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讀物《三字經》與寧波的淵源

啟蒙讀物《三字經》與寧波的淵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三言韻語的《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

  《三字經》取材典故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順口、易記等特點,使其與《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中國傳統蒙學三大讀物,合稱“三百千”。

  《三字經》不僅在國內享有盛名,而且飲譽海外,異國友人將其作為認識中國的ABC。20世紀80年代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薦《三字經》為世界性少兒啟蒙讀物,向國際社會廣為宣傳介紹。而《三字經》的原作者王應麟,便是寧波人。

  王應麟(1223年-1296年),字伯厚,號深寧,宋元之際寧波人。據《寧波市志》載,應麟自幼聰明好學,少時通曉《六經》,18歲中進士,任秘書監、吏部侍郎等職,以博學多才名震朝野,是一位忠肝義膽的直臣。後因國事日非,奸臣當道,他憤而辭職歸裡。宋亡之後,王應麟隱居家中,埋首著書立說。

  他精通經史子集、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長於考證。其著述豐厚,主要有《困學紀聞》、《玉海》、《漢書藝文志考證》、《通鑑地理考》等30多部,另有《深寧集》600餘卷,其中《四明七觀》被後人認為是寧波人認識鄉土歷史的一把鑰匙。

  他在撰寫宏篇鉅著的同時,還創作了一本早時兒童修身立得的啟蒙讀物《三字經》。

  《三字經》內容大都採用韻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組,像一首詩一樣,背誦起來如同唱兒歌,用來教育子女朗朗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啟迪心智。時人覺得本書內容很好,紛紛翻印,因此廣為流傳,歷久不衰,成為歷朝歷代最重要的童蒙養正教材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三字經》的內容上,不同歷史時期皆有所修改或增加。迄今為止所見的就有宋末元初的1068字本,明代的1092字本,明末的1122字本,清初的.1140字本及1170字本等多個版本。

  並出現相關注解本、插圖本。如明清時期就有《增補三字經》、《節增三字經》和《廣三字經》等。

  清末民初的著名學者章太炎〈字炳麟〉先生的《三字經》增訂本,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流傳最廣的版本。而寧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經》最早流傳的地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