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作文

水調歌頭作文

  水調歌頭作文(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天空灰濛濛的,太陽正在燃燒著他最後一縷光輝,隨即消逝在遙遠的西方。漸漸的,天空也逐漸暗了下來。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這話是很有道理的。看,那帶著一圈金環的月兒終於趕來了,她先是金黃金黃的,徐徐穿過一縷一縷的雲彩,向上升著,升著,就在這一剎那間,月亮的顏色變淺了,淺了,變白了!月亮出來了!她高傲的升起來了!月亮像個大的圓盤,光滑平整;又像一件珍貴的玉器,珠圓玉潤。她披著雲朵,踩著霧氣,閃爍著一絲絲的光輝。“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當我們寂寞時,月是我們忠實的夥伴。“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我們對家鄉的深深思念。“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們對人類起源的遙遙揣測。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月亮也開始工作了,她給大地穿上了銀色的禮服,給疲勞的人們一個寧靜的夜。她催促鳥兒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床安眠。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著一曲曲天上人間合而為一的和諧樂章。我不禁感慨,滄桑的歲月年輪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該有一些寂寞了吧?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蘇軾為什麼害怕登上月亮,難道只是害怕寒冷嗎?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灑滿大地,讓人產生無數情思遐想。假如我能夠隨風飛上月亮,我不會畏懼寒冷。我想見識一下月亮上的景物,去陪伴寂寞的嫦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皓月當空,閃爍著燦爛的光輝,照耀著,使大地上泛起了一層光暈。就在這時,一層頑皮的雲霧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只露出了半邊臉兒,更顯得月亮飄飄渺渺。晚風輕拂,一縷縷的風將夜晚襯托的格外涼爽,蟋蟀和蛐蛐正在賣力的合奏著“自然交響曲”。這一切,讓人彷彿置身於夢幻之中。我彷彿看到了傳說中月亮上美輪美奐的宮殿——廣寒宮;彷彿看到了美麗的嫦娥仙子;彷彿看到了可愛的玉兔……

  水調歌頭作文(二)

  夜下、一位詩人舉杯邀月,醉意之中對影三人;月下、一位詩人仰望蒼穹,朦朧之中思緒悠揚;雲下、一位詩人舉目不語,思念之中不知與誰共賞這一輪明月。或許,他在對越訴說,訴說自己心中的那份愁與思。

  為官仕途,感到迷茫,千百度中不知自己何去何從,乘風歸去?才知高處不勝寒。愁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

  當我在奮鬥的路上,當我趕到了迷茫的時候,我便停下來,對著天空,對著大地,對著明月,來緩解自己,因為它在我看來,它有蘇軾的氣息,它足以淨化我心中經時間的推移,所沉澱在我心靈深處的`汙物。當你身心充滿欣然,充滿輕鬆的時候,你又可以上路了。

  我時不時地想象這詩人寫下《水調歌頭》時的場景,感受著他內心深處那種悠悠傷感,有時自己也會被感染,望著明月高懸、吹著涼風陣陣,心中不知思念這誰。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是對人生的感悟,在月的啟發下,對世態的思考;又是對親人的思念,孰不知,明月下又有多少人寄情於它,又有多少人傳達著相思之意。

  我知道,不僅詩人一人將這種相思之情寄到明月之上,再融合到月光裡,撒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曾幾何時,我將思念寄到月上,恐怕明月也載它不下了吧?

  透過雲層,我看得見月亮上雕刻的《水調歌頭》我能聽到蘇軾的吟詩、斟酒的聲音,我能聞見空氣中散出的酒香,我能感受到他眉皺下的愁與思。

  詩依舊吟,還是那份情感;月一直明,只是圓了又殘,殘了又圓,反覆著,輪迴著。

  天空、夜下、明月、枯樹、微風...

  我讀懂了《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作文(三)

  宋詞作為我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顆的明珠,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而蘇軾的詞在詞的發展中,一洗唐代以來宮體詞脂粉香澤之氣,首創豪放派之先河,我們可以說,在詞的發展史上,蘇軾的詞是一座豐碑。下面,我僅就《水調歌頭》一詞,淺一下蘇軾的豪放詞風。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一首在月光下思念弟弟的詞,讀完上闕,我不禁首先為詞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自古以來,寫中秋賞月的詩詞不少,但許多作者往往把自己置於月外,僅僅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描述月色。而東坡則不然,他竟然把自己置於月宮主人的位置,他在飲酒賞月中,逸興神飛,神遊月宮,給人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讀到這裡,就不由讓我們同樣產生了豪邁的感情,深深地被詞的意境所吸引,尤其是那句“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大有使人飄飄欲仙的感覺。中國文學史上,若談起浪漫的想象,當首推屈原、李白,他們在詩中常能不為世俗所絆,而能揚起長袖、高歌吶喊,暢遊宇。現在讀到蘇東坡的詞,又使我們看到了同樣的形象。不過,當我們讀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時,又感到東坡又勝一籌。他雖然政治上也遭受過種種挫折,但還感到“人間”更為可愛,他這種屢遭貶斥仍然熱愛生活的精神,更使我們感動。這正是蘇詞豪邁的根源。這是他百折不撓精神在詞中的體現。這一點在詞的下闕中同樣可以體會到。

  下闕中,作者一開始就寥寥幾筆勾勒出了詩人徹夜不眠的情景。“轉”、“低”兩字充分體現了時間的緩慢流逝,更襯托出作者思念弟弟子由的深情,這也反映出了東坡在用詞上的高超技巧。往下,詩人並不是在詞中灑淚哀嘆,而是筆峰一轉,用“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月有陰晴圓缺”的自然規律來勸慰自己,表現了詩人深曉生活的規律和開闊的胸懷。讀到這兒,就會使我們的心胸也豁然開朗。最後,又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來表現詩人美好的願望。這立即使我們眼前一片光明。就是這樣的希望,能使人不怕挫折,去奮鬥,去戰勝一切困難。從這兒也可以看出,豪放派詞的關鍵之處,就是不管抒發什麼樣的憂愁煩惱,總是滿懷著希望,所以也總有鼓舞人們的力量。

  後人評價蘇軾寫詞“以詩入詞”,說他“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言”。東坡這首詞,正是以詩入詞的典型,既表現了深情,又寫得很莊重,十分有氣,徹底地扭轉了人們對“詩莊詞豔”的看法。此外,不難看出,蘇軾詞中的豪放氣,正是來源於他開闊的胸懷與正確的處世態度,沒有思想作為底蘊,是無法構成如此感人的藝術佳作的。後來的岳飛、陸游、辛棄疾的豪放詞也無不是這樣。

最近訪問