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的詩句與賞析

月亮的詩句與賞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下面是有關月亮的詩句與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唐•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金陵夜寂涼風發,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

  【譯註】

  白雲映在水中搖動著空城,露珠晶瑩低垂欲墜映秋月。

  空城:荒涼的城市。《漢書•燕剌王劉旦傳》:“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

  白露垂珠:此化用江淹《別賦》“秋露如珠”句意。白露,指秋天的露水。

  【說明】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七古,主要寫的是作者夜登金陵城西樓的所見所感。頭兩句詩寫金陵夜空寂靜,涼風忽起,詩人獨上高樓,遠眺吳越;三、四兩句寫景,色調以清澈靜涼為主;五、六兩句寫詩人在此情境下,萬千悲苦彙集胸間,因覺知音稀少而悵然徘徊,不肯回去;末兩句詩說只有南齊詩人謝朓的詩句能道出眼前之景。全詩以寫眼前景起筆,而歸結於對謝朓的欽佩,以即景抒懷的手法,慨嘆人世混濁,知音難遇,表達了作者對謝朓的崇敬和追慕之情。詩人時而寫自己行跡或直抒胸臆,時而描繪客觀景物或讚美古人,筆觸所及,廣闊悠遠,足見其構思之精巧。此詩在詞語、韻律、色彩、聲調、韻味等方面都協調一致,顯示出一種蒼茫、悲涼、沉鬱的氛圍。

  【賞析】

  這首詩寫詩人夜登金陵城西樓的所見所感。首聯點題,“涼風發”,暗示季節是秋天,與下文“秋月”相呼應。從“夜寂”、“獨上”等詞語中,隱隱地透露出詩人登樓時孤寂、悵惘的心情。頷聯“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寫登樓所見夜景,把秋月之下古城夜景描繪得非常傳神。上句寫俯視之景:白雲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微波盪漾,白雲隨空城一起搖盪;下句寫仰觀所見: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像珍珠般晶瑩,彷彿是從月亮中滴下來的。“白雲”、“白露”之“白”,渲染出月光之皎潔,露珠之晶瑩,以及夜空之澄淨,江水之明淨。“搖”、“滴”兩個動詞用得極為生動。城是不會“搖”的,但水中的影子是會擺動的,於是城彷彿也搖盪起來;月亮是不會“滴”露珠的,但秋夜微寒,詩人凝神仰望時,看到月光格外皎潔,好似“冰輪”,於是露珠彷彿是從月亮上滴下似的。“滴”與“搖”二字使整個靜止的畫面搖曳起來,反映出詩人奇特的'想象以及他對大自然敏銳的感覺和細緻的觀察力。這個畫面本來給人的感覺是寧靜而富有意趣的,但著一“空”字,則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絲孤寂與荒涼感。

  詩人的確是抑鬱苦悶的,他久久地佇立月下,沉思獨吟,徘徊不歸,感慨“古來相接眼中稀”,一個“稀”字,吐露了詩人一生懷才不遇的遭際。他因此想到了與自己一樣性格孤直遭際可悲的詩人“謝玄暉”。謝朓在被排擠出京離開金陵時,曾寫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的著名詩篇,“澄江靜如練”就是其中的一句。李白發出“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的感慨,表達對謝朓的深深懷念,同時感慨自己身處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難耐的憂愁。

  清•袁枚《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

  秋夜訪秋士,先聞水上音。

  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

  響遏碧雲近,香傳紅藕深。

  相逢清露下,流影溼衣襟。

  【譯註】

  笛聲在冰涼如水的月色中飄蕩,彷彿笛聲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

  【說明】

  《夜過借園見主人坐月下吹笛》是清朝散文家袁枚所創的一首五言律詩。詩描寫作者夜訪友人聽其吹笛的情景,表現出了作者與李晴江的深厚友誼。全四聯均寫景,無一句議論,無一句抒懷,但卻瀰漫著悽清的氛圍,滲透著悲涼的情思。細細品味,如飲醇酒,回味無窮。

  【賞析】

  作者夜訪友人李晴江,好友飲酒之後,坐在月下吹笛,笛聲悠揚,宛如天籟,作者聽之情不能禁,於是寫出這篇五言律詩來。首聯表明了此次聽笛的緣由,後三聯全是對好友吹笛的情形以及笛聲的描寫。全詩並無一句議論抒懷,可是全詩卻瀰漫著一種淒涼的情感:作者透過對好友吹笛的描寫,表現了好友高超的技藝和壯志未酬的悲憤,以及作者與友人之間靈犀相通的深情厚誼。

