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哲理散文

關於傳統文化的哲理散文

  先問個問題。最能代表中國的.是什麼?不錯肯定是長城、故宮、大運河、兵馬俑、京劇、太極、書法、儒家(孔子)、四大發明等等,也就是說中國古老傳統文化。

  作為一個現代中國人,我們享盡現代科技與西方文化洗禮,變得很現代,甚至成了地球人。但在世人眼裡真正代表中國的還是傳統文化。判定一個人是否是中國人,就要看是否具備濃郁中國元素——傳統文化。

  作為一名從教人員,特別是高校教師,過去那就是秀才或先生。應該算高階知識分子。自然身上具備傳統文化薰陶,我心目當中就應該是身穿唐裝、手拿摺扇、把酒話詩、茶香論道才對。於是我有個想法就是如何使自己儘快具備傳統文化?多修多悟,大道自來。

  自幼痴書,喜聽評書、京韻大鼓、小說、戲曲。慢慢沁入骨髓。隋唐、紅樓、三國、水滸、現形計等內容“倍清”!張口《空城計》閉口《鍘美案》,甚至家鄉曲目——呂劇《小姑賢》《李二嫂改嫁》等聽得耳朵起繭。最喜上口乃是豫劇《花木蘭》與評劇《李二黑結婚》《花為媒》等曲目。還有河北梆子《轅門斬子》聽著過癮。我有個不協調習慣那就是老愛往公園老年戲迷裡鑽,雖扎眼但確實是一種享受。

  跟隨趙榮光先生喜歡書法,開始臨摹字帖與趙先生字型,後來“自創”馮氏字型。慢慢上癮,每天不寫點難受,日久天長小有成就,敢拿出手送給弟子們做紀念;與此同時迷戀“寫詩”,初不懂韻律只求上口,於是寫出不少打油詩,自以為樂!後來寫多了遭高手非議,於是謹慎前行,則日漸進,也能寫出合轍押韻之詩句,酒後狂言“當代袁枚‘!讀古書、禪古韻,不覺間文人之氣漸濃。

  夏日炎炎,考驗毅力。夜間迷戀廣場舞——民族風狂扭;早起則尋師學習太極。豪華太極隊伍中有一青年男士打著不熟練太極別有景緻。日漸領悟,手眼心法運用一體,外部動作加之內部運氣。四套楊氏太極拳下來總有大徹大悟之感,身體漸輕,終極入道。家人笑道我頗有仙風道骨之感。哈哈,心暗喜。

  自以傳統文化修煉至今,漸離、吃喝等惡習,心靈得到昇華,內心感悟幸福快樂。當然修煉無止境,品茶鑑酒,把玩詩畫,將自己放置在山河自然之中,悠哉悠哉!

  一家之言,一士之路。分享成長,解讀思想,專注食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