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通用7篇)

《沁園春.長沙》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沁園春.長沙》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品讀詩詞,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2、感受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品味用詞的精當、巧妙和形象。

  說明:

  對於生活在今天的中國青年學子,要真切感受到一個屹立於天地之間對革命理想執著追求的偉岸青年主席形象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立足於文字輔以一定的背景介紹,在反覆誦讀中、在對關鍵語句的反覆咀嚼中,藉助具體的語言文字來體驗分析,應該是可行的。本文語言精當、巧妙和形象的特點很明顯,老師可以有意識的範讀、點撥,然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勢必逐漸加深對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對文章語言特點的感悟。

  教學重點與難點

  1、從詞中對湘江秋景的描寫和少年同學的描寫,感悟本詞中闊大的意境。

  2、以分析結尾的兩大問題為抓手,領會詩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寬廣胸襟和革命氣概。

  說明:

  詞的上闋側重於寫景,描繪了美麗壯觀的湘江秋景。正是壯觀的景象,闊大的意

  境激起了詩人的滿懷豪情,於是歷史、現實、未來情不自禁的變成了“悵寥廓,問蒼茫大

  地,誰主沉浮”的感嘆。詞的下闋運用聯想,引發了對往事的回憶,其中主要是對於少年

  同學的描寫,這些人青春年少、熱情奔放、幹勁十足、豪邁自信,心胸闊大。也藝術的回

  答了上闋提出的問題。透過這樣的分析,本詞的解讀基本是流暢、清晰的。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預設設計意圖。

  匯入新課

  教師引入:

  他是領袖,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更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裡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如血殘陽,神采飛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是今朝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走進領袖的寬闊胸懷,走進詩人的崇高心靈。學生自由選擇熟悉的毛主席詩詞進行交流。從已知出發來帶動未知的求索,為新課學習做好情感體驗方面的鋪墊。

  研讀文字

  整體把握:

  1、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2、教師範讀。

  3、學生結合註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4、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詩詞教學反覆朗讀,乃至熟讀成誦是關鍵一環。當然老師要幫助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清思路,以便促進背誦。

  再讀課文

  深入分析

  1、寫壯景,抒豪情。重點分析湘江秋景圖。

  2、找出文中的對比運用並進行分析。

  3、分析本詞精當、形象,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4、聯絡上、下闋,分析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寫作特點。自讀文章,教師適時丟擲問題或適時引導,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同伴互助、師生互動中來解決上述重點、難點。在具體語言的品讀過程中完成教學重點、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學習習慣。

  結束新課

  佈置作業背誦課文。學生以各種形式參與背誦。檢查學習效果,構建和諧的師生互動氛圍。

  思路點撥

  本文是整套教材的第一課,教師可根據學校具體情況安排教學。如果生源條件較好,可以設計為比較閱讀。與初中已學的《沁園春雪》來作比較。可以設計為異同的比較。其中有一個問題可以考慮作為中心提問,“《沁園春雪》中的“風流人物”什麼人?《沁園春長沙》中的“同學少年”可算是“風流人物”嗎?為什麼?從此可見,本詞上、下闋是一種怎樣的關係?”

  練習舉隅

  1、讀了文章,談談你對個人的理想與夢想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2、課外品讀主席的更多詩詞。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詩歌表現手法,感悟革命豪情。

  2.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關鍵詞語傳神之妙,體味意象內涵,理解詩歌中的情感。

  3.情感與態度目標:培養學生以偉人為榜樣、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操,體驗青春激情,明確青春使命的目標。

  教學重點

  瞭解情景交融、意境等詩歌表現手法,品味關鍵詞語,準確把握詩歌主題。

  教學難點

  探究情景關係和文中修辭的作用

  學情分析

  1.透過上節課的學習,基本把握詩歌的思路,品味出上闕詞中意象特點,對意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瞭解了寫作背景,初步感知了詩人那種遠大抱負和革命豪情。學生以前機械化朗讀模式有了轉變,但還是不能有感情地朗讀。

  3.初步嘗試用繪畫來表現詞中意象。

  課前準備

  學生:

