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思鄉詩產生的根源

古代思鄉詩產生的根源

  中國古代思鄉詩佳作眾多,其產生的根源是怎樣的呢?是不是與中國的農耕文化和特定的時代背景有關?

  偉大詩人屈原曾經說:“悲莫悲兮生別離。”在古代,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與親友遠別。但“悲苦的心靈易於做詩”,“生別離”成了思鄉詩產生的契機。上至商周,下至清末,“思鄉”是永恆的主題,它幾乎存在於每一位詩人的創作中。那麼,我國古典文學中的鄉國情懷如此濃重的根源是什麼呢?

  一、文化根源

  1.農耕社會,安土重遷。

  幾千年的農耕社會,使得中國人安土重遷,故土難離,離開故土也要衣錦還鄉、落葉歸根。所以,滯留他鄉往往會覺得不穩定和無著落,而對故土、對以往生活的憶念便成為一種心靈的慰藉,成為靈魂寄託之所在。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的“月是故鄉明”為什麼會贏得一代代炎黃子孫的喜愛?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為何偏要說故鄉的月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為何偏要說得不容置疑?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並不使人覺得不合情理,這大概是因為它切合了人們那化不開的鄉土之情。

  2.注重親情,年節團聚。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宗祠的傳統,自身的命脈和宗親遠源相續,超越時空,“家”如同一隻無形的巨手始終歸攏著中國傳統的長幼親情。無論走多遠,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歸處,親人永遠是思念的源泉。中國人重親情,所以更在乎團圓,逢年過節,家人團坐,敘敘奔波勞碌之苦,憶念往昔美好時光,家族親情在年節的聚談中得到延續。而此時遊子若滯留他鄉,孤燈相伴,形影相弔,“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或是“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孤獨寂寞便油然心生。王維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個“倍”字,道出了遊子佳節之日強烈的鄉思情。

  二、社會根源

  1.交通不便,通訊不便。

  現代社會,便利的交通工具、先進的通訊裝置已將人類聯接為一個整體,遙遠的距離,早已不是阻礙人們交流的障礙,但在古代,在靠人力和畜力去挑戰距離的.漫長時期,在通訊只能靠鴻雁、驛使傳書的時代,一旦離鄉,長路漫漫,何日是歸年?關山重重,鄉書誰人遞?在無數個節日或月圓的晚上,漂泊遊子怎能抑制無邊的思念?這應該是思鄉詩如此之多、如此動人的最重要的原因。《菩薩蠻》:“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一定能讓有離鄉體驗的人心生無限悵惘。

  2.宦遊漂泊,羈旅懷鄉。

  我國古代以“治國平天下”為理想的文人,為了追求功名、建功立業,往往拋妻別友,趕赴京城謀職。而一旦踏上仕途便身不由己,或滯留京城,或遠赴任所,還有相當一部分文人被貶謫至尚未開化的蠻荒之地。身居舉目無親之所,無人慰藉,呼天不應,叫地不靈,這些痛苦境遇,常常會使詩人湧起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杜甫在“安史之亂”中,本欲為平叛效力,卻被困長安,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讀這首詩,只有聯絡詩人窮愁潦倒、壯志難酬卻又執著地奔走於家國之路的一生,才能理解其中的苦味。

  3.戰亂頻仍,徵人思鄉。

  人類社會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走向文明的,自從有了人類,就沒有停止過戰爭,改朝換代、外敵入侵、內亂爆發,不管戰爭原因如何,對於戰士們或戰亂中逃難的人民來說,他們首先要面對的是兩種殘酷的現實:一種是與親人、家鄉的遠別,另一種是最終的流血與死亡。而當這愁思和恐懼同時佔據他們的思想時,他們對親人和家鄉的懷念也就分外強烈,因為這時的家鄉對他們來說不僅意味著團圓和溫暖,而且意味著人類最為基本的需求――和平與安全。即使在和平時期,戰士也要長年戍守邊防,青壯離別,戰士戍樓空望月,家中紅妝守空幃,相思可想而知。高適的《燕歌行》:“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寫盡了徵人思婦的悲愁。

  思鄉的產生源於離鄉,而離鄉卻是人走向更為廣闊的未來的不得不為的選擇,我們總有那麼多為了前途而繼續追求的理由,更何況人生還有那麼多被迫離鄉的無奈。所以無論今人還是古人,思鄉也許是永遠不可能痊癒的病症,因為對鄉土的眷戀,對故園的深情,早已深深植根於華夏兒女的骨髓之中。無論我們走多遠,無論時空如何變遷,故園將是我們永遠的依戀。

  拓展閱讀:思鄉詩精選

  《靜夜思》

  [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與初浩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唐]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望驛臺》

  [唐]白居易

  靖安宅裡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鄲驛思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生。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新年作》

  [唐]劉長卿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歸在客先。

  嶺猿同旦暮,江柳共風煙。

  已似長沙傅,從今又幾年。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