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曠勸學的原文及其翻譯

師曠勸學的原文及其翻譯

  原文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秉燭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秉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公曰:善哉!

  註釋:

  1.師曠:字子野,春秋晉國人,著名樂師,目盲。

  2.於:向。

  3.欲:想。

  4.暮:晚,遲。

  5.炳燭:點燃火把、火炬。先秦時期有無蠟燭,尚有爭論,但本文中應理解為照明工具,當時稱燭,即是火炬。

  6.安:怎麼。

  7.戲:戲弄。

  8.盲臣:我,師曠雙目失明所以故稱盲臣。

  9.何不:為什麼不。何,為什麼。

  10.炳燭之明:像點燃火燭的光亮。

  ⒒昧行:在黑暗中行走。昧,黑暗。

  12.哉:象聲詞

  13.好:善於

  14.善:好

  15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之君

  16聞:聽說

  翻譯:

  晉平公向師曠問道:我今年七十歲了,想學習,恐怕已經晚了吧!師曠說:為什麼不在晚上點燃火燭呢?晉平公說:哪有做臣子的.戲弄他的君王的呢?師曠說:愚昧的臣子怎麼敢戲弄他的君王啊!我聽說:年少的時候好學,就如同日出時的陽光;年輕的時候好學,就如同太陽在中午時的陽光;年老的時候好學,就如同點亮火燭時照明的光亮。點燃火燭照明,和在黑暗中摸索哪個更好呢?晉平公說:說得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