  1.要求學生在課餘時間多聽名家朗讀本詞,模範名家朗誦,儘量做到有感情朗讀。

  2.利用數字圖書館,查閱意象意境等相關知識,為把握意境和詩歌主題奠定基礎。

  教師:

  1.針對目標、重難點和學情,認真備好教案及多媒體課件準備。

  2.內容處理,對上節課的拓展作業,學生互評,教師總結,再從意象方面探究情景關係,補充修辭知識。

  3.基礎作業,背誦全詞,並完成課後練習3、4題。

  4.拓展作業,分組繪製詞中四幅圖,全班同學完成一次“”沁園春.長沙”專題畫展。

  教學過程

  課程匯入

  展示上節課作業——學生繪製的“湘江秋景圖”,分小組討論評價。

  教師總結評價:

  優點:學生繪製的湘江秋景圖色彩絢麗,個體比較突出;

  缺點:整體佈局不夠和諧,有些雜亂;

  下面,我們從整幅圖的佈局來分析湘江秋景圖,感受圖中意境。

  巧設任務

  匯入新課

  互相評價

  交流思想

  把語文能和專業技能結合一起,在互相評價中,尋找差異,加深理解

  新授內容

  匯入

  【深入文字品讀鑑賞】(承接上節課)

  1.意象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意象佈局是怎樣?

  2.探尋整幅圖的意境是什麼?

  明確:

  透過遠近相間、俯仰並用,整幅畫面形成闊大高遠的意境

  提問引導

  以活動的方式促進課程實施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學習本詞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探景究情體味情感

  1.上闕中的湘江秋景圖的中景、情之間的關係?

  從空間:

  山上的“層林”

  江中的“百舸”

  與毛澤東積極向上昂揚奮進的立意相合

  空中的雄鷹

  以壯景寫豪情

  水底的游魚

  從狀態:

  靜態的火紅的楓林,

  動態的“爭流”的“百舸”等

  2.“憶”字總領幾句?它們表現了哪些內容?這些內容分為幾層?

  明確:總領八句。這八句,主要表現當時的時代特點,革命青年的戰鬥風姿和豪情壯志。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句,畫出了時代特徵。往、昔:同義反復,都是指過去。對過去的歲月,詩人用“崢嶸”一詞來形容可謂絕妙。崢嶸:形容山勢高峻。這裡指風雲變幻,激烈鬥爭的生活。湖南青年趕走軍閥趙恆惕一事便可見當時的歲月確實“崢嶸”。一個“稠”字,表明這樣激烈的鬥爭是經常性的。

  3.這些內容分為幾層?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共分為三層:第1層:“恰同學少年”——點名了這群革命者的相互關係以及年齡特徵。“風華正茂”——風采煥發才華橫溢,描繪了他們特有氣質、秉賦。

  第2層:“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描繪青年們的精神狀態。他們意氣奔放,奮發有為。

  第3層:“指點江山,激揚文字”這三句描寫同學們的戰鬥行動。他們評論國家大事,用文章批評汙濁的事物,讚美美善的事物。“糞土當年萬戶侯”,表現了對當時大官僚、大軍閥的蔑視。

  歸納:

  以上八句寫出了“憶”的具體內容。從幾個側面表現了青年們的戰鬥生活,也抒發了詩人的革命情懷。

  【以圖帶文歸納主題

  1.中流擊水圖,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明確:這三句的大意是:還記得嗎?當年我們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幾乎阻止了飛快前進的船隻。這一設問句,是對上闋“誰主沉浮”問題的巧妙回答。它表明:國家民族的命運,乃至人世間的一切應該由我們這一群敢於“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熱血青年來主宰。這一設問句再次抒發了詩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偉大抱負。

  2.師生共同討論、歸納本詩的主題

  明確:這首詞,透過對湘江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鬥爭生活的回憶,抒發革命青年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3.講解對偶、借代等修辭的特徵,讓學生歸納全詞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對偶糞土當年萬戶侯——借代設問

