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詩歌鑑賞題《歲暮》詳解

高考詩歌鑑賞題《歲暮》詳解

  古詩賞析:杜甫《歲暮》參考答案

  歲暮①

  [唐]杜甫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②,鼓角動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誰請纓?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

  [注]①本詩作於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末,時杜甫客居閬州(今四川閬中)。②雪嶺: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嶺臨近松州、維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詩時,三州已被吐蕃攻佔。

  古詩賞析:杜甫《歲暮》參考答案古詩賞析:杜甫《歲暮》參考答案

  8.詩人為什麼會發出“寂寞壯心驚”的感慨?請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這首詩使用了多種表達技巧,請舉出兩種並作賞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試題答案】邊境發生戰爭,時局艱危,朝中無人為國分憂;歲末暮年,漂泊異鄉,政治上被冷落,孤獨寂寞;詩人崇高的責任感、強烈的愛國感情與其艱難的處境,報國願望難以實現形成巨大反差。

  【試題考點】本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鑑賞評價)

  【試題解析】本題在鑑賞過程中,不但要細讀本詩,瞭解詩人境遇、主觀志向,明確註釋中點明時局背景,還要做到知人論世,根據平時所學習的杜甫的詩歌,瞭解杜甫的終生志向,然後進行綜合思考,才能不遺漏要點。

  9、【試題答案】

  借代,如“煙塵”代邊境戰爭;與後文“鼓角”相應,從視角和聽覺兩方面突出了戰爭的緊張,渲染了時局的艱危。用典,如,“請纓”,典出《漢書.終軍傳》;在詩句中暗示朝中無人為國分憂,藉以表達詩人對國事的深深憂慮。

  【試題考點】

  本題考查“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理解鑑賞評價)

  古詩賞析:杜甫《歲暮》參考答案預設分類

  【試題解析】

  一般認為,表達技巧分為四個理解層面由低到高(字詞-句子-段落-篇章),分別是修辭手法(比喻、比擬誇張、借代等)、表達方式(記敘、說明、描寫、抒情、議論,詩歌中主要是描寫和抒情)、表現手法(對比、襯托、象徵、比興等)、謀篇佈局手法(開頭、結尾、過渡、照應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辭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種,也叫稽古。本題中的修辭手法還有“對偶”;還有“雙關”手法,如“歲暮”表面指的是時序歲末,深層指作者已進入人生暮年,還指唐帝國由盛而衰進入風雨飄搖的'晚唐。描寫手法中有虛實結合,如“邊偶還用兵,煙塵犯雪嶺”“朝廷誰請纓”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鼓角動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實寫。表現手法中有對比,如朝廷之臣無人請纓與江湖之士的作者“敢愛死”對比;作者高遠的心志與報國無門對比;“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對比;“鼓角動江城”暗含戰爭前後對比;詩歌開頭“遠為客”與結尾“寂寞壯心驚”思想感情對比,等等。

  【詩歌簡賞】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杜甫五十二歲。這一年他在梓州,聽說官軍大勝叛軍,便寫下了著名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此後他到閬州,他又聽到了吐蕃進犯的訊息,於是杜甫心憂天下,寫下了這首《歲暮》詩。首聯詩人交待其客居他鄉,在歲暮之際,聽到了邊境上傳來外族入侵的訊息。大唐剛剛經歷了安史之亂,內憂尚未完全平息,外患又接踵而至。所以首聯語氣看似平淡,卻包含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沉痛!頷聯“煙塵”和“鼓角”借代指戰爭,戰事推到了雪嶺,緊張的鼓角聲使一向安靜的江城騷動了起來。頸聯作者目睹了戰爭的血腥和慘烈,對唐朝君臣發出質問:“朝廷誰請纓?”面對強敵,作者懷疑朝中還會有人請纓殺敵嗎?尾聯“濟時敢愛死?”既是對全天下人的吶喊,特別是朝臣的忠告,又是對自己的鼓勵,真正忠君愛國的人,是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但“寂寞壯心驚”,點出了詩人此時的心境。詩人一方面遠離朝廷的境遇,無法為國分憂,無法施展抱負,徒有報國之心,另一方面詩人自己也是“歲暮”之人,雖然想殺敵報國,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只能獨自寂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