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散文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散文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種精神都熠熠生輝,永不過時。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精神品質,一種與時俱進的環保理念。

  女人的衣櫥裡,不是永遠少了一件衣服,而是永遠多了一大堆衣服。據研究表明,生產一件衣服要產生1.5千克的二氧化碳。我們姑且不討論自己買的衣服有多少是可有可無,重複多餘的,且就生產一件衣服所產生的有害氣體也讓我們瞠目結舌,大為震驚了。衣服買得過多過快,勢必有更多的衣服被我們淘汰或冷落。我們的衣櫥被各式各樣的衣服塞得滿滿的,但我們卻很難找到一件讓自己心儀的衣服來。有時我們一時興起買了不必要的衣物,有的.甚至只穿了一兩次就束之高閣。那些多餘的衣物,我們應該及時清理,送給那些需要的人,以便物盡其用。如今,在雲貴川仍有許多貧困山區的孩子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們若能為這些孩子送去溫暖,送去關懷,幸福快樂的不僅是他們,也會是我們自己。

  如今,在我們生活中家電或是其他物件出現故障或者壞了,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即刻去買新的來替換。而在以前,東西壞了,人們習慣拿去修補。

  在母親家,有一口放在小爐子上使用的鍋,用了二十多年了。之前,不小心燒壞了鍋底。於是,父母便拿去集市上修補。師傅麻利地換了一個嶄新的鍋底,於是又可以繼續使用了。之後,母親依舊用這口鍋為全家人燉煮美味的肉食,湯汁,熬煮香甜的紅薯稀飯。每天,全家人圍坐在桌旁有說有笑,滿足地咀嚼生活的味道。原來,幸福竟是如此簡單,一口舊鍋也能承載厚重的幸福與深刻的記憶。

  父母的勤儉節約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還記得小時候,勤勞的父親在殘酷的烈日下裸露黝黑的雙肩,挑起一擔擔大捆金黃的麥穗回家,再把它們垛在牆角里,然後一層一層地疊上去,形成一座巍峨的小山。勤勞能幹的父母迎來了又一個豐收年。可院子外的地上,有時無意間弄撒了些麥粒,豌豆,胡豆,父親也會毫不猶豫地彎下疲憊的腰,仔細地一粒粒撿拾起來。他一邊撿,一邊嚴肅地告誡我們說要珍惜糧食,顆粒歸倉。

  父親總是這樣的節儉。他每次上街或者走親戚便會換上好一點的服裝。可一回到家,他又即刻換上平日裡勞動時的穿著了。所以,父親好點的衣服,穿了許多年,還像新的一樣。因為他愛惜,捨不得多穿一會兒。母親年輕時為他做的布鞋,父親穿在腳上,只要遇見地面是溼的,他便馬上換下來,以防布鞋打溼壞掉。多年以後,父親的布鞋還是好好的,白底黑麵,一如當年。

  父母從小是在苦水裡泡大的,吃不飽,穿不暖,所以他們對如今的幸福生活格外珍惜,從不浪費。在這個日新月異,飛速發展的社會,產品被不斷地升級換代,而父母卻一直堅守節儉的優良品質,把平凡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溫潤如玉。

  從小深受父母的影響,我也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雖不像父母那般過分地節儉,卻也消費有度,從不浪費。從小,我不攀比吃穿,衣著樸素,簡單生活。我不會過分消費,更不會當月光族。我從不喜新厭舊,愛慕虛榮。我不買昂貴的服裝,不買反季節的價格更貴的瓜果蔬菜,自己在家洗頭,對孩子的零食也是限量提供。每次我會把清洗衣物的水儲存起來,用來拖地或者沖洗廁所;我會把用過的罐頭瓶子沖洗乾淨,用來盛裝佐料或其他物品;我會把自己不穿的衣物收集整理送給需要的親人,鄰居;我會把吃剩的飯菜打包提到樓下,送給養雞的阿姨;我會在出門玩耍的時候為孩子準備一個保溫杯,裝上開水。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我只想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好好珍惜。資源有限,我們要處處節約,低碳生活,不要鋪張浪費。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越過越好,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昌盛,我們的內心才會更加平和淡定,也更懂感恩與珍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