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長沙教案與反思

沁園春長沙教案與反思

  《沁園春·長沙》一詞是毛澤東代表作之一,抒發了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理想和抱負。就教材而言,這首詞是整本書中的第一篇課文,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就學生而言,同學們對毛澤東有崇敬之情,渴望瞭解毛澤東這個人,尤其是青少年時期的毛澤東是怎樣的,因此對學習本詞有著濃厚的興趣。就知識掌握、能力培養而言,高一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朗讀,鑑賞詩詞的能力,所以教學的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體會該詞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我的教學設想是:首先是從毛澤東生平事蹟匯入,引出高一新生來到新的環境前的志向,以及在新環境中的堅守。其次是關於詞這一文學樣式的介紹。重點教會學生讀詩。再次是把握詩歌的根本性問題:景物--特徵--情感。即景物、意象、意境的概念。掌握詩歌鑑賞的兩個根本原則理論:披文入情與知人論世。最後是把握詩歌中景物描寫的方法:視角變化、動靜結合、色彩對比、渲染烘托。

  兩節課下來,覺得學生對詩歌的鑑賞有一定的收穫,美中不足的是我太注重課堂結構流程的完整,而忽視了課堂教學的重點,課後我經過反思認識到在詩歌教學中以下幾個方面一定要突出強化:

  一、學生自我體驗的培養髮掘。

  詩是一種文學表達形式,鑑賞詩歌是對詩人創造的意象世界的再度描摹,從而讓我們沉浸於“對描摹世界的再度體驗之中”。學生階段,應該學會欣賞感悟,否則,會少了很多美的情感體驗。具體過程就是透過感知和分析詩歌語言,進行聯想和想象再現詩中生動、鮮明的意象,透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領悟詩的主旨和意味,增補詩中沒有說出的內容,表達獨特的.感悟,緩緩咀嚼出詩歌的滋味。可在學生再讀和品讀環節中讓學生自由發表對身為革命者的毛澤東的樂觀昂揚的豪情壯志的感悟。可以讓學生從獨立寒秋圖、湘江秋景圖、崢嶸歲月圖、中流擊水圖四幅圖中任選一幅感悟鑑賞體驗。

  二、學生誦讀詩歌習慣的養成。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又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是極有道理的,形象地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語言僅靠老師講和分析是不能學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學生讀、背,所以我們才收穫了兩千多年無比燦爛的文學碩果。學詩歌要重視讀,更要學會帶著情感讀,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朗讀者必須披文以入情,表情以達意。這要求學生朗讀時必須先體會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務求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方能打動聽眾。因為詩人藝術概括生活的同時,總是展開想象的翅膀,上下求索,馳騁古今,籠天地於形內,措萬物於筆端。那麼解讀詩作的最佳境界就是把詩人的想象還原,這一點不太容易做到,但我們可以誦讀,讓學生展開自己聯想和想象的翅膀,盡力地去接近詩人,從而做到切實體會作品內容。就本課而言,課上加強誦讀指導,有利於學生體會詩歌的音韻美,也有利於學生把握詩歌內容體會詩人情感。可透過不同方式的“讀”讓學生循序漸進的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驗詩中的節奏,體會詩中濃郁的感情:

  (1)聽讀,初步感受詞的意境

  (2)學生自由朗讀初讀,入境,審美感知

  (3)齊讀,深入體會詞的情感、意境

  (4)再讀,歸納概括內容,章法

  (5)品讀,激情體驗——聯想想象 。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