  【總結方法,傾述感悟

  反覆誦讀,理清思路

  總結方法:揣摩字詞體味情感

  探景究情歸納主題

  傾述感悟:青年革命者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

  【繪製圖畫學以致用

  課堂練習:利用本節課學習的詩歌鑑賞方法比較閱讀《水調歌頭?游泳》。

  1.小結本文的情景之間的關係

  2.本文的主題。

  【佈置作業

  1.背誦《沁園春·長沙》全文,並完成課後練習3、4題。

  2.分組繪製詞中四幅圖,全班同學完成一次面向全校的“沁園春?長沙”專題畫展。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一、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二、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會壯闊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三、瞭解詞的結構及有關知識,培養詩詞鑑賞能力。

  重點與難點:詩詞欣賞與評價。

  教學時間:1課時。

  學法指導: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鑑賞評價。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毛澤東,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同時還是一位浪漫主義詩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二十世紀的中國又出現了一位獨領一代風騷的大詞人——毛澤東。他用古典詩詞形式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現在,就讓咱們充滿激情地追尋著偉人的閃光足跡,走進偉人的崇高心靈。(板書課題)

  2、簡介詞的知識:詞,又稱長短句。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音樂的。後來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詞有詞牌,又稱詞調。詞牌,是詞的格式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其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都有不同的規定。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叫“填詞”,即按照詞牌的格式把詞填進去。今天學習的課文“沁園春”是詞牌名,“長沙”是題目。沁園春:相傳東漢明帝女兒沁水公主園,後來被外威竇憲仗勢奪取,有人作詩詠其事,此詞牌由此而得名。

  二、誦讀鑑賞

  1、誦讀欣賞

  ①結合欣賞毛澤東手書《沁園春長沙》,聽朗讀錄音。

  ②學生結合註釋自由朗讀,抓住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誦讀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領字,兩字後要稍停頓,突出領字作用。"看"字所領7句要讀得抑揚頓挫,充滿興奮喜悅之情,"萬類霜天競自由"要讀出徹悟、慨嘆之情。"恰"字所領7句要讀得激昂慷慨,充滿自信,語速稍快。

  抓住極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如"萬""遍""漫""爭""擊""翔"字,體會其作用,抓住點明人物、時間、和地點的詞語,如"獨""立""洲",把握"看"和"憶"等起貫穿全詞作用的詞語,展開聯想與想象,加深對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力求背誦全篇。

  2、整體感知

  思考:這首詞描述了幾幅畫面?可以根據內容給各幅畫加個小標題嗎?

  討論、明確:描述了四幅畫面: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

  3、鑑賞評價

  理清了思路,初步感受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後,我們還要深入體會,具體把握情感特徵。

  ①聯想設疑,製造懸念:

  前3句的正常語序為——寒秋,(詩人)獨立(於)橘子洲頭,(望)湘江北去。詩歌語言常用變序,這裡將“獨立”置前,增強了表現力。它用一個“特寫”鏡頭把人物從景中推出,凸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更激發讀者生髮種種想象與聯想:孤獨的詩人最見個性。李白“獨坐敬亭山”閒適,柳宗元“獨釣寒江雪”隱逸,晏殊“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超脫,那麼詩人“獨立”橘子洲頭,又要表達怎樣的情思呢?

  在“寒秋”的氛圍中,聯絡“長沙”、“湘江”,我們會想見屈原“哀秋冬之緒風”,宋玉“悲哉秋之為氣”,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杜審言“獨憐京國人南竄,不似湘江水北流”。湘江北去,詩人南下——廣州接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是不是也要抒悲秋之情呢?

  ②瞭解抒情方式,體會深情

  要深入體會抒情主人公的情感特徵,我們有必要了解詩詞的抒情方式常識。(參見練習三提示:抒情詩詞有的直抒激情,有的透過寫景、狀物、記事、寫人來抒發感情。)就《長沙》的內容而言,有借景抒情,有直抒胸臆,有懷人憶事抒情。那麼課文中哪些句子是借景抒情、哪些地方是直抒胸臆、哪些地方是懷人憶事抒情?

  明確:上闋“看”統領的7句是借景抒情,“悵”、“問”是觸景生情,直抒胸臆;下闋的“攜”、“憶”、“記”表明是懷人憶事抒情。

  “看”統領的借景抒情寫到哪些景物?

  明確:山、林、江、舸、鷹、魚:萬類。

  體會到怎樣的意境?

