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前的六棵樹經典散文

家門前的六棵樹經典散文

  家門前有六棵吊柏樹,細細的葉子,密密匝匝的,一年四季都青翠著,尤其是吊柏的樹幹,筆直如鐵,直插青天,風裡雨裡,都挺直著身子。村人門似乎不太在意,或許他們生下來,就看到了它們,日常陪伴,熟視無睹了。但它們卻不在乎這多,兀自生長著。我小的時候,爬上去掏過鳥窩,也在地上揀過柏樹仔,一捧一捧的裝進口袋,做子彈,跟左鄰右舍的孩子玩陣仗。它們是陪著我長大的,也是看著我家拆掉土坯房子,蓋成紅磚樓的。村裡的每一點變化,它們都看著,卻無言。

  在月夜,風清雲淡大地朦朧柔美,村裡的狗吠豬吼都靜下來,不遠處,小河流水的聲音猶如風過萬頃林木的留聲,給忙碌後的村莊哼起了甜沁的催眠曲。我因那月光入室而興奮,而仰頭看窗外高天上的月亮的同時,我也看到了柏樹的尖梢。柏樹的樹梢有如筆峰,在月光裡輕微的搖動著。它們在寫著什麼,青天裡只有一輪朗月,難道它們在跟月亮交流?青天遼闊高遠,柏樹無聲無言,卻彼此對峙,在飛鳥才能抵達的高度,人不知道它們在說些什麼。我想,大地的力量在讓柏樹堅持,他們整齊的排列和纖細的樹尖,就是它們給天空的詩句?

  夜不成眠的晚上,我經常在門前開闊的空地上徘徊、思想,放飛想象,尋找落腳的地方。月光灑在地上,柔柔不可碰觸般地嬌嫩。村子在月光中,如穿越時空歷盡滄桑的一座一座雕塑。歲月終於留下了它們,它們也似乎感受到了歲月的衝擊和殘酷,寧靜不語,默默地守著這一方水土,庇護著在這片土地上心情生活的子民。六棵樹像六個哨兵,像前輩們留下的一隻隻手臂,摯著生命的旗幟,或者只是為這片土地多一點青蔥,多一點靈氣,而留下一個心願,熱愛這片土地,熱愛我們的家園。這一片土地,不會荒蕪,也不僅僅只有殘酷,還有美麗。美麗是人創造的,也是人留下的。

  看著那些柏樹,我心裡就會有一種寧靜。生命成長成熟後的模樣,因柏樹而定格。以後我離開了村莊,到了離村莊很遠的繁華城市,在向陌生朋友介紹家鄉的環境情況時,我會提到那六棵柏樹,排成半月形的'六棵柏樹,到了我們村莊,才能真正感受到“綠樹村邊合,青山廓外斜”的韻味。山水的清寧,土地起伏的樣子,農家院子的樸素,朝雲暮氣的姿彩,無不像一幅壁畫,展現著湘南簡練有力的精彩。朋友都說我的家鄉是一個“福地”,有時間一定去住一住,遊一遊,訪一訪。每當想起朋友羨慕的神情,我心裡滿是感動,對生我養我的父母,對那一片鍾靈毓秀的土地充滿感激和嚮往。只要願意去經營,原本平凡的世界也是神奇的。那片土地那片村莊,多少代人曾經嘔心瀝血過呵,雖然我離開了,我心裡仍滿是留戀和尊重。

  每個禮拜我都會給家裡打個電話,除了問候親人,覓一些溫暖之外,還問一些有關那片土地的變化。我愛那裡的一切,我心裡裝著那裡的一草一木。這一次母親告訴我,近來唯一的變化就是門前的六棵樹被村裡賣掉了。我說砍了沒有。母親說砍了。我再問六棵樹賣了多少錢。母親說兩百五十塊錢。我怒了,第一次衝著母親發火,“誰幹的!我出兩千五,買不砍!”母親沉默了一會兒,說砍都砍了,你還認真?我說,他們毀掉了我三十年的記憶,我回家再也看不到那六棵樹了!僅僅區區二百五十塊錢,就買斷了我三十年的回憶!為什麼砍樹不告訴我?我還算不算村裡的人?母親說是為了修路。我扔下電話,二百五十塊錢能修什麼路?一個荒唐的理由,分明是某個人的藉口,為了一己私慾,而毀掉了全村人的一道風景,我恨!

  六棵柏樹,陪過我爺,還在陪著我爸,而到了我這一代,在我三十歲的時候,生生的被人一斧一斧的劈倒了。那是怎樣的一種殘酷啊,我似乎看到了那麼一種人的嘴臉,為了滿足私慾,忘了卑鄙,找了冠冕堂皇的藉口,達到自己的目的,我真不敢相信,這事兒會發生在我魂牽夢縈的鄉村。心想,這種人只能去地獄,因為他沒臉去天堂見列祖列宗。善良的父老兄弟,你們為什麼肯遷就一個小人?六棵柏樹倒落地時的那一聲轟響,那一斧一斧的剁木聲,穿越千里,在我腦海裡轟轟著。而對於那一片土地,我再也沒有詩篇,一種痛一種悔絞纏著我,似乎是我出賣了那六棵柏樹般,讓我不能安寧。

  六棵柏樹砍倒了,做了什麼,我不知道。如果柏樹有靈的話,它們的靈魂一定還遊蕩在那一片天空,看著它們守護多年的村莊,在風裡哭泣;或者在夜靜人深時候,看著月亮,不再交流,因為沒有了筆峰般地樹梢,天空裡沒有了它們凝成的詩行。它們就那樣消失了,即使有一萬個不願,它們仍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不能。甚至沒有它們,村人也不覺得少了什麼,因為他們熟視無睹到近乎麻木了。

  六棵柏樹,我生命之路上最初的六個橋墩,沒了,在我腦海了儲存了近三十年的鄉村在褪色,讓人覺著人海的孤獨和人世的炎涼。如果我父親願意,我希望他能在六棵柏樹原來生長的地方,重新栽下六棵柏樹。是他們毀掉的,他們還在,他們應該種下來,後繼者才有更好的將來。即使已有一道疤痕,時間能夠彌補;為少一點遺憾,我希望我們少一點重頭再來,我們生命的時間並不多。

  六棵柏樹還在我心裡矗著,偉岸、高傲、堅韌、挺拔,日日夜夜守護著我的鄉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