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的內容介紹

三字經的內容介紹

  《三字經》作為兒童啟蒙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 史的縮影,其內容涵蓋量非常豐富、全面。作為華夏 子孫,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有兩本書是一定要讀的,那 就是《三字經》跟《弟子規》。

  三字經的內容介紹

  《三字經》的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每一部分有一箇中 心。

  第一部分: 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講述的

  而《三字經》後來居上。這裡的“居上”殆源於數字 順序,未必便是根據三書之內容與作用的有意排列。

  但事實上,綜其覆蓋讀者之廣、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傳時間之久觀而言,《三字經》 在中國古代蒙書教材 中,不能不說是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書。 巍哉,《三字經》堪稱“蒙學之冠”。

  《三字經》作為兒童啟蒙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 史的縮影,其內容涵蓋量非常豐富、全面。作為華夏 子孫,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有兩本書是一定要讀的,那 就是《三字經》跟《弟子規》。

  《三字經》讓我們瞭解 中國的歷史,以及人倫的次第與綱常,深入學習,深 信每個人都會燃起對華夏先祖的崇敬與承擔弘揚文化 的責任感。

  三字經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是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後天教育及時,方法正確,可以使兒童成為有用之材;

  第二部分:從“為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強調兒童要懂禮儀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長,並舉了黃香和孔 融的例子;

  第三部分: 從“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介紹的 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識,有數字、三才、三光、三 綱、四時、四方、五行、五常、六穀、六畜、七情、 八音、九族、十義,方方面面,一應俱全,而且簡單 明瞭;

  第四部分: 從“凡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介紹中 國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兒童讀書的程式,這部分列舉的 書籍有四書、六經、三易、四詩、三傳、五子,基本 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諸子的著作;

  第五部分: 從“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講述的是從三皇至清代的朝代變革,一部中國史的基本面貌 盡在其中;

  第六部分: 從“口而誦,心而維”至“戒之哉,宜勉力”強調學 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只有從小打下良好的學習 基礎,長大才能有所作為,“上致君,下澤民”。

  《三字經》內容的排列順序極有章法,體現了作者的 教育思想。作者認為教育兒童要重在禮儀孝悌,端正 孩子們的思想,知識的傳授則在其次,即“首孝悌, 次見聞”。訓導兒童要先從小學入手,即先識字,然後 讀經、子兩類的典籍。經部子部書讀過後,再學習史 書,書中說:“經子通,讀諸史”。

  《三字經》最後強調學習的態度和目的。可以說,《三 字經》既是一部兒童識字課本,同時也是作者論述啟 蒙教育的著作,這在閱讀時需加註意。

  《三字經》用典多,知識性強,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導下編成的讀物,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

  《三字經》具有識字、廣見聞和灌輸封建倫理道德觀 念,即傳授知識與封建政治思想教育雙重功能。書中 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此 書中有段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華五千年曆史的變 遷,歷來備受讚譽。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俗稱“三、百、千”,《三字經》是宋朝王應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內容 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 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 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 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此後成為歷朝歷 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 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 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 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並出現相關注解 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 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 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 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5] 解放後,又對三字經進行修訂。主要涉及一些民族史 觀內容的修訂。如: 關於元代歷史的“蒞中國,兼戎狄,九十年,國祚廢。” 改為“輿圖廣,超前代,九十年,國祚廢。”; 關於清代歷史的“清順治,據神京。至十傳,宣統遜。 舉總統,共和成。復漢土,民國興。廿二史,全在茲, 載治亂,知興衰。”改為“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 克大定。由康雍,歷乾嘉,民安富,治績誇。道鹹間, 變亂起,始英法,擾都鄙。同光後,宣統弱,傳九帝, 滿清歿。革命興,廢帝制,立憲法,建民國。古今史, 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

  擴充套件資料:

  孟母三遷:

  第一次: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常有人來祭拜先人,孟子有樣學樣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孟母認為不適合孩子居住,將家搬到集市旁,此為一遷。

  第二次:集市上很熱鬧,做買賣的,屠殺牲口賣肉的,孟子又學了集市上的人做的事,孟母覺得這樣不利於孟子成長,於是將家搬到學宮旁邊,此為二遷。

  第三次:搬到學宮旁邊後,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認為這才是一個孩子該學的,於是就在這個地方住了下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