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

沁園春·長沙教案

  一、匯入新課

  秋天,在一般人眼中,往往充滿了蒼涼,充滿了傷感,而毛澤東主席在他年輕的時候,卻曾為秋天吟唱過一曲昂揚的讚歌,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充滿力量、充滿豪情壯志的《沁園春長沙》。

  二、教師範讀

  三、鑑賞詩歌內容,感受形象,理清思路

  首先分析上闋

  ① 理解前三句

  提示:詩歌語言跳躍性很大,語序往往倒裝,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靠想象把詩意串聯起來。請同學們按調整好的語序,把三句的大意順暢地說一下

  [前3句的正常語序為——寒秋,(毛澤東)獨立(於)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

  提問:詞中的“獨立”能否改為“站立”“直立”等?

  [明確:不能。“獨立”不僅僅是表明站在橘子洲頭的是一個人。聯絡當時的背景,軍閥趙恆惕正在通輯毛澤東。詩人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秘密到達長沙,獨自來到橘子洲頭。可見一個“獨”字再現了當時的特定環境,但詩人身處險境仍然“獨立寒秋”,坦蕩從容。烘托出毛主席頂天立地、意氣昂揚的形象,併為全詞奠定豪邁風格的基調。描繪出了一幅湘江秋景圖。

  ②詞的上闋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 ?說說領起了哪幾句?描繪了哪些秋景?

  “看”。 七句。 秋景是:萬山 層林 漫江 百舸 鷹、魚

  簡單學習網最新講座:

  王大績講現代文閱讀 王大績講高考作文 王大績講語段壓縮

  王大績講文言文閱讀 王大績講詩歌鑑賞 王大績講句式仿用

  ③詩人是從哪些視角來描寫這些絢爛多彩的秋景的?

  遠看:萬山 層林;(靜景)近觀: 漫江(靜景)百舸;(動景) 仰視:鷹;俯察:魚(動景)

  首先看到的是山色:萬,表示多,“紅遍”二字,既寫出色彩豔麗,境界開闊,又與“寒秋”二字呼應起來。 “層林盡染”四字,點明經過多次霜打,所有的樹林都變(“染”)成紅色。 其次,看到的是江景: “江”,指湘江即使到了深秋,水勢仍然很盛,用一個“漫”(滿)字來寫它,可以說是恰到好處, “碧透”二字如實地描繪了湘江水清澈見底的特徵。如果說前面萬山、層林、“漫江碧透”是靜景,那麼“百舸爭流”便是動景船很多且爭著行駛。又次,抬頭,看到天空的鷹:俯首,看到水底翔的魚:這天上、水中兩幅畫都是動景。總結:這七句描繪出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湘江秋景圖。這幅圖畫,它巧妙地做到遠近結合,動靜相宜。

  ④這些秋景構成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雨果說:“想象是人類思維中最美的花朵。”讓我們展開想象,把詩人所描繪的秋景由文字變成形象的畫面,在“大腦熒屏”上放映出來,可分三步。第一步是“勾勒形態”,將群山、層林、江水、船隻、雄鷹、游魚的輪廓勾勒出來;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熒屏變為彩色熒屏,讓畫面的色彩更鮮豔,更美麗,火紅的楓林,藍天碧水……;第三步,“使畫面動起來”,秋風送爽,吹動滿山的楓葉,像熊熊燃燒的烈火,江水緩緩流淌,大小各式的船隻爭相競發,雄鷹在藍天翱翔,游魚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輕快地嬉戲;這是一幅

  壯麗的景象

  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發,像戰場上無數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眉處,魚水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

  提示:假如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詩人,面對同樣的景物,可能是這樣的感嘆:

  山如人意懶,石似我心空; 水流無情,逝者如斯; 黃葉飄零,生命終結;蒼鷹孤獨地盤旋,小魚無力地漂游; 不是萬類霜天競自由,而是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

  明確: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毛主席所描寫的景物如此絢麗多姿,充滿生機,無不融入了他的感情,融入了他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家國命運的由衷關懷。萬山、層林,鷹、魚這些具體可感的事物在融入了作者感情後就成為了意象,這些生機勃勃的意象抒發了作者慷慨激昂、積極進取的感情。

  ⑤作者為什麼能夠把這幅圖畫寫得這樣出色?

  一方面選擇的景物富有典型性,如山林、江水、雄鷹、游魚都是湘江地區最有特色的景物。另一方面貼切地寫出這些景物的主要特徵,注重煉字,如寫山林,突出“紅”字;漫山遍野像火一樣的楓林,讓人聯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寫鷹,用“擊”字能顯示出雄鷹展翅奮飛,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寫魚,用“翔”字,寫出了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⑥面對如此壯麗的秋景詞人為何悵?他提出了什麼問題?