  討論提示:紅葉、綠水、鳥飛魚躍,這些景物單獨看上去也很平常,我們可以聯想到一些詩文名句:

  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山行》)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吳均《與朱元思書》)

  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從唐僧玄覽詩中化出的名句,見初中課文《鳥飛魚躍的聯想》)但詩人眼中之景,意象密集,組合有序,或遠或近,或高或低,有分有總。並從數量(萬、百)、範圍(遍、漫),色彩濃度(盡染、碧透),運動力度(爭、擊、競)等方面突出景物特徵。如果讓你用一個四字短語來概括毛澤東眼中的秋景的特點,應該怎麼說呢?(色彩斑斕、生機勃勃、美不勝收)

  明確: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是一幅色彩瑰麗的圖畫,晚秋靜穆的偉大中律動著勃勃的生機,掃盡千古悲秋之氣。

  從這壯闊的深秋意境中,我們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態度呢?

  提示:假如是一個消極悲觀的詩人,面對同樣的景物,可能是這樣的感嘆:

  山如人意懶,石似我心空;

  水流無情,逝者如斯;

  黃葉飄零,生命終結;

  蒼鷹孤獨地盤旋,小魚無力地漂游;

  不是萬類競自由,而是樹倒猢猻散,飛鳥各投林。

  明確: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在對大自然中萬類生物的激情關注中融入了自己對人生的積極追求,對家國命運的由衷關懷。(板書:詩人、關懷天下)

  朗讀提示:要想象畫面,進入意境,讀出關注熱愛的積極情感。(板書:讀出關注)

  討論:“攜”、“侶”“同學”表明人物關係親密團結。

  “崢嶸”、“稠”表明時代特點,艱難時世反襯人物的奮發有為。

  “恰”引起的鋪敘表明人物的氣質稟賦、精神狀態和戰鬥行動。

  “糞土”形象不美,表現對軍閥官僚的蔑視恰到好處。

  “中流擊水”寫盡豪情壯志,意味深長,令人聯想到“中流砥柱”。

  從詩人對往事的追憶中,我們聯想到怎樣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憶其事,我們看到的既非古代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也非當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賭明天”。倒令我們想起顧憲成“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情懷,更令我們想到魯迅先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周恩來“面壁十年圖破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崇高理想。

  明確:憶的是“同學”、“書生”,站在我們面前的分明是一群敢於向舊世界宣戰的鬥士(板書)。

  朗讀提示:要讀出情志(板書)。

  三、整合小結

  綜觀全詞,造像寫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遊人;借景抒情,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詩人;深沉發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哲人;懷人憶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鬥士。

  鑑賞方法:誦讀入境,

  抓關鍵詞句理清思路,整體把握形象;瞭解抒情方式,體會情感特徵。

  依據朗讀提示,朗讀全詞,讀出感情。

  四、賞讀結束

  放投影片毛澤東詩詞手跡,聽配樂朗誦帶。

  請朗誦水平好的同學朗讀全詞,要求讀出感情

  五、練習

  1、全詩的"詩眼"是什麼?

  明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2、煉字煉意(體會下列詞句中加點字的好處。)

  ①、獨立寒秋

  "獨立",不僅表明是一個人,而且顯示了詩人砥柱中流的氣概。

  ②、層林盡染

  "染"字用擬人手法,寫出秋色之深。

  ③、鷹擊長空

  "擊"字顯示出雄鷹展翅奮發,搏擊大氣的強勁有力。

  ④、魚翔淺底

  "翔"字寫出魚兒在清澈見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動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⑤、萬類霜天競自由

  3、背誦這首詞。體味詞中的思想感情、精妙詞句和開闊意境。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一些體裁知識。

  2、品味關鍵詞語,體悟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3、把握詞作的情感脈絡,感受毛澤東博大的情懷和革命的壯志。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本詞中所描述的景物特點及作者所抒發的情感。

  2、指導學生掌握鑑賞詩詞方法,訓練學生的詩詞鑑賞能力。

  教學過程:

  一、文體知識

  詞,興起於隋唐,和樂而歌,始稱“曲子”或“曲子詞”,因句子長短不齊,故又稱“長短句”,如《稼軒長短句》,還有樂府之稱,如《東坡樂府》。

  詞的基本特點是:詞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

  詞的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詞牌是一首詞的詞調的名稱,決定著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以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及以上)。

