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詩句大全

勵志詩句大全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或者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詩句吧,詩句具有精煉含蓄的.特點,起著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作用。究竟什麼樣的詩句才是好的詩句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勵志詩句大全,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衛靈公》

  2、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唐·李賀·南國

  3、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宋·岳飛·滿江紅

  4、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宋·蘇軾·水調歌頭

  5、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6、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宋·王安石

  7、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東漢·曹操《龜雖壽》

  9、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宋·秦觀·鵲橋仙

  10、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漢書·董仲舒傳》

  1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1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元·無名氏《爭報恩》

  1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清·龔自珍《己亥雜詩》

  14、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膝王閣序》

  1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16、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 ——元·李開先·寶劍記

  17、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18、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唐·劉希夷

  19、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宋·鄭思肖《畫菊》

  2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論語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23、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唐李白宣州謝朓餞別校書叔雲

  24、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戰國·屈原《漁夫》

  25、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26、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愁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27、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毛澤東·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28、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明·劉基《賣柑者言》

  29、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30、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31、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宋·歐陽修·伶官傳序

  3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33、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新五代史·晉書》

  34、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唐太宗·贈蕭禹

  35、疾風知勁草,歲寒見後凋。——范曄《後漢書》

  3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3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 ——魯迅·自題小像

  38、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曹雪芹紅樓夢

  39、兼聽則明,偏信則闇。——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40、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七律·送瘟神》

  41、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宋·李清照·如夢令

  42、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43、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五代李煜·烏夜啼

  44、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

  45、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

  4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清·趙翼·論詩

  47、將在謀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馮夢龍《古今小說》

  4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9、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清·鄭板橋·對聯

  50、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51、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宋·蘇軾·冬景

  5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顏真卿

  5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自嘲

  54、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澤東·長征

  55、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宋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 大作

  56、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毛澤東·清平樂·六盤山

  57、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宋·俞文豹《清夜錄》

  58、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晉·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59、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范曄《後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60、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