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經典散文

回家的經典散文

  做妻子久了,做母親累了,我便想回孃家。回孃家做一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身前身後無憂無慮的小女兒。

  石板路走到盡頭,再走一段凸凹不平的村路,遠遠的,就會望到那拙樸而親切的草房。若是夏天,園裡有各色蔬菜瓜果,在沒進家門之前,可以先跨進菜園,飽餐一頓鮮嫩欲滴的瓜果。若是冬天,就歡快地跑進屋,跺掉鞋上的雪,那小屋裡的火爐一定燒得暖暖烘烘。然後蜷上母親的火炕,在母親絮絮叨叨的家事裡,做一個孩提時的夢。

  母親有個總也改不了的習慣,每頓都多做出二三個人的飯。所以不論我什麼時候回家,都不會餓了肚子。母親做的飯似乎也特別香,吃得飽飽的,放下碗,母親便搶著去洗,在她眼裡,我是永遠長不大,永遠需要關照的孩子。

  在沒有自己的小家之前,對那個大家庭並沒有太多的留戀。情緒低落時,還時不時地萌發離家出走的念頭。家對那個年紀的我來說,是束縛幻想的牢籠,並常抱怨父母對自己總不夠理解。

  結婚後,總感覺自己的家像小時候的過家家遊戲,不太真切,不太實在。只有母親的家,才是真正的'家,根深蒂固,不容更改。就連婚後多年夢裡出現的,也總是那個老家。

  生女兒時,在母親家住了兩個月。回自己家時,竟喉頭哽哽的,很不是滋味。先生在家陪了我們母女兩天就上班了。先生一走一天,我守著幼小的女兒,憋在屋裡,鬱悶得直想哭。沒有母親的幫助,面對女兒,我變得手足無措。先生回來時,我正抱著女兒流淚,他問我怎麼了,我說想家了。他說在家裡還想什麼家,我說這不是家,媽媽家才是家。

  做了母親,體會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對家,對父母又多了一份惦念。所以用先生的話說,二天不回家,三天早早的。想著回家看看年邁的父母,給他們買點好吃的,盡一點做女兒的孝心。如果說我是一隻風箏,那線,就層層纏在孃家。

  也許正因為有了這親情的牽絆,家才成為我們永久的樂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