  二、寫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戰爭的前一年,當時革命蓬勃發展,毛澤東直接領導了湖南農民起義,同時國共統一戰線已經確立,但革命該由哪個階級來領導,成為黨內外鬥爭的焦點。這年深秋,毛澤東同志從上海回到韶山,從事革命活動。軍閥趙恆惕要逮捕毛澤東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護下,毛澤東同志秘密離開韶山,準備到廣州主持農民運動講習所,經過長沙,並獨自去了橘子洲頭。事後作了此詞。

  三、關於詞牌“沁園春”

  東漢明帝有個女兒叫沁水公主,沁水公主有個園林,“沁園春”就是由此而得名。

  四、匯入

  自古文人多悲秋。“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是張繼筆下的秋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維心目中的秋天;“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筆下的秋天;“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是劉禹錫筆下的秋天;“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晏殊筆下的秋天……今天,讓我們一同走進一代偉人毛澤東給我們描繪的秋景,一同走進這位偉人的心田。

  五、誦讀(注意節奏、押韻)

  六、課文解讀

  1、前三句點明瞭時間、地點及人物。

  寒秋,(我)獨立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

  2、找出顯示本詞思路的關鍵詞,嘗試理清本詞的思路層次

  關鍵詞:立、看、悵、問、憶、記

  (1)賞析由“看”字領起的秋景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染——用擬人寫法,寫出秋色之深)

  (漫)江——碧(透)

  (百)舸——(爭)流(爭——活現千帆競發的熱鬧場面)

  鷹——擊長空(擊——突現鷹的展翅奮發,搏擊長空的強勁有力)

  魚——翔淺底(翔——體現裡魚遊得自由輕快,像在天空中飛翔一樣)

  (2)用一句總結性的話概述此秋景特徵:

  萬類霜天競自由(競——是對前三個動詞的高度概括)

  (3)詩歌意象

  詩歌意象中的“象”就是作者用以表情達意的載體(具體的事物)

  3、面對著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詩人想到了什麼?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小結:此上闋由景生情,表達了一個胸懷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壯志。

  4、齊讀下闋,說說這段為我們塑造了怎樣的少年形象?

  明確:風華正茂,意氣奔放,指點江山,胸懷天下,糞土當年萬戶侯。

  5、問題:上、下闋的最後一問是否相同?若不同,則請說明。

  明確:上闋為設問,引出下文;下闋為反問,回應前文。

  七、積累有關描寫秋天的`詩詞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九霄。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5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出自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透過學習沁園春長沙,具體讓學生體會意象、意境;透過意境營造的情境氛圍體會作者情感。知識結構圖就是意象———意境————情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掌握朗讀技巧,學習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②體會宏闊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維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合作學習,把握文中關鍵詞的意思和作用,體會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詞的魅力,體會毛澤東的偉人情懷以及他那種豪放雄奇的風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遠大的抱負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學生預習了詩歌,可是對於這首詩歌的上片,學生並不知道什麼是意象,只知道是景物描寫,面對詩歌還是像初中那樣的死記硬背,並沒有掌握詩歌的解讀辦法,還需要高中教師在學法上給以指導,所以我讓學生找出上片的景物描寫,並指出這些景物的詞性,感悟整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進而分析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他是共和國的締造者,他也是詩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槍聲寫詩,二萬五千裡是最長的一行。梅花瑞雪,戰地黃花,神采飛揚,指點江山,他是當之無愧的風流人物,他就是偉人毛澤東。讓我們追尋偉人的足跡,再回長沙,感受《沁園春長沙》的魅力。

  二、背景連結:長沙是湖南的省會,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一九二五年二月他從上海回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八月從韶山到長沙,九月前往廣州主持全國農民運動講習所。此時的毛澤東已被排擠出中央委員會,且被軍閥趙恆惕通緝,真可謂“亂離朋友盡,獨在天一隅”。在長沙逗留期間重遊橘子洲,面對湘江上美麗動人的自然秋景,聯想起當時的革命形勢和往日之事,不禁心潮澎湃,便以“長沙”為題寫下了這首《沁園春》

