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雪詞文解析

沁園春·雪詞文解析

  1、這首詞分上下兩闋,各寫什麼?

  上闋:描寫北國雪景;

  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2、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

  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3、作者以“望”統領下文,都望到了什麼?

  這些景觀大勢磅礴,顯示了詩人博大的胸懷、雄偉的氣魄,是實寫。

  4、你認為以動寫靜的句子是哪些?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5、哪幾句是虛景?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6、“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承上啟下,使全詞渾然一體,成為有機的整體。

  7、作者用一個惜字統領全文、評價歷史人物,包含著什麼樣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評不足。

  8、對“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應怎樣理解?

  這三句主要是作者自指,即抒發了作者作為革命家的偉大抱負。對此,最重要的是從文字出發,即根據這首詞的內容和語境加以體會和分析。作者在1925年所作的《沁園春·長沙》一詞,其中有“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之句,與本詞的詞意頗有相通之處。

  9、作者為什麼要對這五位帝王進行評論?

  選取了五位有代表性的帝王進行評論,歷數他們的不足,突出了成吉思汗的形象,使人感到非常鮮明、生動。最後歌頌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抒發無產階級要主宰世界,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壯志。

  10、這首詞的創作和發表有什麼重大意義?

  這首詞作於1936年2月初。當時,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下,粉碎了國民政府反動派的連續“圍剿”,進行了震憾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在1935年10月勝利到達了陝北。毛澤東同志登上六盤山時就唱出了“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的豪言壯語,對革命勝利充滿了信心。1936年2月毛澤東同志在陝北看大雪又填寫了這首熱情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歌頌當代革命英雄的壯麗詩篇。

  這首詞的公開發表,是在1945年8月。當時抗日戰爭已經取得了勝利,全國人民熱切希望和平,而國民政府反動派卻陰謀發動內戰。同時,蔣委員長又假惺惺地電邀毛澤東同志去重慶進行和平談判。毛澤東同志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也為了在爭取和平過程中揭露美帝國主義和國民政府反動派的真面目,以利於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不顧個人安危,與周恩來等同志從延安飛抵重慶,與蔣委員長進行談判。在渝期間,柳亞子先生向毛澤東同志“索句”,毛澤東同志就把10年前寫的《沁園春 雪》抄給了他。第二天,重慶《新華日報》公開發表了這首詞,迅速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和勝利信心。這首詞還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外傳播,在前蘇聯出版的《新中國詩選》中,把它列為第一篇。

  11、這首詞的意境博大深邃,作者是怎樣描繪的?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開首寫祖國北方的雪景。詩人極目遠望,堅冰封鎖著大地,雪花漫天飛舞,緊接著詩人用一個“望”字,領起下文,將祖國北方壯麗的雪景加以具體形象的描繪。“望長城內處,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呈現在讀者面前的畫面是如此廣闊:長城南北一大片國土,大雪紛飛,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騰咆哮的黃河,一下子失去了它那滾滾的波濤。前1句承接“萬里雪飄”,後1句照應“千里冰封”,上下文緊密相扣。在作者眼裡,即使是在如此冰天雪地、寒氣逼人的環境裡,也到處充滿著勃勃生機和奮發向上的活力。你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那披雪的群山,如同無數條銀蛇在舞動;冰封的秦晉高原上綿延起伏的丘陵,好像一隻只蠟象在奔跑。它們似乎想要跟老天比一比高低。這是多麼神奇的景象啊!詩人以飽蘸革命激情的彩筆,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幅北國風光的奇偉壯麗的畫卷。上半闋的結尾3句:“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詩人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形象而準確地展現了雪後天晴的景象:那萬道紅光普照著白皚皚的雪地,紅日與白雪交相輝映,顯得格外秀麗,更加爛燦。詞的上半闋主要是寫景,但詩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僅讚美了祖國的壯麗河山,而且抒發了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英勇不屈、勇於鬥爭、敢於奪取勝利的堅強意志。

  詞的下半闋的第1、2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意思是說,祖國的河山這麼美好,難怪引得古今許多英雄人物為之傾倒,爭著為她的統一和強大而奮鬥。第1句緊承上半闋,第2句則開啟了下文。接著,詩人用一個“惜”字概括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幾個代表人物的不足之處。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等這樣一些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君王,他們都只是武功昭著,而欠缺文治。詩人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歷代封建帝王進行了恰如其分的評議,含蓄地批評了他們的缺點和錯誤。緊接著,詩人用“俱往矣”三個字,把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以及一系列封建帝王一筆帶過,宣告了舊時代的一去不復返,表現了無產階級氣吞山河、雄視千古的偉大氣魄,而後明確指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才算得上是創造歷史、振興中華的真正英雄。結尾1句字字千鈞!以上3句與上半闋結尾的3句遙相呼應,說明在今天只有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才能創造出嶄新的歷史,迎來“分外妖嬈”的明天。字裡行間,洋溢著詩人崇高的革命豪情和樂觀主義精神。

  過去詩人寫的雪景,多半是小家、小院、小景。唐五代皇帝李煜填了宮廷的“玉砌銀妝”,算是大的了。宋朝以豪放著稱的大詩人蘇軾,寫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被譽為極品。毛澤東同志的這首詞,氣魄更雄偉,情調更豪邁。毛澤東同志的筆觸描畫了長江以北半個中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實際上寫了整個中國的橫斷面。他又用五個皇帝代表了2000年的歷史風貌。這種橫括萬餘里、縱貫數千年的氣魄,確實是前無古人的。

  全詞詩意壯美,有景有情,有聲有色。詩人的想象力如噴泉,如奔馬。“長城”“大河”“崇山”“高原”“千里”“萬里”,這些崇高偉大的形象,再襯以“秦皇”“漢武”這樣一些傑出英雄的名字,在讀者心裡自然地喚起了一種雄壯的美感。尤其是上半闋的落腳之句,氣象雄偉而又秀麗。下半闋議論較多,但讀來氣勢磅礴,毫無枯燥的感覺。這些英雄人物和上面描繪的景色非常調和,宛如一張人物畫上的背景一樣。結尾3句是詞的主旨所在,意義深長,耐人尋味。

  總之,毛澤東同志的《沁園春·雪》,意境博大深邃,形象雄偉崇高。它受到國內外廣大人民的熱愛是理所當然的。

  12、這首詞有哪些詞語需要特別注意?

