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陀山路盤陀情的經典散文

盤陀山路盤陀情的經典散文

  去金華盤山的情結是從去年開始編織的,當那個願望終於變為現實時,心就想早早地飛到盤山。所以當我們在新昌吃好中飯,準備直奔盤山時,望“山”欲穿的感覺折磨了我一路。

  駕駛員小陳數進盤山,根據前往經驗,今天他想選一條好一點的路。這也正合大家的心意。汽車穿過城鎮,穿過田野,進入了山區。眼前的景象一點一點糾正著我對山區的誤解,豐滿著我對山區的形象:這就是山脈。它連綿不斷,蜿蜒無窮。只見山連山,山重山,山疊山,山盤山,山套山,前是山後是山,左右還是山。汽車就在這青翠濃綠高低起伏的山的包圍中沖決,突圍,然而,在群山面前,竟變得那麼無能無為。我只嚮往著前面柳暗花明,在那山腰盡頭的路口,突然就出現一個村莊,並且那就是盤山中學所在地。然而,到了認定的那個路口,前面卻又是一圍山群。山莽莽,路漫漫,焦急的心如何得以遂願?

  汽車一會兒在山谷盤桓,一會兒“之”字形上升或在一座山腰環旋,一會兒在山腰穿梭。在山腳,總有溪流伴路而行。那溪流,有幾處急湍傾瀉,閃動一片潔白的水花,有幾段寧靜安閒,清澈地映出溪中的石沙。真有點“青山常在,綠水不斷”的感覺,這一感覺總算可以稍稍滋潤一下焦渴的心。汽車在峰腰乃至峰頂賓士,一邊是磷磷峭壁,一邊則是萬丈深淵,望下去,一種懸空的驚顫感讓人悚然而慄,就是我們年青的帶隊的方老師也閉上眼睛不敢往下看。只有駕駛員小陳依然那麼神態自若把握方向盤,讓車既平穩又迅捷地向前行進。車有時老是盤著一座山,有時卻一下穿過幾座峰;有時吃力地爬崗,有時急速地下衝。在一上一下,盤曲顛簸之下,幾個同學早已嘔吐一空,或呻吟或昏睡了。我的心只是不停地喊著,快點快點快點!為自己的心願,也為那幾個痛苦中的同學,因為除了快到,別無救助方法。

  大概因為不久前下過大雨,有幾處路面泥濘不堪,有幾處山體崩潰,有幾處正在擴充套件公路。汽車透過那兒真是小心翼翼,可車子還是顛簸得厲害。人在車上,車在途中,只好任隨它了。好在滿眼的青綠還能差強人意。放眼望去,幾處碧綠,幾處翠嫩,幾處青靚,幾處墨藍,有機組合富有層次,在青天白雲襯托下,分外妖豔。綠色的群峰,蜿蜒起伏,讓人想到奔湧的浪濤。只是山是靜止的沉默的而海是波動的喧譁的。然而,山在靜態中洋溢著它的生命,海在波動中湧逞著它的力量;山的沉默中自有它的雄渾,而海的喧譁中自有它的深沉;它們都閃著綠彩,但山的綠是剛中藉柔,海的綠是柔中含剛。我是帶著海的情感,來探望山的。我想起我們舟山中學和盤山中學。這“舟”與“盤”兩個字,“盤”是“皿”上之“舟”,他們是陸地之舟,我們是海中之舟。我真有點佩服把我們這兩所原本不識的學校結為對子的那位領導,不知是他妙手偶得,還是殫精極慮,使我們這兩艘“舟”連線在一起。使我能有深入大山的機會。山已開始像海那樣存入我的記憶。於是,我的情思沿著那盤陀的山道盤陀起來。在綠的群峰間,那路像被誰舞動的'一條金黃的綢帶,虯曲變幻地飄動著,綿綿不盡。我在顛簸之間,目光不知不覺被那無盡的路牽動著,我希望那路更大更長,讓我更深地體味大山;卻又想著快點到達目的地,一睹盤山中學的景象。人的思緒往往就是這樣矛盾悖反。

  不知奔過了多少路,不知繞過了多少山,不知翻過了多少嶺。太陽默默地開始往山下鑽。我們也已麻木了對盤中的盼念,準備經歷更長的行程。忽聽小陳說:“到了,到了,那就是盤中的操場。”那話帶來“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伊在燈火闌珊處”的驚喜,我們精神頓振,紛紛把目光伸出汽車的視窗,以一睹為快。一看手錶,已快下午五點了。

  盤山中學的領導熱情地接待我們,雖然我們都是初次見面,卻有一見如故,身歸家園的感覺。吃飯時,我們講到一路行程,翻山越嶺的景況,盤中郭校長笑著說,那是三年前的老路,現在從新昌東陽到磐安縣城過來,用不著翻山越嶺,都是平廣的大道,兩個小時光景就夠了。我們聽了,大為嘆息,花了這麼多時間,跑了這麼多冤枉路,還經受翻山越嶺的顛簸之苦,原來是我們的眼光落後了。走的還是老路。

  的確,山區在更新。盤中所在地大盤這幾年的變化很大,看大盤不但街市已經形成,兩邊樓房高挺,不見低矮的平房;而且重視修路,雖在山深處,道路卻已通達四方。而盤山中學新的校舍也已落成。大山深處的“舟兒”已經開出了揚帆的航道,美好的前程已在前方招手。

  在大盤的一天是緊張而富有感觸的。當我們乘車離開的時候,便有幾絲的留戀。回程的車是循著盤中校長說的國道走的。道路平寬,一路城鎮新貌,一路平疇。只是很少見到緊緊圍著我們的連綿不絕重重疊疊的群山眾峰,便有一種莫名的失落。忽地想起一句詩,那是在盤中領導帶我們遊花溪時看來的。當時,汽車在盤山山脈奔騰許久,後來折入一條僅能透過一輛車的機耕路,曲曲折折行了數里,又步行前往數里,終於見到了花溪。的確別有幽景,自成洞天。半路上,山腰間有一山神廟,廟是簡陋不堪的,可牆壁上題寫的一些詩句倒有點哲味,其中一首《勸少年遊詩》,最後兩句是“不登高山,何見天之大;無入深溪,哪知地之厚!”於是我想,要不是來時我們翻山越嶺走了那條盤陀路,我們如何感受大山的幽深和雄渾呢?

  想起進山的情景,一種別樣的情緒就又洋溢開來。我開始感謝小陳精巧的不留痕跡的部署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