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琵琶行》音樂描寫的賞析

白居易《琵琶行》音樂描寫的賞析

  《琵琶行》一文與韓愈的《聽潁師彈琴》李賀的《李憑箜引》被後人稱為“寫聲音至文”的文章。其寫聲音極盡一時之妙。本文試就音樂描寫一節作一分。

  聲音描寫的第一個特點是以聲聲,形象可感。其實對於音樂這種聽覺事物來說,想要讓讀者感受的徹底明白是很困難的,它不是那種形象到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不能透過視覺和觸覺來感受,這就大大限制了文字的表現魅力。而作者卻可以獨闢蹊徑,以聲音寫聲音,並且曲盡其妙,形象可感,生動活潑。作者先寫“大弦”聲音“如急雨”,再寫“小弦”聲音“如私語”,然後寫大弦小弦交雜在一起是“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流利。流暢時是出谷黃鶯在花間婉轉嬌啼,凝澀時是冰阻冷泉阻塞不通。高潮時是銀瓶破裂,水漿濺出,鐵騎出動,刀槍齊鳴。每一種聲音都恰到好處的表現了琵琶女彈奏琵琶這一樂器的曼妙非常,極大豐富了文字的表達能力,也極大拓展了讀者的想象和欣賞空間。

  聲音描寫的第二個特點是留白,給讀者以無限的想象空間。第一處留白是正式彈奏之前的“轉軸撥絃”。其實此處本可以不交代的,但是作者為了為下文蓄勢,特意交代,即便是“轉軸撥絃”這種調絃校音即已“先有情”, 調絃校音如何有情?此情又是何種之情?作者並未交代,但是隻此一句便吊足了讀者的胃口,調絃校音既已如此,那麼正式彈奏該有多麼的令人期待啊1

  第二處留白是關於描繪琵琶弦的留白。作者寫到“大弦”如何,“小弦”怎樣,卻並未交代另外兩根弦有什麼樣的.音樂效果,這樣寫得好處,一是避免做的太實,沉悶死板,二是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從下文的聲音寫中發揮想象吧!

  第三處留白是音樂暫歇處的留白。寫音樂這一聽覺感受本就難為,寫音樂暫停更是不易。但作者依然用他的生花妙筆寫出了曲中暫停的妙處是“此時無聲勝有聲”!誠然,有聲的音樂固然美麗動聽,但處在美妙音樂間隙的無聲更能打動人心!並且“別有憂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句成為千古絕唱,真不知是白居易成就了《琵琶行》還是《琵琶行》成就了白居易!

  第四處留白是音樂結束後的留白。作者一反那種寫聽眾沉醉其中,如迷如痴音樂效果的俗套,而是用了一句“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來表達音樂結束之後的效果。事實上詩中在寫聲音方面已經詳盡完備,此處再寫無非陳言贅語,倒不如琵琶聲停,悄無聲息,江水不蕩,秋月色白的靜謐空靈的境界來的美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