  三、學習目標:找出上片意象並分析其特徵,賞析詩歌意境,初步掌握意境題答題模式。

  四、誦讀詩歌,感知氛圍

  五、老師提問,學生做答(結合課文內容,字句翻譯)

  六教師分析:上片透過寒江、霜天、萬山、百舸、飛鷹、游魚等意象,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社會的樂觀態度和壯志豪情。

  七、課堂練習

  五、教學策略選擇與資訊科技融合的設計

  教師活動預設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提問一:再讀上片,概括上片內容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抓不住命名的關鍵,老師引導。讓學生參與課堂,啟用課堂。

  提問二、上片寫了哪些意象來描繪湘江秋景?請在課文中勾畫並回答。教師準備意象概念的講解。學生可能抓不住意象,只能找到景物,那就從景物開始引導學生了解意象。真正進入詩歌考題意象的講解。

  提問三、各個意象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學生可能不知道抓什麼去體會意象的特點,先讓學生討論,然後教師總結。引導學生分析意象

  提問四、

  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學生討論,學生對意境基本沒有概念,教師需要逐步引導講解,這樣學生才會真正理解。讓學生體會意境,感悟意境,進而體會情感。

  六、教學評價設計

  以回答問題的次數和質量來確定每個學生的課堂表現,同時,教師也對每個學生進行評價,小組成員內部也對成員之間進行評鑑,在彼此的評價之間可以查缺補漏,把課堂教學的結果延伸到課外。

  七、教學板書

  沁園春長沙

  上闋:即景抒情[提出問題]

  寫景:山、林、江、舸、鷹、魚、萬類

  抒情:悵、問

  下闋:回憶抒情[巧妙作答]

  總結:

  1、思路清晰構思巧妙

  2、用詞精當意境深遠

  八、教學反思

  這節課進行的比較流暢,按照由課內到課外的思路進行延伸,我最滿意的地方就是對意象的講解,到意境的感悟,到詩歌感情的流暢分析,學生的學習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有遺憾,就是在擴充套件到抒情方式就更好,點一下借景抒情,課堂上有學生把意象理解偏頗的地方,我說透過詞性來判斷,意象都是名詞。如果重新學習,我會加入抒情方式的講解。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6

  一、知識教育目標

  1.瞭解《沁園春長沙》《採桑子重陽》和的寫作背景。

  2.瞭解詞的發展簡史。

  3.《沁園春長沙》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詞中描繪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特點。

  4.《採桑子重陽》由議論而轉入寫景抒情,含哲理意味於直敘,議論,寫景之中,寓深情於秋光的宏觀概寫之內的特點。

  二、能力培養目標

  1.訓練學生誦讀能力。

  2.著重訓練學生抓準詞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1.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熱愛。

  2.感受博大情懷和革命壯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熱情。

  3.感受革命前輩的奮鬥情懷,戰鬥豪情和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的人生觀、世界觀。

  四、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以樂景寫哀,景中寓情,情中顯志。從詞中可以感受到詞人的心情是惆悵的,寫的又是寒秋景物,卻毫無過去一般舊詩詞裡的那種肅殺、感傷的“悲秋”情調,詞人筆下的秋景是活潑、美好的。原因在於越寫山河的壯麗,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詞人正是在這不一致中突出了強烈的革命精神。當然,這裡面也含有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感情。

  2.對比手法的運用。

  詞中含有多種對比,使描繪的形象鮮明,如“萬山紅遍”與“漫江碧透”主要是顏色的對比;“鷹擊長空”與“魚翔淺底”、“指點江山”與“激揚文字”主要是動作的對比;“同學少年”與“萬戶侯”是明比;“萬類霜天競自由”與人民的被壓迫(未在詞中點明)是暗含的對比。

  3.極富表現力的語言。

  本詞用語精當、形象、極富表現力,如“萬”字寫出了山之多,“遍”字寫出了紅之廣,“漫”字、“爭”字、“擊”字、“翔”字等都極為準確精當。

  五、解決辦法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反覆誦讀。

  2.補充古詩文(小說、戲劇)中學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證。

  3.精講必要的歷史知識。

  六、學生活動設計

  1.課外提前準備:注音,細讀註解,反覆讀,完成預習作業。

  2.課堂隨教師誦讀——美讀——成誦。

  3.觀看多媒體。

  4.自由討論。

  《沁園春.長沙》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掌握字音、字形、詞語,背誦全文。

  ②初步把握意象、意境的內涵。

  ③學習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

  ④學會以意境為切入點鑑賞詞作的手法。

  2.過程與方法

  ①通讀教學法。

  ②感情體悟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革命前輩的博大情懷和凌雲壯志,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奮發向上,拼搏進取。