  ⑴莽莽(mǎng mǎng)疊音詞。朗讀時,前一個“莽”要變讀為陽平。“莽”的下邊不要寫作“奔”。

  “莽莽”有兩個義項:

  ①形容草木茂盛。例:我們走到村後的山地上,觀賞莽莽的橘樹林,夕陽西照,枝頭的橘子閃耀著金光。

  ②形容原野遼闊,無邊無際。例:推窗一望,整個西山正臥在莽莽蒼蒼的雪霧之中。

  本詞用第②義。

  ⑵妖嬈(yāo ráo)疊音詞。“嬈”的右上角不能加一點。“妖嬈”的意思是“嬌豔美好的樣子”。例:“這個人被叉竿打在頭上,便立住了腳,待要發作時,回過臉來看,卻不想是個美貌妖嬈的婦人。”

  ⑶折腰(zhé yāo)“折”字不能寫作“拆”。

  “折腰”有兩個義項:

  ①彎腰行禮。例: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②表示敬慕、傾倒的意思。例:難怪它在花樹王國中高踞寶座,千古以來使無數人為之折腰傾倒了。

  本首詞用第②義。“折腰”的近義詞有:折服、信服、佩服、傾倒等。

  ⑷風騷(fēng sāo)“風騷”有兩個義項:

  ①風,原指《詩經》的《國風》;騷,原指屈原所作的.《離騷》,後來用來泛指文學,有時也用來指代文學才華。例:“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②指姿容俏麗,後來多指婦女舉止輕佻。例:“三仙姑喜歡在年輕男人面前賣弄風騷。”

  本首詞用第②義。

  13、詞的上闋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的?

  本詞題為“雪”,自然離不開對雪景的描寫,加之,情是由景而生,因此我們必須從體會雪景入手來思考。

  詞的上闋著力寫景,先概括描寫:遼闊的北國漫天白雪,大地冰封。再具體描寫:其中有靜態描寫如,長城內外,白雪覆蓋,滔滔黃河停止奔流;以動態寫靜態的如,群山似銀蛇飛舞,高原丘陵似蠟象賓士。最後有想像之景的描寫:雪後天晴,紅日和白雪互相輝映。這種種描寫,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北國嚴冬的雪景圖畫。

  14、作者是如何評價歷代英雄人物的?評論他們的作用是什麼?

  本詞下闋評論古代傑出的“風流人物”,既體現了詩人寬廣的胸襟、抱負,又是詩詞運用形象思維進行議論的藝術典範。它將本來可能枯燥的議論,加以藝術的處理,使之形象化、詩化,生動可感,耐人尋味。

  下闋中評論歷史人物,以一“惜”字統領,定下了批評的基調,意蘊豐富:“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國歷史上的英雄,而且是無數英雄之中的傑出者,他們具有雄才大略,對中國歷史的發展都有過巨大的影響;“惜”中有貶,委婉地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才華也有欠缺;“惜”中寓志,蘊含後來者居上的氣概,以及超越歷代英雄人物的堅定的自信。具體評論時,則指出他們“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只識彎弓射大雕”,準確生動地表現了五位英雄人物缺少文采的形象,含蓄地批評了他們之長於武功而短於文治,才能不足。

  作者評論歷代英雄,肯定他們的歷史貢獻,同時委婉地指出其階級和時代的侷限。實則採用的是襯托的手法,以古代帝王來突出當今的英雄人物,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

  15、詩人寫“山”與“原”時寫道“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為什麼要賦予靜止的“山”和“原”以動態?

  詩人創作採用怎樣的藝術手法,取決於其創作的目的,本詞作者寫景,既是表達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又為後文引出歷代英雄人物爭著為大好的河山奔走操勞,並進而評論他們張本。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的動態描寫,前者舒展柔美,後者奔騰壯烈,讓人聯想到藝術表演和體育運動,非常富有美感;二者又都有奔放活潑的氣勢,更顯得神采飛揚。“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馳”,化靜態為動態,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有視覺的因素。作者站在高處,看得很遠,由於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視線跟著地勢望去,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第二,有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奮,意氣風發,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氣勃勃,生動活躍。第三,有時代的因素。當時中國革命正在蓬勃發展,中國人民正在奮起抗日,運用比擬手法,賦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頑強的性格,可以體現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英雄氣概。

  16、本詞語言含蓄、凝練、富於表現力,試結合文中具體例句作分析。

  詩詞是具有濃烈情感的文學樣式,但舊體詩詞往往受到篇幅、字數等的限制,用詞造句極講究凝練。要領悟詩中的情、詩所描繪的意境,必須進行推敲、品味。

  《沁園春·雪》全詞僅114個字,卻清晰地勾畫出一幅北國風光圖,極有分寸地評論了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人物,抒發了詩人的抱負。其用詞的含蓄、凝練可見一斑。比如,一個“望”字,既準確地描繪了詩人觀察景物的位置——登高望遠,又有力地領起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寫。又如,起修飾限制作用的副詞,“惟”字強調了白雪覆蓋之廣;“頓”字強調了黃河上下一下子失去波濤滾滾的氣勢,突出天寒地凍,河水結冰之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