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詩句大全

清明節的詩句大全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以下是小編分享的清明節的詩句,歡迎大家閱讀!

  清明節的詩句1

  1、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2、明朝寒食了,又是一年春。——顧太清《臨江仙·清明前一日種海棠》

  3、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4、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

  5、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晏殊《破陣子·春景》

  6、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韓翃《寒食》

  7、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8、淡蕩春光寒食天。——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9、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吳惟信《蘇堤清明即事》

  10、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1、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雲卿《寒食》

  2、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3、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4、拆桐花爛漫,乍疏雨、洗清明。——柳永《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

  5、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馮延巳《鵲踏枝·幾日行雲何處去》

  6、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驚飛去。——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7、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韓偓《夜深》

  8、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歐陽修《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9、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10、黃昏疏雨溼鞦韆。——李清照《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1、濃睡覺來慵不語,驚殘好夢無尋處?——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2、梨花榆火催寒食。——周邦彥《蘭陵王·柳》

  3、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高翥《清明日對酒》

  4、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5、大堤欲上誰相伴,馬踏春泥半是花。——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6、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7、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8、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宋之問《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9、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張繼《閭門即事》

  10、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清明節的詩句2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註釋]

  1. 斷魂:形容悽迷哀傷的心情。

  2. 借問:請問。

  3. 遙指:遠遠地指著。

  [簡析]

  這首詩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

  清明時節,天氣多變,有時春光明媚,花紅柳綠,有時卻細雨紛紛,綿綿不絕。首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寫出了“潑火雨”的特徵(清明前兩天是寒日節,舊俗要禁火三天,這時候下雨稱為“潑火雨”)。次句“路上行人慾斷魂”寫行路人的心境。“斷魂”,指內心十分悽迷哀傷而並不外露的感情。這位行人為何“欲斷魂”呢?因為清明在我國古代是個大節日,照例該家人團聚,一起上墳祭掃,或踏青遊春。現在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趕路,心裡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溼,心境就更加悽迷紛亂了。

  如何排遣愁緒呢?行人自然想:最好在附近找個酒家,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飲點酒,解解寒;更主要的可借酒驅散心中的愁緒。於是他問路了:“借問酒家何處有?”問誰,沒有點明。末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的“牧童”二字,既是本句的主語,又補充說明上句問的物件。牧童的回答以行動代替語言,行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在一片紅杏盛開的樹梢,隱隱約約露出了一個酒望子(古代酒店的標幟)。詩到這裡戛然而止,至於行人如何聞訊而喜,興奮地趕上前去,找到酒店飲上幾杯,獲得了避雨、解寒、消愁的滿足等等,都留待讀者去想象。

  由於這首詩的廣泛流傳,“杏花村”三字在後世便成了酒家的雅號。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小杜,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甚至時有“疾風甚雨”。但這日的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這“雨紛紛”,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著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那麼什麼是“斷魂”呢?在詩歌裡,“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竭力形容那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在古代風俗中,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而今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是複雜的。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溼,這又平添了一層愁緒。因而詩人用了“斷魂”二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不太沒來由了嗎?—這樣,我們就又可回到“紛紛”二字上來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所以說,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說,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我國古典詩歌裡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著寫行人這時湧上心頭的一個想法: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是向誰問路的呢?詩人在第三句裡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答話了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我們看《小放牛》這出戏,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說:“您順著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不,不如說是包括了“音樂”。讀者欣賞了那一指路的優美“畫面”,同時也就隱隱聽到了答話的“音樂”。

  清明節的詩句3

  長安清明

  朝代:唐代

  作者: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譯文

  忽然之間,已經是細雨飄飛的春天了。蚤通早。夢雨,春天如絲的細雨。

  怎堪芳草青青。可堪,意思就是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飾比較強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這句實際是說芳草非常美。

  宮中把新火賜給大臣。古代風俗,寒食禁火,把冬季保留下來的火種熄滅了。到了清明,又要重新鑽木取火。唐代的皇帝於此日要舉行隆重的“清明賜火”典禮,把新的火種賜給群臣,以表示對臣民的寵愛。

  大臣們無事,以蹴鞠為戲。上相,泛指大臣。白打錢,玩蹴鞠遊戲,優勝者受賜金錢,稱“白打錢”。一說白打錢指鬥雞。個人以為前一說準確。

  路上駿馬亂叫。紅叱撥:唐天寶中西域進汗血馬六匹分別以紅、紫、青、黃、丁香、桃花叱撥為名。泛指駿馬。

  綠楊叢裡,鞦韆上下飛舞。畫鞦韆:裝飾美麗的鞦韆。

  遊人還記得以前太平時候的盛事。韋莊是晚唐時人,當時社會。

  這和昔年相似的風光,引起心頭的隱隱快樂。

  註釋

  蚤:蚤通早。

  夢雨:春天如絲的細雨。

  可堪:不可堪,不能忍受,常修飾比較強烈的感情或者其它事物。這句實際是說芳草非常美。

  賜清明火:清明賜火的習俗。一種古代風俗。

  上相:泛指大臣。

  白搭錢:玩蹴鞠遊戲,優勝者受賜金錢,稱“白打錢”。一說白打錢指鬥雞。個人以為前一說準確。

  紅叱撥:唐天寶中西域進汗血馬六匹分別以紅、紫、青、黃、丁香、桃花叱撥為名。泛指駿馬。

  畫鞦韆:裝飾美麗的鞦韆。

  鑑賞

  這首詩寫得清明時的人事和景物,語言清新。尾聯卻點出“風光似去年”,“記得承平事”,透露出對盛世的懷念。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