  “半天涼月色,一笛酒人心”,這兩句詩抒發的情感主要在後句。“一笛”指笛聲,“酒人”則對應上聯的“秋士”,都是指好友李晴江,他在借酒消愁之後,還嫌不足,又以笛聲抒其情懷。題目中稱借園主人為“秋士”,古人云:“春女怨,秋士悲”,所謂“秋士”即謂暮年而不遇之人,好友李晴江即屬此類。袁枚自己雖曾步入仕途,任過縣令,但因升遷無望等原因,早於七年前辭官,隱居於南京小倉山的隨園。所以詩人和好友在感情上是相通的。在中國古詩裡面,笛聲基本上都是幽怨悲哀的意象,這首詩中的“笛聲”也不例外。“一笛酒人心”抒發的乃是“秋士”不遇的哀愁之心,而上句說“半天涼月色”,描寫笛聲在冰涼如水的月色中飄蕩,彷彿笛聲也浸透了清冷的月色,正所謂秋夜秋士吹秋笛,其笛聲裡的悲愁哀怨,那自是無以復加的了。而作為李晴江的好友的作者,兩人心意相連,雖並未有言語交流半句,但僅透過這幽怨的笛聲,就已經達到了心心相通的地步,兩人實乃為高山流水之知己。

  宋•陳亮《一叢花•溪堂玩月作》

  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危闌醉倚人如畫,隔煙村、何處鳴榔?烏鵲倦棲,魚龍驚起,星斗掛垂楊。

  蘆花千頃水微茫,秋色滿江鄉。樓臺恍似遊仙夢,又疑是、洛浦瀟湘。風露浩然,山河影轉,今古照淒涼。

  【譯註】

  一輪明月在天空中緩緩移動,發出清寒之光,照在水平如鏡的江面,更照亮了整個江天。

  【說明】

  《一叢花•溪堂玩月作》是南宋陳亮的一首詞,是一首玩賞風景作品,但由於融進了感嘆國家興亡的內容,從而使它的認識意義和審美意義驟然加重。全詞景象大開大變,但由於描寫有序、佈局有致,又有“玩月”二字貫穿其間,加上詞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提綱挈領,所以,全詞結構仍顯得很嚴謹。

  【賞析】

  上片寫月色,“冰輪斜輾鏡天長,江練隱寒光”兩句,先總寫月照澄江的雄偉景觀,勾勒出一幅月水交融的壯麗圖景:一輪明月在天空中緩緩移動,發出清寒之光,照在水平如鏡的江面,更照亮了整個江天。“冰輪”,指代月亮,“冰”刻畫其晶瑩皎潔而又清寒之質;“輪”寫其圓滿之形。“斜輾”,即月光斜照。這裡以“輾”字形容,大概因為“輾”有轉動之意,不僅與“冰輪”搭襯得當,還給人以轉動之感,十分逼真地描摹出月的動態。“鏡天長”,極言水平如鏡,水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更如一方明鏡,把整個長空都映現出來。“江練”寫作者遙望長江,見明月照耀下的長江,宛如一條長長的白色綢帶;“隱寒光”,謂月光隱沒在水中,寫出了月光與江水渾融的韻致;而“寒”字,既照應上句的“冰輪”,又暗伏下片的“秋色”。這兩句寫江月,境界壯闊浩大,一字一詞都把月之神韻傳神地刻畫出來。

  以下,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具體描寫月色。作者還借用神話傳說,不僅突出了江鄉之美,為全詞增添了一層神奇色彩,同時也強化了詞人的覽物之情,流露出詞人對江鄉的熱愛之忱。結尾三句,景象陡然一變,情調轉入悲涼,寄寓了詞人的國家興亡之感,使全詞帶上一層濃重的悲古傷今、感嘆興亡的色彩。

  唐•李白《雨後望月》

  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

  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

  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

  【譯註】

  月亮剛從山頂升起來時,掛在山頂,好似山的眼睛,潔白而明亮;月亮升到高空時,月影投射在海上,好像大海之心,十分明淨。

  【說明】

  《雨後望月》是由李白所寫,本詩寫雨後夜月升起時的景觀,緊扣望字寫月升起時山海在月下變得光明燦爛,寫海水明亮,也寫觀者眼亮心明,主客觀結合,極真實生動。綜觀李白一生,詠月之詩不勝列舉,月亮凝聚了他太多相思相憶的情懷,李白的月亮情結正是從他青少年時期開始的。

  【賞析】

  雨後,整個大自然都煥然一新,月亮在萬里無雲的天際就顯得格外清朗。“四郊陰靄散,開戶半蟾生”,詩人所見的是半輪彎月,一個“生”字,形象地刻畫出月亮緩緩而升起的過程。“萬里舒霜合,一條江練橫”兩句,緊扣“望”字,從廣闊的背景下來寫月夜所見。月光如霜,灑滿人間,長江如練,分外壯觀。

  “出時山眼白,高後海心明”兩句寫月亮由初升到高懸天際的動態。月亮剛從山頂升起來時,掛在山頂,好似山的眼睛,潔白而明亮;月亮升到高空時,月影投射在海上,好像大海之心,十分明淨。這兩句分別以“山眼”、“海心”來喻月亮,比喻非常新穎別緻而富有生趣。寫初升月亮言“白”,突出月光之柔和;寫高懸月言“明”,則突出月光之透亮,這一“白”一“明”極其準確地描摹出月光在不同時刻的特點。當然,對於這兩句,也有人解作“在它初升時山中泉眼透白,當它升高時海水透出明光”,把“山眼”解作山中泉眼,太過寫實,且毫無特色,不符合李白的浪漫主義風格。

  如此美好的月亮引起作者的無限愛憐,“為惜如團扇,長吟到五更”,他對照月亮一直吟詩讚頌到天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