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作品鑑賞

伐木作品鑑賞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勞動,而是由伐木興起,說到友情可貴。無論親朋故舊還是新的相識,都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並且常來常往。

  詩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筆墨寫宴飲。顯然是把宴飲當做建立和聯絡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選擇上,《伐木》的作者採用了一種先迂迴後正面的表達方式。詩一開頭,就以“丁丁”的伐木聲和“嚶嚶”的鳥鳴聲,令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遠離塵世的仙境。在這裡,時間彷彿停止,一切自在自為。只有這伐木之聲和悅耳的鳥鳴在空曠的幽谷裡迴盪。一個孤獨的伐木者,一個出谷遷喬去尋找知音的鳥兒,這兩個意象在這仙境一般的氛圍中被不斷地進行視覺和聽覺上的重疊和加強:聲音使人聯想到形象,形象又賦於聲音特殊的內涵。從而最終幻化出一個遠離現實政治的、藉以寄託內心苦悶的超然之境。這一境界是詩人內心的人生理想在潛意識中迂迴曲折的表露。同時也是厲王暴政下朝臣們心有餘悸、不敢談論政治而另尋寄託的普遍心態。現實畢竟是現實,隨著這一比興手法的完結,作為政治家的詩人終於強迫自己面對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鳥矣,猶求友生。伊人矣,不求友生。”號召人們起來改變現實,敘親情,篤友誼,一切從頭開始。然後又申之以“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從人情天理處說起,避開政治而為政治,這就是詩人既體察人心,又深諳做詩勸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寫人的活動,也就是“求友生”之具體表現。開頭用語與首章部分重疊,顯得整飭又有變化,讀來流轉而且自然。這裡仍然由物興起,但只用“伐木許許”一句,其餘如對鳥鳴的描述一略去。論者往往因為“伐木”句與後面的“酒”句聯絡緊密,就誤認為它也是“賦”(直陳其事)。其實“伐木”云云,乃相應之詞,不止形式上疊合延綿,內容也相彷彿,只是為避免刻板滯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變化的方式,有變化才有發展,內容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麗多姿。於是出現備辦筵席的熱鬧場面:酒是甘美的,菜餚中有肥嫩羊羔,還有許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掃得乾乾淨淨,可以看出主人的誠心誠意,因為宴請客人,不僅是出於禮儀,更是為了尋求友情。被邀請的客人都是長者,有同姓的(諸父),也有異姓的(諸舅)。詩人希望他們全都光臨。“寧適不來?微我顧弗!”“寧適不來?微我有咎!”這是他的擔心。由於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是真實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態度十分誠懇,對友情的追求堅定不移。

  詩人還批評了不顧情誼、互相猜忌的不良現象:“既有肥”,“於灑,陳饋八”,邀請“諸父”、“諸舅”而“不來”,又於我“弗顧”。這樣的局面是不利於重振祖業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兩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續和發展,依然寫設宴請客,不過用筆極簡,旨在“示異”,以免拖沓。“豆有踐,兄弟無遠!”這次邀請是同輩,但酒菜之豐盛,禮節之周到不減於前。聯絡前面的有關描述,它明確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無論長幼和親疏(即詩中所謂“諸父”“諸舅”和“兄弟”)都應互相有愛。這種類似博愛的思想充斥整個詩篇,可以說是總的命意所在。但建議和發展友情的手段卻比較單調,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也未見合適,因為在酒席臺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許飲食還是古人主要的交際方式,他們又多以誠待人,佈設酒肉圈套,故而被詩人選作表達友情題旨的材料。另外還有反面教訓,就是“民之失德,乾以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往往由飲食細故引起,要建立和平局面,就得處理好飲食問題。

  後半部分是尾聲,似乎由眾人合唱,表達了歡樂的情緒與和睦親善的願望。三方面的人(主人、來賓和受邀而未至者)團結一致,氣氛和諧,令人鼓舞。

  作者還為失去的友情和親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飽經滄桑的筆調描繪著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間以誠相待絕不“乾以愆”。親友之間相互理解(“有酒我,無酒我”)、信任,和睦快樂地相處。人和者政必通,最後,作者又是以一個超越於現實之上的境界結束全詩:在咚咚的鼓聲伴奏下,人們載歌載舞、暢敘衷情,一派昇平景象。這是作為政治家的詩人中興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藝術展示。

  該詩是燕樂歌詞,因而它的博愛的題旨可廣泛傳播,有一定的影響。在藝術上它給人的突出印象有三個方面:一是靠頭的比興部分不僅構成比較鮮明的畫面,而且有生動的情節,它既是獨立的,又與主題部分聯絡緊密,這樣,主體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於讀者和聽眾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別用“諸父”“諸舅”和“兄弟”指代,覆蓋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對錶達詩歌的題旨起著重要的作用,可見作者選用詞語的匠心;三是結尾表現的場面色彩濃麗,節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寫筵席,沒有穿插“點題”筆墨,卻成功地渲染出團結友善的醉人氣氛。詩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聞見景象,因而頗具藝術魅力。

  名家評價

  《毛詩序》雲:“《伐木》,燕朋友故舊也。至天子至於庶人,未有不須友以成者。親親以睦,友賢不棄,不遺故舊,則民德歸厚矣。”

  《毛詩正義》卷九曰:“二章酒文連伐木,是酒為伐木而設,即伐木之人是朋友矣。”

  黃中松《詩疑辨證》曰:“細玩此詩,專言友聲之不可求,求字乃一篇大主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