  教學重點:

  1.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掌握。

  2.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學習景中寓情,情中顯志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1.意象的理解與把握。

  2.明確意象、意境的內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播放歌曲《東方紅》,這是一首歌唱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歌曲。毛澤東不僅是偉大領袖,人民心中的紅太陽,還是優秀的書法家、詩人。

  毛澤東善於用古典詩詞抒寫現代精神。他的詩詞記錄了他革命人生的心路歷程,反映了中國革命各個時期的現實生活,是一部中國革命的英雄史詩。我們今天所學習的《沁園春長沙》就反映了他青年時期的人生理想。

  二、介紹“詞”的相關知識

  1.詞:又稱“長短句”。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樂歌唱的。後逐漸跟音樂分離,成為詩的一種,故又稱“詩餘”。

  2.詞牌:又稱詞調,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規定詞的段數、句數、韻律,每句的字數,句式、聲律。因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寫詞又叫“填詞”。按照字數的多少分為小令(58字內),中調(59~90字)和長調(91字以上)。

  三、背景介紹

  1925年,在黨的領導下,全國工農運動蓬勃高漲,發展迅猛。另一方面,反動勢力瘋狂鎮壓,中華民族命運將走向何方,是繼續維護黑暗衰退的反動統治,還是沖垮黑暗統治走向興盛?誰將成為主宰發展方面的力量?

  長沙是毛澤東求學和早年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25年重回長沙,重遊橘子洲,想起革命形勢和往事,心潮澎湃。

  四、讀文,正音

  1.學生自由朗讀。

  2.正音

  沁(qìn) 舸(gě) 廖(liáo)廓(kuò)

  遒(qiú) 崢嶸(zhēng róng) 遏(è)

  五、突破難點

  1.上片主要寫了哪些意象?主要特徵是什麼?

  2.這些意象的特點表明了什麼?

  意象(壯麗)――積極向上,昂揚奮進,抒發了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感慨和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借景抒情)

  3.壯景與豪情構成了什麼樣的意境?

  (高遠廣闊,壯麗絢爛。)

  六、拓展延伸

  1.毛澤東筆下的秋景給人的總體感覺是什麼?

  (絢麗多彩,生機勃勃。)

  2.古人寫秋多“怨秋”“悲秋”――蕭條淒涼,清冷慘淡。如“自古逢秋悲寂寥”“秋風秋雨愁煞人”,表現出“傷秋”“悲秋”的意蘊。而毛澤東筆下的秋為什麼如此絢麗多彩?這與作者的什麼有關?

  分小組討論後明確:

  ①毛澤東是一位胸懷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勢。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範,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不同於那些多愁善感的纖弱文人,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②這與一個人的“人生態度、性格、志向”有關。

  3.從毛澤東身上你得出什麼結論?

  1910年,外出求學的毛澤東臨行前寫了首勵志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裡: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國科學院人才學研究小組曾對50位名人做過研究,發現他們中有90%是在20歲以前就立下了志向。如岳飛的“精忠報國”,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等宏願。

  4.然而,空有志向能行嗎?

  不行。還需堅持不懈的努力,永不放棄的態度。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駛生命,要麼生命駕駛你,你的心態決定了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一個人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會產生什麼樣的生活現實,人的生活並非只是一種無奈,而常常是可以由自身主觀努力去把握和調控的,人生的方向也是由態度決定的。

  心態決定命運:播下一種心態,收穫一種思想;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擁有積極的心態,樹立理想,掌控命運。

  七、課堂小結

  這首詞上闋描寫秋日獨遊所見橘子洲頭秋景,想到“誰主沉浮”的民族命運問題。下闋回憶從事革命活動不平凡的歲月,概括了早期共產主義戰士雄姿英發的豪邁氣概,藝術地回答了“誰主沉浮”的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