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表現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

靜夜思表現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自李白的思鄉詩《靜夜思》。

  靜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註釋

  舉:抬。

  夜思:一作“靜夜思”。郭茂倩(qian欠)把它編入《樂府詩集·新樂府辭》,並說:“新樂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辭實樂府,而未嘗被於聲,故曰新樂府也。”

  明月光:明亮的月光。

  舉頭:抬頭。望明月:一作“望山月”。晉《清商曲辭·子夜四時歌·秋歌》:“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低頭:形容沉思的神態。思:思念。

  譯文

  皎潔的月光灑到床前,

  迷離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頭觀看明月呵明月,

  低頭鄉思連翩呵連翩。

  賞析

  這是寫遠客思鄉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穎奇特,也摒棄了辭藻的精工華美;它以清新樸素的筆觸,抒寫了豐富深曲的內容。境是境,情是情,那麼逼真,那麼動人,百讀不厭,耐人尋繹。無怪乎有人贊它是“妙絕古今”。李白的這首思鄉之作,被稱為“千古思鄉第一詩”,感動了古今無數他鄉流落之人。

  詩的起句,“床前明月光”,可謂平實樸素之極,以此清靜之景來襯出詩人的'寂寞孤單。這首詩在寫法上,能注意心理刻畫和行動舉止描寫相結合,第二句中,一個“疑”字點出詩人的內心深處迷離之因。由於是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因此很容易產生錯覺。這是詩人極寫思鄉之切,因而才情思恍惚,眼目迷離。後兩句詩人從沉思中轉而清醒過來,便是一“舉頭”,再一“低頭”。為何要“舉頭”?因為詩人後來既然已醒悟到地上應是月光而不是白霜,所以就產生了無窮的遐想,這就是“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之類的古人有關月光傳情的詩句所表述的思親之情。他感到光看地上的月光還不足以寄託自己的情思,因而便“舉頭”仰望,這樣便可看得更加真切一些,清晰一些,似乎要從這明月裡尋找家人從遠方寄送來的美好祝願。仰望既久,思念愈深,詩人便又轉而“低頭”了。為何還要“低頭”呢?這是因為雖久久仰望,甚至望眼欲穿,依舊不能從明月那裡得到一份慰藉,無奈之中,只得低頭沉思不語了。以無情言情則情出,從無意寫有意則意真。於是,詩人將對故鄉的思念,化為寄情明月之舉,頭上的明月,心中的故鄉,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思鄉的詩句

  1、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宋之問.《渡漢江》)

  2、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 (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 (兩漢樂府.《悲歌》)

  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遊子吟》)

  6、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 (宋.李清照.《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

  8、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9、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0、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唐.李白.《靜夜思》)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楚辭.九歌《少司命》)

  14、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5、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16、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南唐.李煜《清平樂·別來春半》)

  17、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南唐.李煜.《相見歡》)

  18、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 (南唐.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19、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20、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唐.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21、去年花裡逢君別,今日花開已一年 (唐.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22、蠟燭有心還惜別, 替人垂淚到天明 (唐.杜牧.《贈別》)

  23、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 (唐.杜牧.《贈別》)

  24、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北宋.黃庭堅.《寄黃幾復》)

  25、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唐.趙瑕.<<江樓感懷>>)

  26、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 (宋.蘇軾.《水調歌頭》)

  27、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宋.蘇軾.《水調歌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