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為什麼有不同版本

《三字經》為什麼有不同版本

  《三字經》讀經版和文字版也不一樣,不知該照哪一個。以下是小編J.L分享的《三字經》為什麼有不同版本,更多三字經相關知識請關注應屆畢業生文學網。

  我們現在就所瞭解到的有關《三字經》不同版本的資訊和本網文字版確定的情況向您作一下彙報,並敬請有相同疑惑的人士參考。

  《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內容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此後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僅目前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並出現相關注解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

  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近些年,國內的兒童圖書裡出現了《新三字經》等,也給《三字經》注入了一些新的內容。

  《三字經》作為兒童啟蒙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的縮影,其內容涵蓋量非常豐富、全面。作為華夏子孫,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有兩本書是一定要讀的,那就是《三字經》跟《弟子規》。《三字經》讓我們瞭解中國的歷史,以及人倫的次第與綱常,深入學習,深信每個人都會燃起對華夏先祖的崇敬與承擔弘揚文化的責任感。

  而《弟子規》則肯定人人本性具有純淨純善的本質,從思想、言語、行為無不是落實做人的本分,不僅鼓舞我們每個人,為人要有信心。也可以說,《弟子規》就是我們一生行為的規範。故《三字經》是讓我們解歷史人倫,《弟子規》讓我們行為人根本,解行相應,相得益彰。

  本網目前所推出的文字版,綜合考慮了各方面的情況,本著“弘揚優秀文化,淨化社會人心,祈望世界和平”的宗旨,皆以德行教育的啟蒙和落實為主。在確定文字時,沒有增補或改動原文,這是對經典和歷代編著者的尊重。我們以前推出的語音版由於是轉載他人的,可能在文字上有所出入。近期我們將推出與本網文字版內容相同的語音版。

  當前,隨著經典文化的推廣與流通,《三字經》日益成為廣大民眾亟需認真瞭解與深入落實的啟蒙經典。希望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我們共同研究、探討,並歡迎熱心教育的仁人志士對我們的工作不吝指教,謝謝!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1.

2.

3.

4.

5.

6.

7.

8.

9.

10.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