  “悵” 不如意。這裡含有慨嘆的意思。準確地描述了詩人當時特定的心態。面對廣闊無垠,一派生機蓬勃的大千世界,詞人不由得思緒萬千,百感交集,山河越壯美,人民卻不能當家作主,這裡突出革命的重要性,革命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結合背景講解

  這首詞寫於1925年。是北伐戰爭開始的前一年。當時中國階級鬥爭異常激烈。震驚中外的“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已經爆發,農民運動也迅猛異常,毛澤東同志當時直接領導了湖南的農村運動,先後建了二十多個農民協會,並創立了湖南農村第一個黨支部。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各黨派對革命領導權進行激烈的爭奪。國民政府右派勢利想篡奪立功,而黨內,陳獨秀又提出了“一切權力歸國民政府”的錯誤主張。毛澤東等同志同國民政府右派勢力和黨內右傾機會注義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問”道出了詞的主旨,提出了革命政權的領導權問題,“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突出了詞人的博大胸懷,凌雲壯志。

  用示意圖總結上闋

  分析下闋

  ①提問:“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在全文結構中的作用是什麼?

  明確:分上下兩片的詞,其下片首句又稱過片,起過渡作用。本詞上片寫獨立寒秋,故地重遊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想到以前與“同學少年”一起來遊的情景,於是過渡到對往昔生活及“同學少年”的回憶中,過渡自然,銜接巧妙。攜:攜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許多青年戰友一起到這裡聚會、遊覽,抒發革命豪情,暢想美好的未來,研究對敵鬥爭的策略。 “攜”字生動地表現了革命戰友親密無間的關係,也為下面回憶往昔戰鬥歲月做好了鋪墊。用了一個“攜”字,很自然地從上闋轉入下闋。

  ②下闋有一個領字,請找出來,並說說領起哪幾句?

  “憶”, 後八句

  作者憶什麼內容?革命同志、精神風貌、戰鬥行動

  第1層:“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恰:正當。“恰同學少年”五字,點明這群革命者的相互關係以及年齡特徵。風華正茂:風采煥發,才華橫溢。這四字描繪了他們特有的氣質、秉賦。

  第2層:“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描繪青年們的精神狀態。他們意氣奔放,奮發有為。揮斥:奔放。遒:本意為強勁有力,引申為奮發有為,百折不撓。

  第3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這三句描寫同學們的戰鬥行動。他們評論國家大事,用文章批評汙濁的事物,讚美美善的事物。“糞土當年萬戶侯”,表現了對當時大官僚、大軍閥的蔑視。展示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內容。

  以上八句寫出了“憶”的具體內容。從幾個側面表現了青年們的戰鬥生活,也抒發了詩人的革命情懷。

  ④想一想:先說一說“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這三句的大概意思。然後回答:這一設問句與上闋末尾的設問句有什麼內在聯絡?

  這三句的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隻。這一設問句,是對上闋“誰主沉浮”問題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人世間的一切應該由我們這一群敢於“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熱血青年來主宰。

  《雪》中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傑,所謂“馬上打天下”的皇帝,為什麼詩人用一“惜”字將他們全部否定呢?(“略輸文采”“稍遜風騷” 武功尚可,文治才華就差多了,)引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風流人物”指什麼人?(能文能武的傑出人物、英雄豪傑)

  那麼,現在這首詩所列舉的`包括詩人在內的革命青年是什麼人物?(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有才華,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風流人物”, 毛澤東青年時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的鴻鵠大志,革命氣概何其大也!這樣的人不主沉浮,誰主沉浮。天不降大任與斯人,更與何人?)最後的這一設問句再次抒發了詩人改造的舊中國,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用示意圖總結下闋

  四、整合小結

  ①共同討論、歸納本詩的主題。

  這首詞,透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發革命青年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②總結: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遊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鬥士。

  ③毛澤東的這首詞洗盡來古人悲秋的窠臼,一掃衰頹蕭瑟之氣,以壯闊絢麗的的詩境、昂揚振奮的豪情,喚起人們為理想而奮鬥的英雄氣概和高尚情操,獨步詩壇。讓我們一起把本詞誦讀一遍。

  五、《沁園春 長沙》和《沁園春 雪》的比較賞析

  《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在結構、思想主旨上有什麼異同?

  結構:相似,都為雙調,字數相同,上十三句,下十二句;

  主旨內容:同是寫景抒情,讚美大好河山,抒發豪情壯志、理想抱負。

  不同點:《雪》透過對雪景的描寫讚美了祖國美好的河山,由美好的河山引出英雄人物,表現詩人作為革命領袖的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長沙》透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發革命青年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六、課後作業

  1、背誦課文。

  2、用自己的語言將詞的上片描述下來。要求合理想象、語言優美。300字左右。

  3、課外閱讀毛主席其它詩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