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原文和翻譯高中文言文

勸學原文和翻譯高中文言文

  在我們平凡無奇的學生時代,大家都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記得曾經背過的文言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勸學原文和翻譯高中文言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勸學原文和翻譯高中文言文 1

  原文: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róu)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yòu)槁暴(pù),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xìng)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譯文:

  有道德品行的人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出來的,但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由水凝結而成的,但卻比水還要寒冷。木材筆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線,如果用火烤把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符合圓規的標準了,假如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它也不會再挺直,是因為經過加工,所以使它成為這樣的。因此木材用墨線量過,再經過輔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劍等金屬製品在磨刀石上磨過也就能變得鋒利了,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檢查並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變得聰明機智,而行為就不會有過錯了。

  我以前整天地思考,卻沒有片刻學習的收穫大;我曾經提起腳後跟眺望遠方,卻不如登上高處看的更為廣闊。登上高處招手,手臂並沒加長,但是人們在遠處也可以看見;順著風向呼喊,聲音並沒增強,但是聽的人卻聽得更清楚。藉助車馬的人,腳步並不快,卻能到達千里之外;藉助船舶楫槳的人,不一定逗善於游水,卻能橫渡長江黃河。君子的本性並沒有差別,只是善於藉助外物罷了。

  堆積土石變成了高山,風雨就從這裡興起了;水流匯積成為深淵,蛟龍就從這兒誕生了;積累善行從而養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可以達到很高的境界,聖人的`思想也就具備了。因此不積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沒有辦法實現千里之遠;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聚成江河大海。千里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之遠;劣馬拉車走十天,也可以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就在於不停的走。雕刻一件物品但最後放棄了,腐爛的木頭也刻不斷。若不停地刻下去,那麼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沒有鋒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卻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這是因為它用心專一啊。蟹有六條腿與兩個蟹鉗,但是若沒有蛇、鱔的洞穴,它就無處藏身,這就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

  賞析:

  《勸學》在語言句式方面,句式整齊,長短句並用,對偶排比句間行,讀起來朗朗上口。告誡人們學習的必要性和學習必須專心一致、鍥而不捨,闡述學習的內容和方法,提出了勸學的最高要求和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整文章條理清晰,論證清楚。

  作者簡介:

  荀子(約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字卿(一說時人相尊而號為卿),戰國末期趙國人,兩漢時因避漢宣帝詢名諱稱“孫卿”,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時代百家爭鳴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兩度出任楚蘭陵令。晚年蟄居蘭陵縣著書立說,收徒授業,終老於斯,被稱為“後聖”。荀子批判地接受並創造性地發展了儒家正統的思想和理論,主張禮法並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反對鬼神迷信;提出性惡論,重視習俗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並強調學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書中。荀子還整理傳承了《詩經》《尚書》《禮》《樂》《易》《春秋》等儒家典籍,為傳播儲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貢獻。

  荀子總結百家爭鳴的理論成果和自己的學術思想,創立了先秦時期完備的樸素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他的思想在以後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的發展中潛移默化地發生著影響。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