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詩歌賞析

關於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詩歌賞析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是唐代詩人高適的組詩作品。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詩歌賞析,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其二】

  高適

  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

  巖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

  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

  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註釋】

  青夷軍,唐戍邊軍隊。此詩歌是四十七歲的高適送兵往青夷軍,歸途入居庸關時所作,他曾到邊塞尋求避身之路,但未成功。

  東晉謝安在時局混亂時退居東山,相機而作。

  古鎮:指居庸關。青山:指居庸山。

  堪遲:意為勉強遲遲行進。

  策:安邊之策。

  東山:東晉謝安隱居之地。

  1.前兩聯描繪了怎樣的景象?有何作用?(5分)

  2.後兩聯抒發了詩人哪些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描繪了冬日傍晚的居庸關寒風呼嘯、峰巒高聳、冰雪悽迷、路途艱險的景象。(2分)交代了時間、地點,(1分)渲染了荒寂、淒冷的氛圍,(1分)暗示了詩人前途渺茫的悲涼心境。(1分)

  2.①對此次出塞找不到安邊之策的失望。(不能施展抱負的無奈)②歸家有望的喜悅。③暫且歸隱,等待時機報效朝廷的願望。(每點2分,共6分)

  賞析

  詩寫詩人入居庸關時的所見所思。首聯既點明瞭詩人觀察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對環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頷聯寫詩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悽迷,前途艱難之狀,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仕途絲毫看不懂前景,感到無可奈何。頸xx結此次出塞的收穫,詩人看到時局混亂、陰暗,良臣進階無路,因此失分失望、憤懣,想到了暫居家中以修身養性。尾聯追述先賢在時局混亂時退居草莽,相機而作的故事。全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極盡悽美;承此而總結此次出使的收穫,但到此時不是報效朝廷的時候;於是追述先賢,自然而然地生髮出“歸去”之念。但詩人的“歸去”不是真的歸隱,而是為了出仕,是儲存實力,積累力量的行動。

  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九年(750年)秋天,四十七歲的高適以河南封丘縣尉的身份送兵到駐在媯川(今河北懷來)城內的清夷軍。這組詩是詩人在當年冬天送兵返回途中,進入河北昌平居庸關時所作。

  翻譯

  居庸古鎮雄踞青山口,日落時分寒風狂襲。

  山石險峻鳥兒難飛,冰堅雪厚戰馬行走遲遲。

  出塞征戰缺乏良策,回家需要找個時機。

  東山松桂長得很茂盛,還不如回去結茅隱居。

  名家點評

  明·凌宏憲《唐詩廣選》:“不知邊地別”二語,諷詠不厭。

  明·唐汝詢《彙編唐詩十集》:唐雲:高詩主氣骨,此是其幽細者。

  明·李攀龍《唐詩選》:“泉聲苦”、“木葉幹”,曲盡邊塞之景。

  明·袁宏道《唐詩訓解》:情景俱真。

  明·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雄渾悲慨,是盛唐人口吻。

  清·屈復《唐詩成法》:此奉使才入居庸,尚未至青夷軍。邊塞途民,匹馬已難,何況日夕?加一倍寫法,為下去“轉難”作勢。不知邊地早寒,尚是內地單衣。五,六但寫途中景色,而邊地之所以“別”,客衣之所以“單”自見。在行者已覺是無盡頭,而所使之地尚漫漫未至,將來雨雪更苦。

  清·黃叔燦《唐詩箋註》:由行役而寫到邊塞,復由邊塞而轉入行役,意緒環生,如見當日匹馬過關之狀。

  清·盧麰、王溥《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陳德公曰:五、六景聯生肅,不同渾便。評:輕省殊似嘉州。三、四非閱歷過來者不解。

  作者簡介

  高適,唐代詩人。字達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縣)人。早年仕途失意。後來客遊河西,先為哥舒翰書記,後歷任任淮南、四川節度使,終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其詩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筆力雄健,氣勢奔放。邊塞詩與岑參齊名,並稱“高岑”,風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待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