬥、不斷學習,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使我更加熱愛文學、熱愛寫作,相信“文學依然神聖”,文學就是力量、文學豐富人生、文學改變命運的一個真理。

  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北清澗,因家貧7歲過繼給延川縣的伯父。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1976年畢業,同年8月分配到《延河》雜誌編輯部任編輯。1982年成為專業作家。1983年電影《人生》在全國上演引起巨大轟動。1991年完成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路遙積勞成疾,英年早逝,相距43歲生日僅僅16天。

  “路遙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乾渴的路上。”這是著名作家對路遙的高度評價和深切懷念。

  遠去的背影,平凡的力量。以小說《人生》、《平凡的世界》而享譽文壇的著名作家路遙。雖然被無情的病魔奪去了生命,20多年來,他的音容笑貌隨著歲月的流逝,變得越來越模糊,但他那恢弘大氣、經久耐讀的作品卻給越來越多的人傳遞著正能量;他那“像牛一樣勞動,像土地一樣奉獻”的創作態度,卻越來越顯得珍貴;他和他的作品一起凝結成的進取精神,卻越來越值得我們去弘揚。

  一位文學青年說:“我是在高一時讀路遙的《平凡的世界》,讀第一遍就哭了,反覆閱讀時依然會淚流滿面。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家境貧寒,在書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因為這部書的影響,我才能步入大學的殿堂,因為這部書我戰勝了貧窮,也正是這部書讓我覺得世界是如此美好,生活是多麼快樂。

  地產界大腕潘石屹說,《平凡的世界》是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一部小說,他將這部小說反覆看過七遍,正是這部小說帶他走出了大山,成長為企業家的。

  就連阿里巴巴總裁馬雲也感慨地說:“對我影響最大的人是路遙。是路遙的作品改變了我,讓我意識到不放棄總有機會,否則我現在還在蹬三輪車呢。”

  正是因為路遙作品的這種巨大影響力,20多年來,每逢路遙的忌日或誕辰,無論在陝西,還是其他一些地方,人們都要以各種方式紀念這位把文學視為生命的著名作家。

  路遙,不只留下了將被一代又一代人傳讀下去的經典作品,更留下了一種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遺產。對於陝西文學,甚至對於中國文學而言,他的精神就像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依然會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國作家。在文學的道路上砥礪奮進,攻佔一個又一個高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