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 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宋 李曾伯)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沁園春 丙午登多景樓和吳履齋韻(宋 李曾伯)全文註釋翻譯及原著賞析

  [宋]李曾伯

  天下奇觀,江浮兩山,地雄一州。對晴煙抹翠,怒濤翻雪,離離塞草,拍拍風舟。春去春來,潮生潮落,幾度斜陽人倚樓。堪憐處,悵英雄白髮,空敝貂裘。淮頭。虜尚虔劉。誰為把中原一戰收。問只今人物,豈無安石,且容老子,還訪浮丘。鷗鷺眠沙,漁樵唱晚,不管人間半點愁。危欄外,渺滄波無極,去去歸休。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抒發懷才不遇情感的和詞。詞人透過登多景樓的所觀情景的描寫、抒發,表現出懷才不遇的困惑、無奈。但通篇並無消沉之感,而是慷慨悲涼。多景樓,鎮江名勝,其地三面臨江,“東瞰海門,西望浮玉,江流縈帶,海潮騰迅,而維揚(揚州)城堞浮圖陳於几席之外,斷山零落出沒於煙雲杳靄之間。”(南宋乾道年間鎮江知府陳天麟《多景樓記》)如此形勝,加上鎮江豐富的歷史文化內容,因此,北宋以來此處的題詠很多。

  曾伯詞從形勝寫起。多景樓原有吳琚“天下第一江山”的題匾,此詞以此寫其神奇。“江浮兩山”,兩山指焦山、金山(又名浮玉山,時在江中),二山東西相望,就象浮在江面上一樣。“浮”,當是由江面看山的幻覺;下面寫空中、江中、江岸。“晴煙抹翠,怒濤翻雪”,色彩鮮明悅目,又給人一種動態美。“離離塞草,拍拍風舟”,春草多麼繁茂(塞草此即指岸草,因此地為要塞),江船頂風前進,給人一種生機,一種力量,同時也會引起歲月如流的感觸。這幾句寫景意在展示“江山如畫”、“逝者如斯”,從而逗起今昔同懷的意緒。

  “春去春來,潮生潮落,幾度斜陽人倚樓。”這意思作者說出來了。古往今來多少人像我這樣眺望江天,共看江天皆如此啊。但古今之人有如東逝之水。“幾度斜陽人倚樓”寫落寞之情,言許多英雄豪傑正是在這般“倚樓”中壯志銷磨。陸游、陳亮也曾在樓頭題詞,陳亮在詞在大呼:“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念奴嬌》)那樣的英風豪氣結果不是落了空嗎?“英雄白髮,空敝貂裘”,用戰國時蘇秦遊說諸侯,懷才不遇,黃金盡、貂裘敝的典故,就中飽含著作者的自憐、自傷。據考證,是年春作者頗遭非議,“言者相繼”。身為兩淮閫帥而無法進取,坐看年華老大(時四十九歲),怎能不感到悲哀!一個“空”字蘊含了多麼沉痛的心情。

  鎮江這地方,晉宋間有多少英雄馳逐!詞的下闕是由對現實的感慨而反思,顯得比較冷峻。“淮頭,虜尚虔劉”。“淮頭”,淮水上游,指淮西一帶。“虔劉”,劫掠,侵擾。據《理宗本紀》,這年春蒙古兵攻壽州一帶,“將士陣亡者眾”。“誰為把中原一戰收?”意思是說,誰能象晉宋英雄那樣一掃胡虜?晉宋時的幾次北伐都是從鎮江出發的,如祖逖、劉裕,而以謝安最為著名。謝安在指揮淝水之戰獲得大捷後,又命令謝玄率部北進,收復了黃河南北大片土地。

  “問只今人物,豈無安石;且容老子,還訪浮丘。”意思是當今世界,是可能有象謝安石一樣的有才之士吧。那麼,還是讓我去訪求浮丘道人去吧,反正我是做不成安石。這表示自己要引退。《宋史》本傳記載作者在本年正月就“乞早易閫寄,放歸田裡”,由此可知詞人已是意冷心灰,欲乞歸還鄉了。下面又寫“眼前風景”:“歐鷺眠沙,漁樵唱晚,不管人間半點愁。”自己這般愁苦,但風景還那般好,風景越好越會激起自己的'愁緒。這是一種反襯寫法,使感情更加深切。“危欄外,渺滄波無極,去去歸休。”“歸休”就是引退,前加“去去”,表示主意已定,不會反顧。雖則如此,從“渺滄波無極”的感觸裡,可以體會到他萬千愁緒、萬千的不得已。就在寫這首詞後不久,他真的被罷免了。

  此詞雖然表現了詞人對英雄事業的嚮往,對國事的關切,對時局的不安,但情緒到底還是低沉了些,這是時代性決定的。朱熹曾說過:“紹興渡江之初,亦自有人才,那時士人所做文字極粗,更無委曲柔弱之態,只看如今是多少衰氣!(《朱子語類》卷一○九)這幾句話是批評當時的文風,也可移用於詞風。南渡以來愛國詞人所激揚起來的大聲鏜鞳、慷慨縱橫的豪放詞風,開禧後日趨衰憊,至淳後更是強弩之末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